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哲学之光

解决大部分问题比较好的方法:“有劳而作”

2023-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巨哲私域变现商学院创始人

人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在于:没有智慧的去面对问题。

昨天一位网友向我咨询问题,她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主要是与父母思想认知的冲突。

她说:整天争吵别扭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结婚生子,重复他们的一生,这样他们就完成了传宗接代人生任务了。这样的父母,肯定是缺乏反思能力的父母,可是身为这些人的孩子,具有了反思能力,好像更痛苦了。如何看到这种痛苦?有无解脱之道?我困在原生家庭问题,充满悲愤,和父母困在传宗接代里一样,只是我自以为自己比他们高明,实则是套子大了一点而已。我一直在选择隔离,试图断绝负面影响。我总以为,我越绝情越得自由。

可以感受的出来,她的内心很痛苦。她是一名高三毕业班的老师,校领导认为她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是她却很怀疑自己的优秀,她觉得自己不适合当老师,而是想去当一个种花草的工人或者是看大门的保安,她觉得那样的工作能让她安心。

她目前在接受心理治疗,心理医生也找到了她问题的根源在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她依然比较痛苦,她不知道如何解决。

我告诉她的第一件事是:你要理解父母的初衷,理解父母思想的局限性。

她听后很震惊,没想到首先让她做的是理解父母。

她的核心问题是这样的,因为她父母的认知程度不太高,而她又是接受了高等教育,很多事情她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由于生活圈子不大,她的能量交互主要来源于父母,可是父母对她更多的是打击和否定,那么,她无法与父母沟通,有的只能是争吵,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自我意识的割裂,会变得不自信、逃避、厌恶人际关系,甚至是自备。更重要的是,她在潜意识中把与父母沟通的这种情绪,迁移到了她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上。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获得能量。

这样才能建立自信、尝试与人真正沟通、增强配得感。

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拿出勇气和方法直面问题,她需要理解父母。

怎么理解?

一个比较好的思路是:把一个人的初衷和行为分开来看。

我可以理解你的初衷,但我也可以不赞成你的行为。

很多人会好心办坏事,因为认知不同、看问题的立场、角度不同,可能你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而实际上起到的是相反的结果。

这样的人和事很多,每个人都会遇到。

所以,我们用一体二相的方法去看待问题,把初衷与行为分开来看,你理解了他人,你的内心就会释然。

所以,她理解了父母的行为背后的动机,看似是她对父母释然了,其实是她放过了自己。

后来我又发现了她第二个核心问题: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所以,我教会了她“有劳而作”。

当她认真的询问这四个字具体怎么写时,我就知道她意识到了自己的这个问题。

是的,很多人习惯性的逃避问题,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内心戏太多,把问题想的太复杂,慢慢就会产生恐惧的情绪,那么,越拖延就会越严重。

所以,该做的事情就去做,不要想太多,做就行了。

《道德经》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间的难事一定是由容易的地方开始着手,天下间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处开始累积的。

很多事情,只要你开始去做,就已经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物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叫作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有保持它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体是这样,我们的思维也是这样。

当一件事情启动后,你会发现你顺着做起来就会比较轻松了。当你保持了有劳而作的意识,你的拖延慢慢就不见了,你会越做越有动力、有能量。

一件事有劳而作,件件事有劳而作,你会变得越来越强。

《道德经》说: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反复长期按照规律做事就是重积德,重积德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如能克服各种困难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

在长达三十多分钟的沟通中,我发现了她的问题,针对她生活和工作方面的问题,我给了她四条切实有效地解决方法。她很开心,我也开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