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联选萃:谦冲(二)
我们继续说“谦冲”。这一讲还说“谦”。
看杨沂孙(1812-1881)先生一副:
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大方无隅大象无形。
上联中的“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这一句的意思是——最好的善(美德)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润泽万物而不与其争名夺利。它总是呆在大家都不喜欢呆的地方,所以它和“道”最接近。
上联中的“上德若谷”和下联“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这一段话全都在讲正和反的辩证。“上德若谷”、“大方无隅”、“大象无形”的意思是——崇高的品德,往往会像深谷一样含弘广大、容纳万千;因为形状太方,反而连棱角也看不到;因为形象太高大,反而连轮廓也看不清楚。
接着看溥儒(1896-1963)先生一副:
清畏人知名益显,抑然自下德斯崇。
这一联“清畏人知名益显,抑然自下德斯崇”,和上一联中老子的辩证理论差不多,不细说了。
古人流传下不少谚语也在讲这个道理,如“深水不响,响水不深”;“饱谷头朝地,瘪谷头朝天”;“说长便是短,知短便是长”;“出头的椽子总先烂”等等。
下面看陈修榆(生平不详)先生一副:
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这一联“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用自然界的山、海作作类比,将“谦受益”的美德讲得太“信达雅”了,因此流传极广。
接着看铁保(1752-1824)先生一副:
让人上人抑我益我,有酒吃酒读诗学诗。
下联不说了,这里只看上联“让人上人抑我益我”。意思大致是——越让人,越胜人;越低头,越出头。很像前面一联中的“抑然自下德斯崇”——你越不要嘉名美德,嘉名美德就越会缠住你不放。
《资治通鉴》里记载有一则唐朝宰相娄师德“唾面自干”的故事:
娄师德其弟守代州刺史,辞之官,教之耐事。师德曰:“吾备位宰相,汝复为州牧,荣宠过盛,人所疾也,将何以全先人发肤?”其弟跪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师德忧:“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看娄氏兄弟虽然不免矫情,但尔等在盛名炙手时能如此谦抑自卑,亦属难能可贵呀。娄师德一生两度拜相、富贵终老,死后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郭子仪等同列大唐凌烟阁功臣之列,也算是“劳谦,君子有终”也。
下面看刘墉(1719-1804)先生一副(墨迹找不见了,自书暂代):
无伐无矜真富贵,有为有守是庙堂。
上联“无伐无矜真富贵”,这里的“伐”和“矜”都是“显摆、吹嘘”的意思,这一句是说——真正富贵的人,是没有必要去显摆、吹嘘的。反过来说,整天显摆、吹嘘的人,内心都不免极度贫乏,总想借着显摆、吹嘘来收获一点别人的肯定。
下联“有为有守是庙堂”,意思是说——既要积极进取(有为),又要坚守底线(有守),这才是志存天下、功在社稷的庙堂之士呀。
接着看左宗棠(1812-1885)先生一副:
时事亦当参古礼,人为不敢恃天功。
上联“时事亦当参古礼”,有点泥古不化,不该提倡了。
下联“人为不敢恃天功”,就是在告诫自己——要做成一件事情,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条件。居功自傲的人常想把功劳都记在自己头上,这就是“贪天之功”啊。
下面看翁同龢(1830-1904)状元一副:
业高乎众志难满,泽及于人功不居。
这一副写得太好了,“业高乎众志难满,泽及于人功不居”,对付出永远不满足,对回报永远不在乎。用雷锋同志的话来讲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之人”的卢作孚先生,其德其行也堪称这一方面的楷模:
卢作孚先生1893年生于四川省合川县,毕生事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三大领域。他17岁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他青年时代创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教育,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他32岁投身航运事业、创办民生公司,逐渐成为民族企业的一面旗帜。
1938年秋,日军溯长江而上、直逼武汉,卢先生坐镇宜昌,用40天时间抢运150万余人、100万余吨物资,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此举被历史学家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此过程中,民生公司有116人牺牲,61人伤残,16艘船被炸残炸沉。而面对煤炭、机油等价格飞涨,民生公司仅收取了正常运输十分之一的费用。
——摘自网络有零星删改
接着看谭延闿(1880-1930)先生一副:
圣言示我真当畏,至德使人无可名。
上联“圣言示我真当畏”出自《论语》,原文如下: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这句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做人要有底线。
下联“至德使人无可名”,意思是——水平太高了,功劳太大了,什么样的“名”对他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是这个意思。尘世间的所谓“名利”,在“至人”、“神人”、“圣人”面前,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些人或许最初也追求名利,但往往因为得到的利太多了、得到的名太大了,也就超越升华了。
比如曾经十多年蝉联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2008年宣布将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捐给慈善基金会(参考:2019年3月,马云以373亿美元财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1位),我们看,就是“至德使人无可名”呀。
最后看史致光(1752-1828)状元一副:
福慧双修须及物,身名俱泰要留余。
上联“福慧双修须及物”,意思是——要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切忌好大喜功、虚张声势。
由这一句,想到当前好多退了休的老年人,有知识有阅历,有时间有精力,每天无所事事,生活内容主要是用嘴巴指点江山,用身体和空气摩擦。建议政府和社会多做一些引导、多创造一些机会,让这一部分人力资源再发挥一点余热。同时,一个人越觉得自己有用,精神状态也就会越好,也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记得有一次在国家博物馆,发现有一位老大娘一直站在司母戊大方鼎旁边。我走到跟前的时候,老大娘问我要不要讲解,我答应后,她就愉悦认真地讲解起来。她的讲解生动丰富,比标准的解说词好多了。
讲完后闲聊了两句。大娘讲她打小就喜欢历史,现在退休有时间了,只要家里没事,她就来这里义务讲解。既锻炼了身体又活动了脑子,还服务了社会,多好呀。
记得武侯祠曾有这样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说得实在太好了。
下联“身名俱泰要留余”,意思是——在名利面前要谦退,不要把能得的都要弄到手,一点余地都不留。俗话说:凡事留一线,过后好相见。再说了,谁又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贡献呢?对于你得到的回报,或许有不少人心里还不服呢?
在当今社会,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出人头地了。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主动加入社会协作网络。而优质的协作网络一定是一群高自尊人的命运共同体。它绝不会在利益分配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入伙”者不紧要能力超群,还更需要品德高尚。
如果你总想着比别人多拿一点,或者说自己想要的份额一分钱都不能少,那即使你侥幸加入了这样的优质合作网络,也会很快被清除出局。锱铢必较、分寸不让,最终可能会使你像蚕一样,用利益的“茧”把自己给困死了。
因此,多干一点,少拿一点,有时候不仅是一种谦让的美德,更是一种聪明的智慧。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