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

把这句话说好,让文章作品增加20%粉丝

2017-07-21  本文已影响51人  小火咕嘟
Paste_Image.png

字数:2164 阅读需要4分59秒 写作时间:1小时10分钟

1

本文内容来源于写作群的一次聊天。

群聊的主要问题就是容易跑题,大家太容易跟着自己的意识流走。话题平移往往超不过十句。

其实想到哪里聊到哪里,还是挺爽的。聊天的时候大家往往也总能妙笔生花,但是如果真正写成文字,要求严谨一些,就困难10倍。

虽然聊天有时信息冗余较多,难以深入,但也有个好处。很多人的想法碰撞,还是很有助于触发思考的。

晚上我刷牙,正要吐泡沫的时候忽然想到,这次群聊说到的这个技术细节,对于自媒体还是蛮重要的。而且看起来似乎简单轻松,但是深究下去还需要考虑很多层面。自己以前也重视不够,还处在一个很粗糙的状态。

这个重要技术细节就是关注引导词

关注引导一般放在文章末尾,基本样式是二维码附上背景再配上一句话。关注引导是自媒体时代才出现的,准确来说是基于微信和二维码技术才发展起来。历史不算久远,所以可能还没有引起很多人足够的重视。

和菜头在文章中曾经写过写作技巧,他强烈建议的一个技巧,就是加上二维码引导。

互联网时代文章在信息海洋里的可见度,都以秒计。3秒钟看到标题没有打开,那就永远不会打开;10秒钟正文的开头没有吸引到他,就可能马上被滑动关闭。

大家习惯了在这种高速环境下阅读,注意力进一步分散易变。文章想要脱颖而出,只能做到在每一个环节上具备更好的粘性。

所以下面这种情况就显得比较可惜了:读者看到你的文章很好,或者有所收获,或者抚慰心灵,总之觉得不错,进而想多了解一下作者,但你却没有给他设置一个快捷入口。读者需要手指滑动5、6次,把文章翻回开头,然后去按蓝字,再按两下鼠标进行关注----这中间会造成很大比率的流量丢失。

这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疏忽,而是用户体验的问题了。在需要引导用户行为的地方没有提供快捷入口,很有可能形成流量丢失的黑洞

所以文章末尾的引导关注二维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据运营达人的数据称,精心设计过的二维码引导关注, 可以增加20%的粉丝量

如果说标题犹如文章的脸面,内容犹如文章的内涵,那么关注引导词,就犹如女人的指甲和男人的袜子,代表着品味与细节。

2

其实,自媒体不是文学,不是自我表达,不是寻找知音,而是彻头彻尾的产品

自媒体就是产品,是为了吸引目标用户群体而打造出来的产品,因此也必须要用产品的标准来打磨和迭代

如果从产品的角度来看,那么就要遵循产品的设计准则,并进行竞品分析。下面是我对关注引导词的一些想法,如果总结不够精当,欢迎讨论。

从竞品分析角度说,多读一读各种大号的关注引导词,也是我们优化的一个捷径。

我比较喜欢的引导词:

长按关注,腿会变细 - 桥下有人(马东)

马东的文章偏向嬉笑怒骂,有些玩世不恭的气质。这个引导词跟他文章调性一致,如果读了他文章,我看到这个可以会心一笑,哪有不长按一下的理由。

扫码关注回复“涨粉”送你9个秘诀 - 坤龙老师

赤裸裸的利益,精准吸纳公众号运营者。干货公众号可用

关注小马宋 营销变简单 - 小马宋

读来比较顺口。又直指利益。干货大牛都是这么直接

3

当然还有一些大号根本不是很在意关注引导词。例如GQ实验室,引导词是“欢迎关注男性时尚杂志《智族GQ》官方微信”。但这些只是自带光环的大号们的特权。他们在大多方面都有超越90%同行的本钱,不用在这些小细节动用太多心思。但这不是我们这些脆弱的初生小号应该看齐的目标。

二维码引导词的重要性,就像你购买苹果手机时,那个10秒匀速自然滑落的盒子。我们买的肯定不是盒子,但盒子必然是第一印象,苹果制造盒子的时候,不仅仅要求外观的精美,甚至连下滑的速度都会做到精准,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然,就像产品的迭代,一次就想打造成横空出世的巨作,基本上是幻想。每个细节的积累似乎没有一蹴而就的可能。

以品味论,以前我文章后面的关注引导词,实在是奇Low无比(加油啊,你马上就快翻到了)。直白而平庸,是我随手取自排版软件的标准模板。已经伴随我50多篇文章了,直到最近看起来才感觉很刺眼,可能我品味上有进步了吧。

好了,本篇就是我对“关注引导词”的一点小思考。我的新关注引导词了如果你依然觉得很Low,请一定要告诉我:要知道我这篇文章,就是为像您这样有品位的用户打造的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