活出人生道理

關於這個世界,我想

2017-12-15  本文已影响17人  9a61dd4e8b96

Alex義 於2014.1.29整理
以下的想法是從2013.6.1到2014.1.29為止。不包含小說。

人生才不存在多種結果,所有人其實都走著同樣的路,差別只是會在哪裡停下而已。

人們對有能力者予取予求,然後人們罵他們貪婪,然後人們把他們毀滅。
有能力者為世界盡心盡力,然後他們要更多改變,然後他們被世界背叛。

這個世界傾向於毀滅,對任何試圖拯救世界的人,反而會成為邪魔歪道而被眾人消滅。

根本沒有什麼學習工作化,因為學校和工作都是一樣的。所謂成熟,跟進入社會的早晚沒有關係,而是跟歷練和反省有關。因此進入社會不會使人成熟,只是讓人強迫接受現實。如果是早就接受現實的人,進入社會和學生時代沒有一點差異。
跟同學關係好,才能在小組報告中得高分。
跟同事關係好,才能把事做成。
跟老師關係好,就能得到加分請假等特權。
跟經理關係好,就能得到案子提拔等好處。
跟父母關係好,零用錢增加。
跟老闆關係好,加薪輕鬆。
學校有期中期末考試,公司有績效審核。
學校成績不好可能被退學,公司業績不好可能被辭職。
不想讀這間學校可以轉學,不想在這間公司可以跳槽。
進入學校需要考試,進入公司需要面試。
學校八點開始上課,公司九點開始上班。
雖然貌似學生有暑假這個夢寐以求的長假,但大多數人反而無法合理安排時間,習慣於按表操課,沒有人安排時間,自己就什麼也做不了。工作者和學生也一樣,如果放一個星期的連假,也都是虛度時間的居多,雖然浪費一星期和兩個月有量的區別,但都是浪費。

真要說學生和工作者的不同,就是學生時期比較少有利益衝突。普遍學生的目標是好成績,而有好成績不需要去害人,也不需要去巴結老師,雖然說做這些事情也可以達成目標,但這就是旁門左道了。基本上只要自己讀好書,就會有好成績,這之間的關係是絕對的。但是進入社會後就不一定了。會有人來搶功,還會在別人耳邊說些閒話,肯定會有人去巴結上司,也絕對會有人為了上位而去陷害你,這些事情跟你是不是潔身自愛毫無關係。即使你什麼也沒做,也可能被陷害。

在職場上人際關係也比學生時期重要一百倍。學生時期是一個人的戰鬥。即使你孤僻、從不參加社團活動、假日一個人宅在家裡打遊戲,只要你成績好,就能安然渡過。然而進入社會後,就是人脈的戰鬥。即使你能力強、一個人能做五個人的工作、從名牌大學畢業,只要你和辦公室的人關係不好,那就什麼也做不了。

人生四十才開始。
當人成長至十八歲,甚至二十歲二十一歲的時候,除了可以合法喝酒、上成人網站、奇妙的range越來越廣以外,其實心理上不會有太多變化,這時候的年齡充其量是數字而已。但是年近三十的時候,人會有驚覺:「我這過去十年的年華好像都浪費在許多無意義的事情上面,都已經要三十了再沒有什麼作為的話,可能我一生就只是如此而已。」領悟到這個並且奮力向上,比二十初的人更加努力。然而二十幾歲其實再怎麼早努力都有限度,很少看到人二十幾歲就功成名就的,那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好運氣才有可能達成,在此不列入考量。因此不管你是高中畢業就開始工作,大學畢業開始工作,或是到二十七八歲開始工作,其實都沒有太大差異。社會化的程度只要時間夠久,任誰(只要你不是笨蛋)都能輕易達到。
跨過三十,多數人此時已成家,擁有更多社會責任,壓力也隨之更大。儘管從靠近三十歲就開始加倍努力,但與其說是加倍努力,不如說是恢復到正常水平(因為普遍人二十幾歲都太混了)。因此可以看作三十幾歲的努力只是為了彌補二十幾歲的懶散而已。不是每個人都能熬過這時候的痛苦,所以很多人的路就到此結束了,然後他們會用一種現實就是如此殘酷的眼光對二十幾歲的人說道「你還太年輕了,什麼都不知道」。卻沒有意識到這不過是自己的經驗法則罷了。自己那時候做不到,所以別人也做不到──這在大人的世界中稱之為「傳授經驗」。我想向這些大人反問一句「那為什麼你當時沒有堅持下去?」當然我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艘船,有些經驗確實是十足寶貴,並且有些事實確實和堅持多久沒有關係,但是多數情況下,這些大人只是抹殺了「可能性」,這正是年輕人最值得驕傲的特性。

只要到達高等境界就會發覺,其實oo就是人生的縮影。oo可以代入任何學問。

解釋:哲學是萬物的根源,只要一個學問學得夠透徹,或夠久就會進到哲學的領域。

只要深入了解就會發覺,其實xx不如大家想得那樣快樂,也有很多黑暗面。xx可以代入所有職業。

解釋:不管當什麼職業,在那之前也都是個人,只要是人就有人性,而人性就有黑暗面。

只要親自去做就會發覺,其實aa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aa可以代入任何技能。

解釋:三階段論。

6.1補充

三階段論:學習的三個階段。

入門期:通常需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了解最基本知識或做了最基礎努力,只是求更進一步的開始。所謂天才正是能很快跳過這段時期,換句話說就是能輕易找到竅門。但如果有些人本身沒有才能,或是以錯誤的方法嘗試,就有可能永遠過不了入門期。

成長期:一旦度過入門期,接下來就會進入進步非常快速的成長期。經過一段時間就會遇上所謂的瓶頸,或者是說能力的極限。八成左右的人都會卡在這個階段,並時常誤以為這裡就是最終階段。這個階段的人非常容易展現出自傲(自以為是)的情緒,不然就是會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而感到絕望。

發展期:就算突破瓶頸,等待地只不過是沒有盡頭的緩慢之路,這就是最終的發展期。也是就算你是天才也沒有用的時期。這個時期雖然也會進步,但比起成長期的速度,至少也慢了二、三倍以上,而且越到後面進步得越慢。整個過程好比是無限漸進一百,但永遠不會到達一百一樣。

以減肥為例,假設一個身高一百六十五公分,體重一百公斤的女生決定開始減重,只要能熬過最難熬的開始一個禮拜就算通過了入門期。接下來體重很快就會減成約六十幾公斤,這便是成長期。可是要從六十公斤減到五十公斤,要付出的努力和時間可能是之前的數倍。而五十公斤以下,更是需要持續大量的體能訓練和營養控制才有可能做到。

以打羽毛球為例,假設一個連球拍都不知怎麼握,但身體能力正常的男生開始學羽球。他一開始會被後場球給虐死,而且他發球的成功率只有五成,拍子也常常會揮空。只要熬過了入門期,他就會開始被小球虐,被左右吊球虐,被切球虐,被殺球虐,被高手的各種神技虐,但是他因為有了基礎能力,打著打著他也會慢慢能接住這些球,或者更進一步學會這些技巧,開始也可以玩玩新手,這便是成長期。然而這種程度和真正的高手比起只是螳臂擋車,如果要更進一步,就需要大量的練習和研究才有可能做到。

以天才為例,假設一個IQ有兩百的天才小孩在學校裡讀書,他可能一年就把小學六年的東西都學完了,再花幾個月把國中的東西也學完了,半年後已經是準大學生了。天才的入門期和成長期可以看作同時進行的,因為他學一個東西很快,進步得也很快。然後他就開始辛苦了,在專門領域的世界裡已經沒有循規蹈矩的道路,已經沒什麼可照著學,而是要開始創造的時候。而且以一個學問來看到大學專業課以前,都只是基礎而已。雖然他現在可能才是念小學的年紀而已,但是這並不會加快他之後的學習,因為發展期就是一個消磨意志的漫長道路。有句俗話說「天才到二十歲也不過是普通人」,因為天才不過是比一般人更快到發展期而已,但不見得他就能在該領域有所成就。

不過能不能順利踏入下一個階段,有時和時間長短、嘗試方法或努力程度無關,純粹只是有沒有才能的問題。

我們不能直行,也不能走歪路,只能扭曲地直行。

我們不能知道一個人在想什麼,但我們可以知道一個普通人會怎麼想。

這個世界循規蹈矩地尋求正義,然而只有離經叛道的罪人才能獲得答案。

假設終結貧窮的方法是存在的。
以前認為要終結貧窮只能攻克世界的系統,但是這種辦法因為不可能有碰觸到神一般的存在而失敗。從根本去思考貧窮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相互比較,一牽扯到人性這個話題就無疾而終。但飢餓其實也是原因之一。如果人不會餓,也就不需要奮力去工作,正確來說,如果人不會因為不吃飯而死,那工作就不再是為了求溫飽,而是為了獲得名聲權利財富的手段。

不工作的人不會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會大大降低人們的工作需求。然而世界上很多人的工作能力都十分一般,因為他們基本上就是為了求溫飽而去工作,而不是為了創造、改變世界、增加利益,以及永續經營,這不是他們需要做的事情,這是他們的上司或者說老板負責的事情。大多數的人只擁有執行命令的能耐,即使他們再怎麼反駁這點都是不可變的事實。

在人不吃飯也不會死的這個基礎上,失業也失去原有的定義。並不是無法為國家作出貢獻的人就該在家裡等死,而是沒有任何努力的人應該在家裡等死,也就是說工作實際上是為了為什麼要給你錢買飯吃有一個正當理由。因此,因不吃飯也不會死而不去工作的人,不能算是失業,而算是無業。最後剩下要去工作的人,就是真正想要做什麼的人。他們不會再因為擋到想混口飯吃的人而被陷害或內部鬥爭掉。

金錢的定義也需要稍作修正。因為人其實將大多數的工資都花在吃飯,還有為了讓未來的自己以及子孫也能吃飯而做的事情上(例如買車買房來增加資產作為未來吃飯的本錢)。所以假如說人不會因為不吃飯而死,那麼就能省下許多的錢。當然,因為互相比較的壓力,省出來的錢只會加速市場的飽和,以及間接導致市場的毀滅。
也不得不討論一下農業和各個食品業、餐廳都會消失的局面,一時之間這失業的浪潮將會無比的巨大。然而就如同前面所說的,這些人充其量算是無業。一段時間過後自然會決定自己到底需不需要為了吃飯以外的東西去工作。

然而不會吃飯也不會死的這個理論基礎,就代表說使人活動的能源不再是食物,也就是說如果能實現這個理論,就可以視作人們除了疾病傷痛以外已經是不死之身。那麼永生所帶來的麻煩,又會導致這個世界陷入新的不平等。年長的人必定擁有比年紀輕的人更多的經驗和優勢,也就是說年長的人會成為新的權力象徵,貧窮又再次出現了。有權力的人去掠奪弱勢的人幾乎可以說是人性,所以這個方法也再此宣告失敗。

  1. 我時常說至少要接受現實,但很多人似乎把接受和妥協搞錯了。
    妥協是,你明白現實很殘酷、人性很陰險、有才能不一定會上位,所以你放棄夢想轉而去做其他低風險的工作。
    「以前想事情太天真了。」
    接受是,你明白現實很殘酷、人性很陰險、有才能不一定會上位,但是你並不因此放棄夢想。
    「就算世界殘酷我也......」
    逃避是,你知道現實可能很殘酷、人性可能很陰險、可能有才能者只能吃自己,但是你的思考就到此為止。
    「那種事情以後再想吧。」「生命自有出路。」
    面對是,你理解現實的殘酷、人性的陰險、才能不是一切,然後在這種情況下要怎麼做才能完成夢想。
    「先去公司裡做幾年累積經驗吧。」
    覺悟是,你理解現實的殘酷、人性的陰險、沒有人支持你,但你還是堅持己見,並為此付出一切。
    「即使全世界與我為敵,我也要完成夢想!」

  2. 所謂的努力就是一個挖掘才能的過程,然而才能是天生的。
    即使是天才也不過是在發掘才能的道路上比普通人更快而已。有的時候,人只是運氣不好而已,遇不上貴人、沒有想通、被其他瑣事纏身,然而即使這樣只要通過不停努力,埋在土中的玉也終究有被發現的一天。
    有些人的才能是在晚年才被人看見的,但這不代表說他們是透過努力而獲得才能。這些人即使在默默無名的時候,他們身上的資質也是與眾不同的。就算放在主要目標中的能力沒有完全開發出來,其他的附屬能力也會被激發。
    這世界上之所有沒有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說法,就是因為如果一個人從一開始就沒有才能,不管多麼努力都是枉然。能夠透過努力而成功的人,那種努力本身也是一種才能。

要真真正正地改變,就必須改變其考核制度。
比如說,電視新聞圈中,為何新聞總是重複播?為何連續劇狗血的內容不停重複?為何綜藝單元都是抄襲借鑑沒有創新?為何新聞圈無腦打壓動漫畫,卻屢屢把暴力血腥的社會案件當成頭條?不可能只有我這麼覺得,這是很多人的心聲,而且人們肯定在很早之前就發覺到了。然而為什麼還是這樣?是不知道怎麼改?還是沒有資金權力去改?還是雖然奮力改進卻收益甚微?
其實一切問題的根源,皆來自於收視率。而收視率就是電視圈的考核制度,收視率高就是好節目,所以之後所有的評判標準都建立於這個信念上。如果這個基礎是正確的,那麼也不會有這麼多問題,正是因為不正確,所以才衍生出這麼多問題。

教育改革、老師評鑑、考試制度,這一切也是建立在錯誤,或者說不合時宜的基礎上。
雖然現在誰也知道考九十分以上的不一定是好學生,而考六十分以下的也不一定是壞學生,但就算知道也還是繼續沿用,是因為懶得去思考如何改進。因為這思考起來,要牽扯的領域太過廣泛,而且就算理論成功建立,推廣起來還是會受到許多阻礙。要改變人們的觀念,就好比是去奪走人們的兒女。因為只要習慣了,就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把腦力用到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說來說去也就是惰性,總體人類進步緩慢也拜此弱點所賜。

人們喜歡把這些燒腦事情推給別人去做,「反正這世界爛了,也是全世界人都一起爛!」不過就是有人會犯傻會說「這種事情交給我來辦!」,然後毅然決然把這些責任扛上肩,這也就是世俗所謂「強者的責任」。不過很奇怪地,明明改變世界的受益者是全人類,但這些勇者努力的時候不只經常屬於少數派,過程中還會受盡嘲諷辱罵和孤立,最後熬過一切終於成功了,也只是一日的英雄。隔天,英雄就成了非法的有錢人,活該被搶。在人群當中被人踩死也無人知曉。世界的英雄,其實只不過是隔日的垃圾罷了。

所以,即使與內心良知或善良本性不符,所有勇者在一開始就不該抱著有一天會成為英雄的打算,而是一步步走向魔王的道路,這才是世間給予的生存法則。
這世界對善良的人沒有半點好處,反倒是壞人占盡先機。從學生時代開始,會作弊、會跟老師打好關係的人會被貼上「聰明人」的標籤。會翹課、敢嗆老師的人會被貼上「勇敢」的標籤。而用功讀書、按時上課、乖乖回家,卻會是「書呆子」的標籤。戀愛的時候,吸毒喝酒抽煙和打架,是「好帥」。菸酒不沾、早點回家和尊敬長輩,卻是「好無聊」。

儘管隨著年齡的成長,這些標籤的內容會顛倒過來,但也於事無補了。善良的人只不過是傻子──這樣的觀念已經被深深植入心中。雖然誰也沒有說,但是心裡卻都不希望被認定是個善良的人,於是乎「改變世界這樣偉大的事情,還是交給有能力的人來做吧!」

可是這就是錯誤的開始。改變世界,假如意思是引導世界走向更好的方向的話,那麼就只有既善良又有能力的人才能做到。有能力的人可以改變世界,但他們不一定要把世界變好。倒不如說他們大多都只是為了最大化自身的利益而去改變世界,所以商人的手觸及到了政治,所以富人的手觸及到了立法,所以掌管國家的政府成為了企業。

世界並不屬於誰,但多數人卻把自身命運交給有能力的少數派,等到發覺少數派在剝削的時候,已經連骨頭都吐不出來。

  1. 大前研一說這是個低智商時代,但我認為他說得太仁慈了。九零後的人們不只理解力和抗壓性低下,自以為是、察言觀色和自我判斷的能力也十分低下。生於網路時代,習慣于行使自由的人們已經產生「自由暴力」。任何一丁點對誰的不爽,都能憑藉著「裝弱」和「名義正當化」讓網民全起攻之。能夠看穿真相,正確判斷出對錯的只有極少數。在這個時代無論誰對誰錯、無論正確與否,事實真相根本一點也不受重視。人們的內心從以前開始就渴望著墮落和暴力,到了這個時代就更加露骨地表現出內心的黑暗欲望。並且,一切都十分正常、正當,反倒是不能融入新時代變化的就是過時老舊的代表。

    雖然人們總是說「人是群居動物,不能獨自活著」,但這不過是因為網路時代的來臨使人們更加緊密,而產生的錯覺。事實上,即使沒有網路、沒有手機,即使不用時時刻刻去關心他人的狀態更新,人們依然可以過得很好。我並不是鼓勵大家成為一個離群索居的人,而是以上這些事情從來就不是重點。你要關心別人,按讚只是一個毫無實質意義的行為,真正讓他人感覺到關心,還是建立在語言,或是文字上的表達。人們的本質沒有改變,因為科技時代瞬息萬變就認為世上沒有真理的,只不過是弱智。

    再者,社交網路這東西,只是暴露了這時代人們有多麼「自以為是」。早在社交網路出現之前,人們就喜歡拍照並分享給別人看,但是這時的分享只限於親近的人。如今,拍照並分享給無數陌生人反而成為一種常態。陌生人對你的生日、你吃的食物或你跟朋友鬼混的照片並不感興趣,因此你們的關係才能稱之為陌生人。這時候社交網路的支持者會說「雖然一開始不認識,但是因為看到照片,知道你們有同樣興趣,進而產生興趣聊天成為朋友,才是社交網路的精髓」。這種說法巧妙地避掉了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會對另一人產生興趣?」,是因為有同樣興趣?還是因為去過同樣的地方?看過同樣的書或電視劇?不,這些都是之後腦補的答案。真實的答案是,人們是因為「對方長得還看得過去」,所以才會有更進一步的想法。

    在有些情況下,人們是可以避開「第一印象」而交到朋友。譬如說因興趣而建立的交友圈,如動漫圈,會進來的人都是喜歡動漫的,因此一開始不用管網友長怎樣也可以成為朋友。不過這避開也只是一時,不管人們如何避免,遲早都會情不自禁在腦內想像網友在現實是什麼樣的人,遲早會對網友的「長相」感到好奇,遲早都會想和網友在現實中聚會。然後,因幻想和現實的差距而感到沮喪的人,從來不是少數。

    我似乎可以聽到持反對意見的人大喊「長相不是一切!我們也有不看長相成為朋友的例子」,很多反對的意見會產生都是因為沒看清本質的關係,這個問題也是一樣。長相這個用詞有點偏頗,事實上我要表達的是「整體外在」,而整體外在的具體表現就是相貌和穿著。人們喜歡為各種事物歸類,什麼物品該放在哪的、什麼人是什麼類的,不分類清楚就無法安心。因為,這個社會上習慣把那些無法歸類的人稱之為「瘋子」、「異端」、「怪人」、「異常者」、「病態」,天才是裡面比較好聽的。然後人們在潛意識中,把同樣興趣的人該是什麼樣的「整體外在」早就做好了區分。譬如說喜歡運動的人,外表就該跟笑起來陽光、皮膚黝黑和有肌肉有關聯,而穿著也是簡單和舒適有關。因此整體外在要是跟心裡的印象符合,就算對方不是大眾所認為的帥哥美女,也會因為自己的價值觀而提高心裡分數。

    外表這個東西從以前開始就一直很重要,雖然人們都知道外表不是一切,但現在的時代還沒進步到人們可以只看心靈無視外表的地步。以前人們還可以用,人家很善良、孝順或誠懇來弱化外表的重要性,但現在時代已經不允許了。醫療美容、清潔用品、健身運動和穿衣水平的層次都遠超過去,再也沒有任何藉口為自己的「醜」而辯解。你可以不用一生下來就是帥哥,也不用做得太極端成為一個整形帥哥,但是你穿衣要符合世間的審美或者說某群人的審美而不能亂穿一通。整個人要看起來很整齊乾淨,而不能不洗澡不洗頭不剪指甲。不用非常壯碩,但也不能是個肥子。這個時代對於變美變帥的途徑已經便利且便宜許多,任何在這時代還歸類在醜裡面的,九成都是個人本身太懶的緣故。

    不過外表的重要性提升,通常會讓很多人都迷失了方向。一味追求變帥變美,而忽視內在心靈的提升。我之前也提到,人們還沒有進化到只看心靈的地步,但是由於戀愛時間的提早,這個時代會比上個時代的人更早發現外表不是一切。上個時代的人,平均都是到了快三十,才會意識到比外表更重要的東西的存在。而在這個時代,這個年齡會下降。

    九零後才剛進入社會不久,還沒經歷什麼,因此還不能徹底歸類說九零後的人是怎樣的人,但是我肯定這是一個更加重視精神心靈的時代。這個時代由於之前時代的錯誤,單親家庭劇增。由於多數老師的能力不足,影響到在學校裡被霸凌的情況增加。因為影視作品的影響對自我個性的追求,導致個性孤僻、不善於社交的人增加。因為網路的普及,導致依賴症和對現實無法信任的人增加。因為平權運動同性戀被搬上台面,導致這個時代浮出很多同性戀。因為言論自由高漲,媒體或群眾力量被濫用。各種之前時代被列為禁忌的,這個時代都會無比正常地出現,並且還強制整個社會都來接受。那些年老的人很難去接受新觀念,更別提把這些禁忌全搬上台面討論了,但是這是世界的趨勢,是無法阻擋的浪潮。同性戀合法結婚或是多元成家法案都只是開始而已,我相信之後會出現很多以前時代無法想像的新改革。

    雖然說這個時代終於要重視心靈的重要性,應該是很令人高興,但是由於世界人口的增加(年輕人傾向和多數人一樣,只在小地方展現創意)和各強國的文化發展程度(年輕人傾向不冒險),這將會是個殘酷的年代。弱者將毫無反抗餘地地被強者打敗,而比強者還要強,擺在任何時代都是強者的人,就會輕而易舉成為王。歡迎來到「大弱智時代」,這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名字。以前時代可能弱者和強者的分界線沒有那麼明顯,或者說要到年齡更大之後才會有所區別。然而這個時代,這個界限將會縮小,無法適應的人將會被無情淘汰。由於人口眾多以及老齡化的問題,因此政府將會無力去照顧如此多弱小的年輕人(失業補助金會消失),而強者就算願意他們能照顧的弱者也有上限。不被任何人照顧的剩下之人,還將會是絕大多數。

按照之前歷史來看,只要少數人擁有極大權利,多數人就會開始革命。不過這個時代早已不是能像之前一樣輕易發生戰爭的時代了,這個世界的所有地方都已經被各個勢力瓜分,從任何一處發動戰爭都會立刻變成強國之間的戰鬥。並且不管是哪個強國的武力,都可以輕易毀滅大半個世界。如果還有第三次世界大戰,不管最後是誰勝利,這場戰爭都必定被稱為「大浩劫」。按照現在的科技發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死傷將會輕易超越前兩次死傷的總和。依照我的看法,現在的多數派已經不具有革命這個選項。他們可以抗議、可以罷工、可以透過網路和媒體散播自己的意見,可是他們既怕死又不能忍受饑餓同時耐久力也低弱。多數派唯一實質的武器就是輿論,強者可能多多少少會受影響(他們本身或許不受影響但他的家人會),但王是絕不可能因此而動搖。不過現在的多數派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武器早已失去作用,現在他們還理所當然地認為只要把證據放上網路和媒體,群聚起來的人民就會把他們要的正義還給他們。

然而,這些站出來的革命者,也只是少數派。多數人還是被操縱的命運,他們本身也習慣服從。多數永遠都是被少數操縱的存在,革命者能利用人群,那強者和王也可以。這個世界不管怎麼變,永遠都是一群少數派的互相爭鬥,多數人只要靜靜地等待出結果,然後一如往常地跟從就好。

可能這也只是沒有根據的直覺,但是這個世界即將發生的變革,我卻一直深信不疑。這不是像過去那樣由科技的進步而改變世界的進程,這種改變是糟糕的變化,卻也是不得不如此的改變,更是理所當然的結果。這幾百年之間,人類自己種下的果,諸如環境破壞,諸如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審美觀的墮落,考試制度、選拔制度、評鑑制度、審判制度,以及世上所有應該如此、經驗傳承、約定成俗的惡習,受忽視的精神、理念、夢想、才能……所有的這些因果加在一起,這世界即將迎來的會是顛覆所有的改變。

人性的弱點看起來是不可能根除了,而且如果能根除的話,那人也不會為人,正因為是人所以才有這麼多弱點。在人性之中導致世界變得如此不堪的,既不是貪婪,也不是自大,而是害怕改變的惰性。受小說和電影的影響,人們總以為成功人士會成功,是因為他們有些隱藏起來的獨家祕訣,就好比是武林中爭奪的祕籍那樣,得到便可以號令武林。但即使把世界歷史上出現的所有賢者、天才和成功人士的著作都譯成母語的白話文,並且免費派送給世界上每一戶人家的每一個人手上,八成的人仍然不會去看一眼。雖然我覺得靠閱讀來獲得力量是最最基本的,因為比起直接從現象中總結出法則,或是盡力去體驗不同的人生,都沒有直接讀一個與你思想方式不同的人,經過努力和天賦把經驗和想法總結成文字的書本來的容易。然而,即便是如此理所當然的事情,能夠靠閱讀來獲得新的體悟的人仍然少少無幾。我真不曉得,那些高聲說著「我不看書,我要靠實際工作來領悟」的人是怎麼回事。他們就像是說著,即使前人已經為前方的叢林繪製了一份地圖,他們仍甘心跌倒或走冤枉路。確實如果是做為開拓者,這些都不可避免,以及那些天生的冒險者,無需地圖也能平安走出叢林。但是試問普通人能做到嗎?普通人毫無準備地走進叢林,就只是早晚被野獸咬死的結果罷了。人們的心中都是好逸惡勞的,不管強者怎樣把自己多年的經驗簡化成一本可供閱讀的書,仍會被嫌有所隱瞞。似乎,多數人認為變強只要吃顆仙丹就會功力大增,什麼都不用犧牲、什麼都不需承受,就可以立刻成神,但根本就不可能有這樣好的事情。要一瞬間把一個庸才變成強者,就算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師也做不到,眼下只有投胎是唯一方法。

所以人們依賴藥物、菸酒,以及所有能夠一吃便有所改變的速效產品,去解決缺乏靈感、肥胖體型、沒有集中力、讀不好書等問題。其中有多數爛人還去嘲笑那些刻苦訓練的人「我們可以很輕鬆就改變」。然而其實他們自己也知道,極速的改變很少有能持久的。於此他們也只能繼續依賴,一直依賴到身心俱疲,最後只能以死明志。

只要死去就是美麗的,這又是另一個現今世界的奇怪現象。拿刀砍自己的動脈,是一件值得炫耀放上微博的事情。在網路上找一群人一起去自殺,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動不動就說「活不下去了,好想去自殺」是一件很酷的事。現代被束縛的年輕人不敢去挑戰世界,便從小地方來伸張自由。可是,這與那些為了真理、為了貞操、為了信念,真正去挑戰世界,而在追尋自由的過程中死去的人能夠劃上等號嗎?顯然是不同的。後者的死是撼動人心的犧牲奉獻,前者的死只是無病呻吟的假鬼假怪。我甚至覺得,那些滿口想死的人,要是真能去死,這世界倒也清淨不少。其實,他們就連自殺也沒有勇氣去承受,所以才會尋求一群人一起,所以每每出現自殺的新聞,該月的自殺率便會飆高就是這個原因。現今世界確實是一個可悲的世界,但是歸根究底也是因為多數人的「不求改變」而不斷累積所致。那麼,可以說現今世界的糟是多數人的責任,也就是說世界的爛只是具現了多數人心中的願望而已。

所謂少數、所謂強者、所謂王其實在這個世界裡是無力的。帝王並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是以一人之身抵萬人之力。的確你可以說,帝王是萬中選一的人才,但是讓一個人去抵過一萬個庸才,這還是相當不平衡的。一人抵過萬人的情況只發生於智力和精神上的對比,若是在純粹的暴力對決中,根本是螳臂擋車。你想想只要民眾一暴動一革命一罷工,就算有十個帝王也擋不住,所以才需要戰爭來削減多數人的力量。不過這也是以前的事情了,現在的世界不能發生戰爭,這是誰都知道的事,因此美國和蘇聯才有冷戰時期。換句話說,就是從冷戰時期開始,多數人就失去用暴亂來捍衛自己自由的選擇。不過這對少數人來說,並沒有差異。這個時代是能用言語就能殺人的時代,早就不需要親自手持刀槍走上戰場,而且現代人也沒有那樣的勇氣。

網路看似可以將整個地球的多數人都聯合起來,但那也是假象而已。就像追求地球村的聯合國一樣,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加入,而且都具有投票權,但只要常任理事國投一張票就能抵過無數小國的票。這個情況也可以同樣套用在網路世界上。現在幾乎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能連上網,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言論自由和決定權,但只要大企業或名人說一句話,那影響力又抵過無數網民的話。其實網路時代和過去也沒有區別,強者依然引領多數人的方向,而多數人也願意為自己相信的人去奮戰。即使破除了國與國的界限,網路上也自行分割出不同的勢力,最終也還是在那打來打去。鬥爭是人類的天性。或許有人會說「這跟之前的時代不同,網民只是在網上說說而已,並不會有人因此受傷」然而真是如此嗎?如果認真去找因網路輿論而被逼去自殺或精神崩潰的人有多少,那案例也能寫個幾百頁。「那不去看就行了啊,那些人是自己選擇去看的」即使你自己不去看,評論會影響民眾對你的觀感,以至於他們在現實中也會對你有所「改觀」。所以就連奧巴馬也連上推特,所以政府官員個個創立自己的部落格,即使網民知道這只是在做形象而已,卻也認為自己擁有能跟高層人士直接表達意見的管道而滿足。

如今要真正了解國際情勢,不把各國表面上的動作和各國網民的反應加在一起思考是不行的。網民的反應才是真正的情況,但也比較有失偏頗,因為每個人都只是在為自己的權益說話。雖然說權貴人士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但是他們多半考慮的是整個公司和家族,比較少只為自己著想。這世界是不管你做得多好,也必定出現反對聲音。就如同我在前幾段提到的,人們不敢直接挑戰世界,便從小地方的抗爭來展示自己的自由。用白話文來說,就是處處跟你作對。沒有原因,只是為抗爭而抗爭。因此如果你要讓權貴們利益一致,最簡單就是減少對富人的稅收,但如果你要讓網民們的利益一致,那就是不可能的任務了。確實,他們之中可能有些人真的是為了相對弱勢群體而發聲,但對更多其中份子來說,他們就只是想抗爭而已。歷史中學生運動共發生多少次?而發生在網路時代的又是多少?我不用去查,也知道必定是集中在網路時代。現在要集體上街遊行可方便了,只要在FB上面創個社團,再讓熱血學生去號召那些閑閑無事的人,幾天就ok了。那些帶頭的人可能是真心想為這個議題發聲,但至於後頭集結的民眾嗎?他們來只是因為沒事而已,當然他們自己是絕不會承認的。不過你要是說這其中真正擁有力量的,也就是帶頭者。擒賊先擒王,只要解決領頭人,群眾也自然散去。其實不管是什麼運動(movement),也只是意見不同的少數派互相在比拼而已。人們只要選邊站,錯了就怪領導人,自己什麼責任都不用擔,不是很輕鬆嗎?

於是,這個世界不斷重複因為多數人引發的問題由少數人解決,解決之後多數人又覺得少數人權力太大,然後又開始新的抗爭。這個過程少說也拖累世界進步的步調好幾百年。人們自由慣了,已經如同脫繮野馬一般不容任何人去剝奪一丁點自由。如果不願犧牲自己的自由,那麼世界的秩序又該從何而起?所以說,如今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任何秩序可言,有的只是純粹的數量對決。人多的就是勝利、人多的就是正確。在世界人口不斷增長的現狀下,這傾倒的天秤只會越來越失衡。

眼下,只有戰爭是唯一解決辦法。雖然這世界不能再發生戰爭,但不發生戰爭的話,世界遲早也會被逼的要發生戰爭。過去歷史上的戰爭促進了文化交流和商業繁榮,而之後要發生的戰爭只有一個目的──削減世界的人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