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全马想破四,步频太重要
上半年跑双遗马拉松,男男女女一大帮跑友,除了一位在30公里处受伤后走完的跑友,我的成绩最差。
论年龄,我算中等;论跑龄,我有四年多;论体重,只是微胖而已,为什么全马竟然跑不进四小时呢?
对比跑友们展现的跑步数据,我发现最大的差距是步频:除了我是165步/分钟之外,其他人都在180步以上。
于是,开始认真研究如何提高步频、体会提高步频的好处。
第一步,尽量缩短步幅,把步幅控制在一米以内。从5月底开始,我不再在乎跑步速度,刻意提升步频,很快,步频稳定在175左右。然后,然后就停滞不前了。于是,多方咨询,开始下一步。
第二步,调整跑姿,让自己“立”起来,学习送髋。一开始,总是腰部发涨,后背很有些紧张感;而且,既要挺胸收腹,还要尽可能地把小腹往前送,挺不适应。又是相当长一段时间,步频来到了180上方。
第三步,控制呼吸,让呼吸和步伐变得一致起来。以前的呼吸有点乱,两步一呼一步一吸、三步一呼两步一吸、一步一呼一步一吸都有,很随意;现在,刻意做到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慢慢培养节奏感。
第四步,长距离慢跑,积累跑量,养成习惯。双遗马拉松之前,我每次跑6到8公里,配速很随意,一周三五次;现在,每次至少十公里,配速6分钟左右,小步幅、快步频,每周总跑量不低于50公里。
第五步,步频稳定在180以上之后,开始“二八跑”,也就是每次前面的8到10公里慢跑,最后两公里左右快跑。
几个月过去了,为了备战成马,我做了几次测试:10公里全速跑居然来到了48分钟以内,步频191;30公里拉练,平均配速达到525,最后5公里都在510以内。跑友们说,下次全马,破四不是大问题。
据专家说,像我这样的普通跑者、纯粹的跑步爱好者,或者说配速在330以内的跑者,提高步频是提高配速的关键。这话我信了。
同时,我也相信,按照同样的配速,步频越快,身体的上下起伏越小,越能降低向上的分力,对髋膝踝的压力越小,受伤的概率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