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封信(财富自由)
亲爱的朋友,
祝好!昨日下定决心之后,便花了199元购买了李笑来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昨日草草读了前几个概念(大概因为不是书,作者本人并非用章节,而是用概念区分),看到下面评论的时间大多是2016年的七月八月,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实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就得知了这个才开没多久的专栏,但是因为自己的判断力不足,认为199元每年的价格之于其价值,大概“德不配位”,所以错过直至今日。
金钱的本质是交换:人们通过金钱作为衡量标准,去换取自己所需的货物,因此金钱的存在从金属货币发展到法币,再慢慢向数字货币前进。时至今日,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如此发达的时代,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即可满足一天的所需,吃饭,看电影,打车。举一个生活的例子,前些日子我因为赶时间,没时间网上交车,便在路边拦了辆出租车。最后差点坐了霸王车,因为差点忘记要给钱就下车了。
然而,时间的本质也是交换,而最多却不显而易见的交换就是金钱与时间的交换。古人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往往都是用不到以不到一寸金的价钱而出售了自己的时间。专栏里,有句话震耳欲聋:工作,就是卖命。
在数字时代,一个人可以拥有的金钱的数量,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因而无法想象。若是让我们去想象世界首富所拥有的金钱,那么几十个亿美元又是多少零呢?必须承认,每次做数学题,一旦算数超过五六个零,而不是以十的指数出现,往往最后的结果会出错。相比起无涯的金钱,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似乎更加容易计算了。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均岁数相比几千年前的祖先有所增长,但死亡终究无法避免,满打满算,能够活到一百岁的人,又有多少呢?更何况现在各种疾病增发,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给自己定的死亡时间是六十岁,都算是足够乐观。而这么一想,似乎所剩的时间不多了。
几千年前,庄子便写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在现在消费主义横行的时代,将知识换做成金钱,似乎也同样有道理。用有限的时间去追求无限的金钱,似乎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如果追求无限的金钱愚蠢而徒劳无功,我却想要达到财富自由,是否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正如李笑来讲的,人们常常把财富自由挂在嘴边,但是却并不清楚财富自由这个概念。若是认为赚很多钱便是财富自由,便是不自知地犯了一个概念偷换的错误。买彩票的人,往往祈祷自己能够中千万大奖;但是调查显示,实际上中了这么多钱的人,大多数人,最后并没有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原因很简单,因为获得金钱本身并不能带来自由。
李笑来给财富自由这个抽象概念,下了一个相对具体的定义:所谓的个人财富自由,指的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但是这个定义本身,依然拥有相对抽象的概念:什么叫做满足生活必需?什么叫做出售自己的时间?
很明显,如果以为仅仅是阅读这一句话,知道这个定义,就能够达到财富自由,我想,怪不得很多人把李笑来称之为骗子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达到财富自由。想必,这种人大多也以为,只要购买了一本书,就能拥有书里的知识,实在是把知识,人类智慧的结晶想得太简单了。
祝一切都好!
八月十二日 二零一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