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刚读书会-讲书

讲书 第80期 没有自制力?真就要怪你爸妈了 |《棉花糖实验》

2017-12-08  本文已影响3人  喜刚读书会

喜刚

读书会

说到实验,我们想到的都是冰冷的严苛的、穿着白大褂的实验场景,但是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却不一样,是一个关于小朋友的实验:棉花糖实验。

棉花糖实验

从古至今-

从中国到外国-

从国学到心理学-

从弗洛伊德时代再到当代所有人眼里:

孩子一直以来的特点就是任性无助,无法做到延迟满足,只会寻求即刻满足,很抱歉这只是你的刻板印象。

实验的启发源自于50年前的美国,孩子们�棉花糖的喜爱是一件非常时尚的事情。同时,父母为了控制孩子们少吃糖,只能与孩子们达成协议:“事后会好好刷牙,否则没糖吃”。

实验挑选了许多奖励物给孩子们。

不管孩子选择了什么都有两个选项:立即拿走一份奖励物,或者自主地等待实验人员回来后拿走两份奖励物

为了使孩子们信任对他们做出承诺的实验人员,孩子们会先和实验人员玩耍一段时间直到他们感到自在、舒服为止。之后,孩子们会被安排坐在一个上面放有按铃的小桌子旁。

为了得到孩子们的充分信任,实验人员假装一步步地离开房间,在孩子们按下按铃后就立即跳回来说:“你看,你的铃声把我叫了回来。”。

实验人员重复进行着这样的过程,直到孩子们意识到只要他们一按下按铃,实验人员就会立即回来。

此时,被描述为“游戏”的自控力实验正式开始。

尽管实验方法很简单,但是作者却赋予了这个实验一个累赘到不可思议的学术名称:“学龄前儿童为了获得更加丰厚的奖励物的自我延迟满足实证研究”。后来心理学界叫它“棉花糖实验”。

Q:那么孩子们可以何抵挡棉花糖的美味诱惑的吗?

A:不是全部,只有一部分孩子可以做到抵挡住了棉花糖的诱惑。

Q:那么抵挡住棉花糖诱惑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吗?

A:有,因为我们用一颗棉花糖就能能预测孩子的未来。

棉花糖实验最初并不是被作者设计成一个“测试”,事实上,作者一直对大多数试图预测真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未来行为的心理测试充满质疑。多年后,孩子们的表现才与他们成年后的表现联系到一起。

那些在实验中坚持时间更长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就开始不一样:他们更有竞争力和更好的学习成绩。

在成长为一个青少年后,在面对困境时往往能够展现出更强的自控力,不容易被诱惑所动,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加聪明、独立、自信,并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比起那些没有坚持多长时间的孩子来说更加不容易垮掉,也更加不容易变得唠叨、行为混乱或是重复一些不成熟的表现。

同样的,他们的规划能力也更强,当被激励时,他们更加有能力向目标发起冲击。他们做事也更加用心,更有能力使用及回应自己的动机,他们面对挫折时不会轻易做出妥协。

简而言之,他们在青春期显得更加成熟理性,好沟通,当然他们依然有情绪的起伏,一定的逆反行为,但是会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那些在实验中坚持时间更长的孩子成人后:会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社交能力

在25~30岁期间,那些曾在实验中坚持更长时间的人自我报告说,他们更有能力去追逐并达到长期目标,更少地使用有风险的药物,也达到了更高的教育水平,体重指数也明显低很多。他们在面对人际交往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更容易适应,同时可以更好地维系亲密的人际关系。

当心理学家用仪器对那些在实验中坚持时间更长的孩子的中年大脑扫描,你们猜发现了什么?他们发现了这些人更加活跃的前额叶皮层和没有耐力的孩子不一样。

这些人的大脑图片显示,那些在棉花糖实验中对诱惑坚持更久以及在日后不断地将自控力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的人,他们的脑前区回路有着非常显著的激活,这一区域的神经活动会整合激励及控制过程,而其他人则没有这种激活。

那些可以高度延迟的人,他们的前额叶皮层区域更加活跃,而这个区域恰恰是用来有效解决问题、创造性思考、克制冲动行为的。

相比之下,那些延迟能力低下的人,他们中脑的皮层更加活跃,尤其是当他们试图去控制自己对诱人的刺激的反应时,这种情形更明显。中脑这个区域处在大脑深处更加原始的部分,与人们的欲望、快感及成瘾有关。

那么,在这个实验中,延迟的孩子到底做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成功延迟满足的孩子主要运用了三大策略:分心策略、抽象化策略、冷静聚焦策略。

无论是孩子自己的方式,还是实验人员帮助下,都可以让孩子有更久的成功延迟。持久的成功延迟实际上是让孩子学会了用冷情绪处理系统应对诱惑。

我们面对压力,诱惑或者危险的时候会有两个系统来处理问题,他们一个是热情绪处理(认知)系统,另一个是冷情绪处理系统。

我们面对压力,诱惑或者危险的时候首先会触发热情绪系统。

这种反应在人类进化史中是有适应性的,当人类面对迎面而来的狮子,其热情绪系统会被触发,并会自发地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以每毫秒计)迅速逃跑进行自我保护。

热情绪系统在许多性命攸关、需要快速反应的紧急状况下仍然发挥着它的价值。然而在一个给定的情况下,当成功取决于保持冷静、事先计划、理性处理问题等因素时,这种热情绪反应就不管用了。

热情绪系统在一个人成长的早期占有优势地位,这也就使得学龄前儿童很难掌握自我控制。冷情绪处理(认知)系统发育得十分缓慢,在孩子上小学的前几年才会逐渐变得活跃,直到20多岁完全发育成熟。小孩子和青少年极易受到热情绪系统的影响。

不同于热情绪系统,冷认知系统与刺激物的信息属性相适应,会促使理性、带反思性、有策略性的行为。

想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学会用冷认知系统处理问题,那么就要早下手,比如:

从童年开始,就有太多的人生活在一个不可信、靠不住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延迟的更大奖励物的承诺常常得不到实现,这样的经历会让等待没有任何意义,不如抓住手里现有的东西,无论它是大是小。

当学龄前儿童有过一次承诺者失信于他们的经历,他们便不愿意等待两颗而愿意现在就拿到一颗棉花糖的做法也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这些常识性的预期早就被实验证实,实验表明,当人们不再期待迟来的奖励会兑现时,他们的行为就会变得更加理性,并且不会选择等待。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还要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1. 必须牢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两种可能性。

  2. 必须注意自己实现目标的过程。通过灵活利用技巧来减少诱惑或转移自己对诱惑物的注意及认知,并在这一过程中做出必要的修正;

  3. 必须抑制冲动性反应。比如阻止想诱惑物有多么吸引人,或者伸出手去摸诱惑物等做法,这些做法更有可能会阻止自己实现目标。

  • 保持乐观与对成功的期待意义非凡,要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能运用努力和能坚持的人,同时把自己看作是积极结果的原因。

  • 这也是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最不会做的事情,如果以上我所讲述的父母可以做到,那么你们的孩子成就就不可能小。

    实际上,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定,但面对的却是同一个挑战:关于自我控制的挑战

    为了抵制诱惑我们必须冷却诱惑,让诱惑远离自己,使诱惑变得抽象化。

    可为了思考未来,我们又不得不加热诱惑,使它变得迫在眉睫、变得生动清晰。为了计划未来,诱惑帮助我们至少简短地预见了未来的生活,仿佛另一种可能的情景就在眼前展开一样。

    这允许我们预见到自己的选择的结果,使我们既对生活充满热情又能冷静思考,进而抱有最乐观的希望。可是这一切,并不是成年以后才有的,往往是从小我们就需要去训练。去学会控制自己如何面对诱惑

    想要孩子学会如何面对诱惑,从小到大,我们都要用在正确的方式来应对,什么是正确的方式呢?

    比如以下的方式。

    下边的是给一些年轻的父母的一些建议:

    年轻的父母在怀孕期间和婴儿早期几年保持较低的压力水平是尤其重要的。

    众所周知,在人生早期经历极大的压力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

    更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在1岁时经历过看似轻微的慢性压力的儿童,如持续的、非暴力的父母冲突,可能仅仅是在睡觉时听见了愤怒的吵闹声都会感受到大脑中加大的压力反应。

    为了将婴儿的压力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父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试着减少自己的压力,他们应当意识到在新生儿降生后自己的压力通常会增加。

    同样,用来冷却和控制热系统对冲动、诱惑和被拒绝经历的反应的策略在应付半夜每隔几个小时就哭闹要喝奶的婴儿时也很适用,尤其是在你自己精疲力竭的时候。

    我们可以从儿童不到1岁时开始,看护人可以使用注意力分散策略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痛苦的感觉上移开,转而关注令人愉快的刺激物和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年幼的孩子学会了通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来减轻自己的痛苦,这是发展执行功能很基本的一步。父母可以成为这种转换中有助益的向导。

    儿童养成的自控策略是儿童从生命之初开始的关于看护人的依恋经历塑造而成的。想要抚养与自己保持紧密联系,同时也养成了适应性自我控制技巧的儿童的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增加机会。

    如果父母对孩子蹒跚学步时期的需要很敏感,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鼓励自主,这样的父母会比过度干涉、控制孩子行为或者比起孩子的需求更关注自己需求的父母更具优势,有更大的机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所以要帮助孩子提升自主感有4大策略:

    1. 为了提升儿童的自主感和责任感,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在人生早期认识到他们有需要自己做选择的时候,而且每一种选择都会带来一种结果。

    2. 父母可以更好地创造让孩子走向成功的环境。在孩子周围建立让孩子多理性思考的环境。

    3. 对于父母来说,挑战就是给孩子提供他们需要和想要的支持,然后让他们自己完成,而不是接手替他们完成。

    4. 还可以帮助儿童形成“增量增长”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模式里,他们不会把自己的天赋、能力、智力和行为看作固定、天生的特定反映,而是当作自己付出努力就能培养的技巧和能力。父母们可以因为孩子全力以赴就给予表扬,而不是看到最后的好成绩才赞扬孩子“非常聪明”。

    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可以回答“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可能是,你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就以身作则做个榜样。

    一个实验,往往可以映射一个人的一生,我们给大家讲解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通过一些看上去的小事,知道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是全天下的父母都要在意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