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白输出力新生大学吃书分享专栏#

3个小方法,让你写好记叙文

2019-04-02  本文已影响2人  豆丁兔

欢迎来到韩老白输出力新生大学的吃书分享专栏,在以后的每一天,我们一起读书学习。我是豆丁兔。今天由我为大家拆解《文章例话》中的前四篇文章:《背影》、《浴池速写》、《我所知道的康桥》、《收获》。

1936年,《新少年》杂志创刊。叶圣陶先生主持了其中的一个专栏:“文章展览”。文章形式为“按期选一篇文章,我在后面说些话”。《文章例话》就是由该专栏结集而成的。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的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能受用终身。《文章例话》旨在带领读者阅读、鉴赏、解析优秀的文章,从而习得阅读以及写作的技巧。换句时髦一点的词,就是我们常说的“拆解文章”。

我们今天的分享,主要有如下3个重点:

1、为什么写?写给谁看?

2、如何不跑题?

3、如何写景抒情?

我们写文章,到底是在写什么呢?

《七十二堂写作课》是这样定义“文章”的:记载世间事物、事理和抒述作者意思、情感的东西。

根据文章是否包含有作者个人意见,文章可分为两大类:记叙文和论说文。

所谓记叙文就是记录事物的形状或变化,旨在让人看了犹如亲身体验一般。而论说文则是作者对于事物的评论或对事理的说明,目的在于让人信服。

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四篇文章都属于记叙文。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呢?叶圣陶老先生就通过对这四篇文章的解析,给我们提供了几个小技巧。

一、为什么写?写给谁看?

我们都知道,在做一件事情前,想清楚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写文章这件事情,也不例外。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写文章呢?

是吃饱饭没事干,无聊写着消遣的吗?还是看着别人都写,看起来好有文化好友深度,于是也跟风写点东西?

叶圣陶先生认为:好的文章,都有不得不写的理由。

比如,自己有新的体验,或者独特的看法,觉得和寻常的不一样,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工作的记录,可供自己回顾和参考。很多小伙伴写的“复盘”,就属于这类。这类文章,是为自己而写的。

又如,自己有需要服务的受众,有一些经验、想法想要和他们分享。这类文章是为他人而作,绝大多数的文章基本都是这类。

简单来说,我们在写文章之前,先要想清楚为什么写,写给谁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定位。

写文章先定位,在叶圣陶先生看来才是端正的写作态度。因为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怎么写,也不至于浪费表情。

二、如何不“跑题”?

新手写文章,常常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跑题”。写着写着,就写到了天际。有时候甚至连自己都想不明白,怎么就跑到了千里之外了。

要想不跑题,就得紧紧抓住“主旨”不放手。想要不跑题,就要给自己画个“圈”。就像孙悟空给唐僧画的那个“圈”,在“圈”里就是安全的,在“圈”里你可以恣意舞蹈。

朱自清的《背影》旨在通过对父亲背影的叙述,传达出父亲对儿子的爱。这是文章的主旨。

这个主旨也就决定了写作时素材的取舍。与这个主旨相关的就可以选入文章,无关的即使有趣有料也应该弃之不用。

例如《背影》,文中写道:“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这句话看起来和文章的主旨好像没什么很大的关系,但为什么要写呢?

因父亲的背影作者常常能够看到,在家中院子里干活时的背影,出门办事时的背影,坐在书房看书时的背影。但是唯独文章所要描述的背影才令作者印象深刻,更是让作者感动落泪。所以这个背景必须交代清楚,是为主旨服务的。

文中又提到:“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一日游玩肯定是有很多事情,但是作者仅仅是一句话带过而已。原因很简单,因为游玩的事情和父亲的背影没有关系。所以就算是再美的风景、再有趣的经历,也没有必要写进来。写进来的话,就走上了一条偏离主题的路,有可能越走越偏,最后就绕不回来了。

又比如《浴池速写》,老舍先生写是的是他眼里所看的浴池的景象。光是一个浴池里的所见所闻,也是各种各样,如果全然记录下来,就成了流水账。所以要写的一定是作者感到有意思的、读者也会觉得有趣的的内容。

老舍先生在日本的浴池洗澡,看到的是整个浴池。但是作者感兴趣的只是正在洗澡的几个人,所以他就把自己写作的范围圈定在了池子,池子以外就不去理会了。

简言之,凡是要写的事情都要和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相关;凡是和表达主题没有关系的,不写!

三、如何写景抒情?

先来看如何写景色。

记叙景物的手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作者自己不出现在文中,只是用文字来描述,把风景画一张张展示来给读者看。另一种是作者作为文中的主人公,穿梭在景中,将他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告诉读者。

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中有这么一段:

“顺着这大道走去,走到尽头,再转入林子里的小径,往烟雾浓密处走去,头顶是交枝的榆荫,透露着漠楞楞的曙色;再往前走去,走进这林子,当前是平坦的原野,望见了村舍,初青的麦田,更远三两个馒形的小山掩住了一条通道。”

很明显,这篇文章用的就是第二种方法。作者一路走,一路看,沿途风光尽收眼底。这样的描写让景色显得灵动、跳跃,也能够让读者能够跟随作者,一饱眼福,并沉溺在景色之中。

再来看如何抒情。

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如果你感到快乐,想要把这种快乐告诉给别人,你会怎么写呢?下面两个句子,哪个更能让你感受到真实的快乐呢?

我很快乐!我实在是太快乐了!!

我好久没有过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叶圣陶先生说,表达情感并不是简单地堆砌“快乐”、“痛苦”、“感动”之类的字眼。你就是写了一百个“快乐”,人家也没办法感受到你的“快乐”。

但是,如果你把引起你感情变化的原因和经过,照着当时所感受到的写出来,这就是抒发感情。简单说,就是具体化、形象化。

《收获》是一篇抒发感情的文章,抒写的是作者满足的愉快。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达她的满足和愉悦的。

如:

“我的学校开课本迟,我在香乡整住了一个夏,又住了半个秋天;每天享受新鲜的牛乳和鸡蛋,肥硕的梨桃,香甜的果酱,鲜美的乳饼,我的体重竟增加了两基罗。”

整段话没有一个“满足”和“愉悦”,但是这些生动形象的字眼,“新鲜的牛乳和鸡蛋”、“肥硕的梨桃”、“香甜的果酱”、“鲜美的乳饼”,却处处透露着“满足”和“愉悦”。

又比如:

“那时候麦陇全黄,而且都空荡荡的一无所有,只有三两只白色骍骍的牛,静悄悄地在哪里啮草;无数长短距离相等的白杨,似一枝枝朝天绿烛,插在淡青朝雾中;白杨外隐约看见一道细细的河流和连绵的云山,不过烟霭尚浓,辨不清楚,只见一线银光,界住空濛的翠色;天上紫铜色的云像厚被一样,将太阳包掩着;太阳却不甘蛰伏,挣扎着要探出头来,时时从云阵罅处,漏出奇光,似放射了一天的银箭。这银箭落在大地上,立刻传明散彩,金碧灿烂,渲染出一幅非常奇丽的图画。等到我们都在葡萄地里时,太阳早冲过云阵,高高升起了,红霞也渐渐散尽了,天色蓝艳艳的似一片清的海水;近处黄的栗树红的枫,高高下下的苍松翠柏,并在一处,化为斑斓的古锦:‘秋’供给我们的色彩真丰富呀!”

这是非常长的一段景色的描写。句句都在写景,但是读者分明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欢欣和愉悦。

任何感情,都是由个人和他周围的人、物、事故发生关系而来的。离开了事物,也就没了感情。

最好的抒情方法就是,“无论外界的事物或是内心的变化,都照当时所感受到的写出来”。读者便能借由文字的媒介,如同自己经历,自然而言地被感动。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文章不是什么难事。但凡有生活经验,但凡会说话识字,就能写文章。只不过好的文章,素材选择更精准,话说得更确切。

立足生活本身,掌握一些小方法,挖掘出日常生活中的小意味,再加上不断的训练,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