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活小技巧(转载)
1.参加重大比赛或考试时,压力越大,越容易表现失常,适当降低预期,减轻压力,反而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这是利用了“詹森效应”。有一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赛场上却接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得失心过重,而导致表现失常。
所以,家有考生或要参加很重要比赛时,千万别对考生或参赛者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样容易加剧对方患得患失的心理,造成考试或比赛状态失常。所以,临考前,我们都会给考生或参赛者减压,对他们说:“别紧张,一次考试而已,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
2.想要孩子每天完成作业,想要督促谁每天完成任务,不说:“把今天的作业做了!”、“把今天的任务完成了!”而问:“你今天还有什么没做吗?”,效果会更好。
这是利用了“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曾做过一项记忆实验,让实验者做22件事,其中有些让其做完,有些在完成前就被打断。之后,她让实验者回忆做过的事,更多人想起的是那些未完成的事。可见,未完成的事,更让人念念不忘。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期望孩子完成作业,或者下属完成工作,只需要及时提醒他们:“今天还有什么没做吗?”就会得到对方的响应了。你根本没必要气急败坏地去命令他们:“赶紧去把作业做了!”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要知道,对于未完成的作业或工作,他们可比你记得还清楚。
人拥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要做的事一日不完结,一日不得解脱。我们只需适当提醒,唤起他们的完成欲就好。
3.碰到倒霉事,心情很不好,第一时间调节,别让坏情绪向外扩散或蔓延,别把坏情绪带回家。
这是因为有“踢猫效应”的存在。一位父亲在公司挨了批评,窝了一肚子火,回家就把玩耍的孩子大骂了一顿。孩子生气了,狠狠踹了身边的猫一脚。猫逃到了大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了过来,司机连忙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
我们的坏情绪是会随着社会关系链依次传递的,踢猫效应,就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传染,是对弱于自己或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遇到比自己弱的人,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反之,好心情也是一样可以传递的,那么,为什么不试着将自己的好心情传递出去呢?
4.你很优秀,但无需十全十美,偶尔显现一点你的小缺点,会让你更接地气,更讨人喜欢。
这就是“出丑效应”。一位优秀的成功人士,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十分害羞紧张,不慎将桌上的咖啡杯碰倒,洒了主持人一裤子。可在事后的问卷调查中,大家对这位成功人士的好感却提升了很多。
可见,优秀而又带有小缺点的人,更讨人喜欢。一般人与极度优秀的人交往时,总难免会因为自己不如人,而感到惴惴不安,同时也会觉得对方不够真实,难以亲近。当优秀的人显露出平凡的一面,不但不会影响他的形象,反而会让人觉得他更接地气,更令人喜欢。
5.想要人满足自己的大要求,先让他满足你的小要求。
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就像逐级登台阶一样。
有人想在居民区竖立一个“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直接提出该要求,同意的人只有17%。在第二个居民区,他先让各位居民签了一份“支持安全行驶”的请愿书,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一个“小心驾驶”大标语牌,同意的人占55%。
所以说,人们一旦同意了某种小请求,就会增加同意相应更大要求的倾向。现实生活中,这个心理学效应被很多人用在谈恋爱上。例如,男生想要和对方更亲密,一开始都会说:“我就牵个手!”“我就吻一下你的脸!”……事实上,他的最终要求很可能是要和你发生关系!但你就是这样一步步“沦陷”了。
6.想要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天天把他描绘成什么样的人,而且还要说出来让他知道,让他相信。
这就是“贴标签效应”。给一个人贴标签,会对他起到定性导向作用。二战期间,美国想组织一批犯人上前线作战,派了几个心理学家对犯人进行战前心理建设和动员。心理学家要求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告诉他们的亲人,自己在前线如何听从指挥,勇敢无畏,并建立了赫赫战功。这样坚持了半年,囚犯们从散漫无纪律,不听指挥,全部变得如同正规军一样服从命令,英勇善战了。
所以说,给一个人贴标签一定要注意。当一个人被贴上一种标签时,无形中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的内容相一致。
在现实生活中,你想要要老公能干又体贴,想要孩子懂事又爱学习,你就要给他们贴这样的标签,而不是天天说他们这不好那不好,要知道,你给他们贴怎样的标签,直接影响着他们成为怎样的人。
7.批评人之前,先赞美人。伴随着赞美的批评,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这就是“肥皂水效应”。我们在刮胡子之前,会涂一层肥皂水,有了肥皂水的作用,刮起胡子来就不会觉得疼。
曾有一位美国总统,他有一位女秘书,外貌出众,却十分粗心,经常犯错。总统决定好好说说她。一天早晨,总统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做出眼前一亮的表情,赞美她:“你今天可真漂亮,这身衣服实在太配你了!”这样的话出自总统的口,令秘书受宠若惊。可接着总统却说:“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工作处理得像你的容貌一样漂亮。”从那天之后,女秘书在工作中很少再因粗心而出错。
将批评夹在赞美中,被批评者会更乐于接受。生活中运用这种效应,就能快速达到批评的目的,还能照顾到被批评者的面子,收获更好的人缘。
8.不要被自己的欲望裹挟,买一堆不需要的东西,结果反而成为自己的累赘。
这就是“狄德罗效应”。狄德罗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之一,是位名人。一位朋友送了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酒红色长袍,他非常喜欢,马上丢弃了自己的旧长袍。可是烦恼也随之而来。他开始觉得自己的办公桌配不上漂亮的新长袍,于是他换了新的办公桌。接着,他又觉得墙上的挂毯配不上新办公桌,他又买了新的挂毯。接着,他又换了椅子、雕像、书架、闹钟……到最后,他突然发觉,自己居然为了一件喜欢的长袍,更换了那么多东西。
我们都喜欢和谐统一,这也是为何我们买了一条新裤子,接着发现,还要买双新鞋、一顶新帽子、一个新包与它相配的原因。你一旦接受了一件新东西,那么外界或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接受更多非必需的东西。所以,对于非必需的东西尽量选择不要。
9.先提一个明知会被拒绝的大要求,再提一个小要求,被对方接受的可能性会更高。
这就是“留面子效应”。美国一名心理学家要求20名大学生担任2年少管所辅导员,大学生们拒绝了。接着,他向这些大学生提出每年带那些少年去动物园玩一次,有50%的人同意了。而他不提当辅导员的事,直接对另一些大学生说带少年去动物园,只有16.7%的人同意。
这说明,我们会保持一种顺从体面有礼貌的形象,对于拒绝他人的请求,也会存在一种补偿心理,因此会更容易接受对方提出的另一个较小的请求。所以,如果想要老公给自己买一个手机,可以先说:“老公,给我买辆车吧!”老公买不起,肯定会拒绝。这时你再说:“那就给我买个手机吧!”多半你能得偿所愿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