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溶夜读-设计师书单

#溶溶夜读—设计师书单# 14/100《学会提问》—从此拥有改变

2017-08-03  本文已影响149人  fe3cbdf9cb39

刚刚结束热播的《我的前半生》中,被第三者插足、丈夫抛弃的全职太太罗子君,在人生的最低谷得到了闺蜜唐晶和其男友咨询界精英钻石男贺涵的鼎力帮助,不仅从家庭分解的痛苦中走了出来,还在精神层面得到了重新锻造,成功逆袭为职场白骨精,人生的轨迹完全被改变。

当然,电视剧因为剧情的需要肯定有多处是虚构的,你一定一边羡慕子君能够找到贺涵这样的人生导师兼多金帅气、一往情深的完美男友,一边又暗暗慨叹,哪有这么好的运气啊?难道天上真的会不停的掉馅饼吗?

但是,今天推荐的《学会提问》这本书,或许不能给你带来一个令人尖叫的贺涵,却能让你拥有与贺涵同样启迪你改变你的顶级人生智慧。

《学会提问》这本书的作者粟津恭一郎以其多年的高管教练经验,通过提问这种方式,帮助很多高管重新认识到了企业发展的瓶颈和盲区,找到了不断塑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以及团队目标感和整体效能的关键节点。同时,他自己也是提问这种方法的受益者,在其职业生涯中,正是那次来自于他的老板的关键性提问,使他忽然领悟到了原来提问是有醍醐灌顶的作用,能够点醒自己,促使自己对工作和人生有了认真的思考,并开启了更有价值的崭新阶段。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提炼,粟津恭一郎把提问的要点、精华和核心方法凝练于《学会提问》这本书。他要告诉你的是:可以用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方式,找到那个打开你人生新际遇的钥匙。提问,特别是优质的提问,往往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人生轨迹,使它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不同层次的人提问的水准是非常不一样的,而正是“提问的差距”造成了“人生的差距”,是将优秀之人与平庸之人区分开来的一个内在标志。成功的人士不仅仅会自我提问,还会不断的刷新这些问题。如果一个人每天抛给自己的都是“一成不变的提问”,那么此人的人生也将一成不变。要想获得前所未有的人生,就必须向自己抛出前所未有的提问。成功人士都不会满足于一成不变的提问,他们会不断努力,争取每天都能向自己提出新的问题。因为他们知道,新的提问会促成新的行动,而新的行动则会导向成功。

《学会提问》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是优质的问题,以及创造出优质的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全新的思考人生定位自我的方式。努力向自己、向团队和组织不断的提出新的优质问题,你会意识到之前忽略的许许多多盲区,带着莫大的欣喜得到让你激动的新发现,并开始你的有效行动,一步步接近你的理想人生。

01  你一直都忽略“提问”这个法宝

你知道吗?“提问”是人的本能。我们每天会不自觉的和他人也和自己使用大量的问句。正因为提问每时每刻都存在,你才会对它那样的熟视无睹。

本来,人类就喜欢被提问,因为人的大脑从机能上喜欢接受提问,从而进行自发的思考。大脑中的海马体是管理“记忆”的重要器官,就是你那源源不断好奇心的生理基础。反复的提问能够促使海马体将相应的信息认定为“重要”,于是自然而然的给予关注。

人类特别容易被“疑惑”(问题)、“谜题”(推理)这样的事物所吸引,一直被那些各种各样的提问所支配着、引导着。一个人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是由其自问的内容决定的,如果提问改变,行动也会随之改变。

例如你打算去旅行,你就会不自觉的问自己:“什么时候出发?”“去那里要做哪些准备?”“目的地有哪些不可错过的风景?”这些问题成为你接下来的行动提纲,查当地的天气、旅游攻略、确定日程和交通方式等等。

也或者你发现自己最近工作积极性不高,就会暗自问自己:“是不是最近的项目工作量太大让我状态不佳?”“有什么能够自我提高的方法?”“是否需要休息一下来自我调整?”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你接下来调整自己的方法。

每个提问本身,以及你给出的答案,实际上就是你对这件事的态度、看法和处理方式,其中已经暗含了你的目标和你的价值观。

一个leader可能会经常问下属:“销售额是多少?”、“这么做能盈利吗?”“别的公司是怎么做的?”于是你的下属就会围绕着这些问题的核心答案去工作,而并不真的关心事情本身是不是需要这么做。

一个人每天问自己:“我为什么总是不如那个家伙受欢迎?”、“为什么我的薪水总是这样少的可怜?”“为什么别人不用加班却能做那么好,而我却要在里累死累活?”于是你就真的每天活在低薪活重不受待见的悲惨境遇里。

每个人每天都会向自己和周围的合作者提出许多问题,你可能一直都没发现,这些提问正是你和你的团队所一直遵循的行事原则。

提问的最终目标,是将思想进行内化。已内化的提问,会成为强力的引擎,驱动人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但是,如果你一直内化的是与你渴望得到的东西毫不相干甚至是有所损害的提问,那么你就永远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所以,重新打造自己每天对于自己的提问,为团队建立与目标一致的提问,就是为自己和大家重新建立前进的新动力。而可以让你拥有这神奇力量的大智慧,就是“优质提问”。

02  要分清这四种提问

《学会提问》的作者粟津恭一郎把提问分为了四种:“轻松提问”、“劣质提问”、“沉重提问”和“优质提问”。四者的差别在下图中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展示和区分。

在图上,纵轴的上下表示“乐意回答的程度”,也就是被问者听到问题时的愉悦程度,越靠上方被问者越能感受到好心情;横轴表示通过提问可以得到的与提问目的有关的“发现”的大小,越是趋向右侧的提问,越能促使被问者获得有价值的发现。

【轻松提问】简单来说就是“改善与对方关系的提问”,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销售人员见到客户一般会从对方“乐意谈论的事”开始:“最近打高尔夫球了吗?”有意识的使用“轻松提问”,能够为后面将要展开的“优质提问”收集必要的信息,从而打下基础。所以,这个积累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劣质提问】是令被问者感到不快、悲伤、萎靡的提问。被问者常常会对这种问题感到“凭什么这么问”或者“凭什么问这种事”的疑惑。否定形式的很容易成为劣质提问,例如“你不打算结婚吗?”这样的问题对于未婚人士听起来一般都会感到不快,如果换成“你有结婚的打算吗?”杀伤力就会小很多。绝大多数劣质提问并非出于恶意,所以提问者需要格外小心不要太多采用否定式或者消极的表达方式来提问。而那些别有用心的提问往往会被别人看穿,很难和对方建立起信赖的关系。

【沉重提问】是被问者“不愿意回答”但“关系到发现或行动”的提问。与“劣质提问”最大的不同是,“沉重提问”的目的是与被问者共享,是为了帮助被问者达成目标。沉重提问具有将对方的视角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的强大功效,能促成从关注“他人或环境的责任”到聚焦“自我责任”的视角转变。

【优质提问】是能让被问者乐于主动思考回答,并伴有发现和行动的提问。优质提问的特征在于“本质性”。具体来说,就是询问事物的前提、定义等本质内容这一级别的提问。所有人的人生中都有许多“have to”(不得不),比如工作中公司的考核目标、截止日期,生活中的老人、孩子、金钱限制等等……我们的心灵和时间被各种各样别人的要求占得满满当当。能让一个人发现“want to”的自己的提问,询问真正渴望得到的东西并引发思考和行动的提问,很可能就是优质提问。

决定一个问题属于哪一类,并非是提问者,而是被问者。不存在“对任何人都好使的优质提问”。一个提问,即时提问者的本意是想改善自己与被问者的关系,也有可能适得其反。原因在于“提问具有强制思考的力量”。被问者在听到问题的一瞬间,大脑会立即开始思考,如果恰好是不好的联想,那么就会引发不悦情绪。提问时,必须针对不同对象“分别应对”。

“轻松提问”和“沉重提问”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转化为“优质提问”:

“轻松提问”—>“优质提问”:将“轻松提问”变成能够促使发现和行动的提问;

“沉重提问”—>“优质提问”:将“沉重提问”变成乐意回答的提问。

03  让“优质提问”带你飞

这里再次阐述下“优质提问”的定义,能让被问者不假思索就乐意回答,并能为其带来新发现、促成新思考或行动的提问,就是优质提问。

来看看普通问题和优质问题的对比图:

【向自己提出优质问题】:

向自己不断的抛出优质问题,能够极大的拓展人生的可能性。“提问带来的发现”能在被问者心中唤起莫大的喜悦,收获更多的自信。自己恍然大悟所获较之从别人那里得来,后继行动的“质”和“量”将有天壤之别。

如果你的梦想是“当上CEO,赢取白富美,从此走向人生巅峰”,那么你远在山脚下的时候,就应该向自己认真提问:“如果我是CEO,那么我会怎么做?”“如果我是CEO会如何应对这个问题?”这个不是调侃,人力资源部门在选拔培训未来的企业管理者时,通过案例分析不断让 “如果我是负责人该怎么做”这一提问牢牢扎根于这些年轻的预备管理者的内心。

【向团队和组织提出优质问题】:

对于组织和团队来说,以“提问”的方式向成员传达意思、渗透观点,要比下命令更容易实现组织的真正目标,贯彻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一个组织里常用的提问,能够体现该集体的“本质”。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家以“为顾客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服务”为宗旨的高级餐厅。如果店长对员工说,“请你们为顾客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服务”,员工们会被动的觉得,这是“不得不做的事”。店长下达这道命令时,心里或许已经有了“世界上最好的服务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但是该答案并未与员工共享。即时他告诉了员工他的想法,也不会使员工们产生“这是自己思考所得”的切实感受。

怎样用“优质提问”的方法来促进组织实现真正的目标呢?

如果店长不直接下命令,而是在开会时向员工抛出“今天为了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服务,你会做什么?”的问题,让员工们就此展开讨论,那么每个人的发现都能为所有人共享,同时在反复讨论的过程中,这个问题也会在员工的心里自然萌芽。在没有受到任何强迫的情况下,“我要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服务”这一意志就会渗透进每个员工的心里,为所有人共有。如此一来,世界上最好的服务就从“不得不做的事”变成了“想做的事”。

这个例子是不是和我们熟悉的“海底捞”案例如出一辙?那些为客户尽力奉献的海底捞普通员工,心里都时刻怀揣着一个提问:“为了让客户满意甚至感动,我能做些什么?”

04  “优质提问”的诀窍和创造方法

那么哪些提问才是优质提问?作者为我们归纳了8个方面。

1.询问“真正渴望得到的东西”的提问

2.询问事业意义的提问

3.询问定义或概念含义的提问

4.询问相反概念的提问

5.质疑“理所当然”的提问

6.尝试转换立场的提问

7.询问现在和未来的提问

8.不能用简单“是”、“否”回答的开放式的问题

总之,优质提问针对的是事物的前提、定义、内容等本质性级别的提问,一般都挖掘到5W1H—时间(When)、地点(Where)、人员(Who)、对象(What)、原因(Why)、方法(How)等基本要素的提问,并且主要是针对未来而非过去,以及“开放式”而非“封闭式”的表达模式。

在提问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1.针对被问者,提问者除了关注答案本身,还需认清场合,关注被问者的讲话方式和言语中蕴含的感情等信息,并也要留意自己表情和姿势,表现出的积极倾听的状态,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

2.提问时,针对被问者本人的着重表达,更能使对方获得启发,例如:问题“你觉得在当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能达成工作目标?”比问题“怎样才能达成工作目标?”段位要高很多。

3.提问应顺势而为,现想现问,而不是完全依赖事先准备的问题列表。一边倾听一边思考下个问题,记下对话中能够引出下个问题的关键词,流畅的陆续抛出问题,保持谈话的惯性。

4.提问而不提建议,促使对方自我发现,而不是替对方做出行动方案。

有没有“优质问题”的创造方法?

每个人的“渴望”和“价值观”不同,针对每个人的优质问题也会有所不同。书中提到了一个了解个人倾向的十分钟小练习,做了以后会发现人和人之间的想法真的差别很大

没有适合所有人的优质问题,但是创造优质问题的原则却是相对明确的,那就是找寻于对方心里已内化的距离相近,却又像“盲点”一样被忽略的要点。

作者给出了一个创造优质“两步走”方案,能帮我们很快找到这样的优质提问:

第一步:找到对方已经内化了的“3V”的关键词

“3V”是指:

Vision:理想—渴望得到的东西,希望达到的状态、由衷想尝试的事

Value:价值观—什么是好的、值得的,一个人在判断事物时所重视的

Vocabulary:语汇—这个人在平时的对话、问答中常用的词语,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行动

在被问者以往的各种问答、谈话记录、文章中可以收集到这些词汇,并尽量将它们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这四种词性分类。虽然有点麻烦,但是会使后面的创造提问环节很有效率,还能避免提问的重复。

第二步:将“3V”关键词和“5W1H”疑问词组合来创造提问

有意识的使用“5W1H”疑问词来与收集到的足够多的“3V”关键词组合成提问,能够不形成以“是”或“否”来回答的封闭式问题,从而能不断的由一个提问的回答衍生出其他角度的提问。

这种通过“疑问词和单词的组合”来创造新提问的方法,顿时让 “提出优质问题”降低了难度。有两种操作方式可以立即得到你想要的优质提问。

一种方式是在分析了被问者已内化的问题后,提问者可以着眼于“不常用的疑问词”,将它们与“3V”关键词组合来创造提问。常用提问词的问句往往已被被问者内化,而转向不常用疑问词,可能会有意外发现。

另一种方式是使用两个以上的“3V”关键词,创造新的组合。即时是常用的关键词,将关键词组合而成的问题也是很少内化的,这容易促使新发现。

作者建议把“3V”关键词和“5W1H”疑问词都制作成小卡片,然后放在桌上随机组合,这样既快捷又直观,还挺好玩。据说软银的孙正义就是利用这个方法发现创意的。

05  问天问地问自己

明白了“优质提问”的重大意义,也掌握了“优质提问”的各种诀窍和方法,我们最需要提出的“优质提问”就是面向自己的提问。

找到自己的“3V”关键词,并和“5W1H”疑问词组合起来,向自己提出那些能够让自我重新发现的、影响甚至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问题吧。

其实可能只需要几分钟而已,你却能突然发现自己曾经忽略了那么久的契机和可能性。如果说想对自己好一点,那么给时间以自问、自省,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啊。

06 作者介绍

本书的作者粟津恭一郎是COACH A股份公司董事,日本中央大学研究生院战略经营研究科客座教授,国际教练联盟(ICF)认证专业教练。

他所在的株式会社 COACH A (COACH A Co., Ltd./中文名称:高起)是面向企业经营层核心人物的1对1教练指导以及组织变革的咨询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务教练专业服务机构,旗下拥有逾百位专业教练。

本书的翻译非常通顺,表达的含义也较准确,没有理解上的歧义。

07 唯美的书籍装帧设计

本书的封面设计者用了封套和里封相互印衬的设计手法。白色的封套做了一个镂空的天鹅形状,优雅的脖颈儿弯成了一个问号,画龙点睛般的红色鹅嘴和书名显得明艳动人,烫金的羽毛片片落下,仿佛一个个点醒人生的优质提问在闪烁着智慧之光;黑色的里封用简约的压印重叠了天鹅的弯曲形态,单看起来仍有一种特别的韵味。

设计者用了形象化的手法来诠释本书的主题,虽然含义曲折却别具匠心,与书籍优质的印刷和纸质共同给读者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品质感。

【 溶溶夜读——设计师的书单 】:

溶溶夜,独立品牌设计师,设计和读书都是我的最爱,喜爱笔尖在快意的描绘和书写时触达内心的感觉。

这些年,太多的速食、快餐式阅读,太多被人咀嚼过的东西,自己却变得越来越干涸。终于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我已经不读书了,拿起书也读不进去了。这是最大的一种恐慌。

音乐是饮品,书籍是食粮。设计和写作是消化。这些其实都应是人的本能。把读到的东西与意识中原有的东西进行链接、缝合,进而形成知识的晶体,才能为自己的未来增加一种可能性。

这是溶液夜第100本读书计划的第14本。

上期回顾:《深度工作》—打造你的核心货币

下期预告:《番茄工作法图解》—你可以活得轻松

如果你也有喜欢的书,可以在下面评论处写下书名,说不定下期的 # 溶溶夜读—设计师的书单 # 就是你推荐的书籍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