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契诃夫的《苦恼》

2023-01-10  本文已影响0人  如月如月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讲述了生活在俄国社会底层的车夫约纳的悲惨命运和苦恼无处诉说的孤寂。

约纳的儿子去世后,他内心极度苦恼,他渴望向别人倾诉,他先后遇见了来坐车的一个军人、三个青年,住处的扫院人、一个年轻车夫,他都试图向他们倾诉他的苦恼,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倾听,更别说理解和同情他的遭遇了。最后,他只能把他的苦恼向他的马儿倾诉:“马儿一边嚼着干草,一边听着,还对主人的手呼着气……约纳像着了迷似的把一切都讲给它听……”

这是一个读来令人心酸的故事,马车夫的遭遇令人同情,他的苦恼不仅来自于儿子的不幸去世,还来自于无人倾诉。这篇契诃夫写于1886年的小说,表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

读这篇小说,会让人联想到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约纳和祥林嫂可谓同病相怜,都失去了至爱亲人,内心都极度痛苦,都渴望向周围的人倾诉,而周围的人都是冷漠、自私的,没有人关心他们的苦恼,更没有人同情他们的不幸。不同的是,《苦恼》的结尾还有一丝温暖的底色,约纳至少还可以向他的马儿诉说他的苦恼,而祥林嫂诉说自己苦恼的结果是遭到了嘲笑,孤苦伶仃的祥林嫂在热闹的祝福夜寂然死去,遭遇令人唏嘘感叹。两篇小说写作的背景不同,但都表现了作者对普通人的关注与同情。

对普通人的关注与同情,是一切优秀艺术的底色。《苦恼》曾被托尔斯泰列为契诃夫“第一流作品”,而被誉为“英国的契诃夫”的卡特琳·曼斯菲尔德本人对契诃夫佩服得五体投地,她曾在1921年写的一篇札记中写道:“如果法国的全部短篇小说都付之一炬,只有这篇短篇小说《苦恼》留存下来的话,我也不会感到可惜。”周春梅老师说:“这位伟大的作家,哪怕只有这一篇短短的小说传世,也值得我们奉上最高的敬意。”可见这篇小说极大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中,比较这类关注普通人生活题材的小说,比如《苦恼》、《哀伤》、《万卡》等,无论是内容还是手法,都堪称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值得反复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