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已梦想起航,而父母仍远在家乡
世上最两难的事情莫过于:子女已梦想起航,而父母仍远在家乡。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爸妈经常笑着说,将来你想去哪里工作就去哪里工作,不用顾虑我们,我们老了就去你在的城市买套房子陪着你。可能当时他们觉得我将来一定不会走远,或者我去的城市房价他们能负担的起吧。
然而高中毕业后,我一个人去了离家2600公里外的海南岛上大学,又一个人去了离家1万公里外的英国读研,现在,只身一人到了离家1000公里、且全中国房价最高的城市--魔都,哪怕是在高铁无比发达的今天,回一次家,地铁+高铁+公交+出租车,单程超过7小时。
至今我在魔都生活两年,属于无房无车无对象的“三无老少女”。虽然27岁的年龄并不算太大,但我总是习惯自黑成90后老阿姨,原因是已经早早感受到了赤裸裸的“中年危机”。
01 面对父母的求助,本该举手之劳,无奈鞭长莫及
以下是我和母亲最近一次的通话:
妈:“闺女,我的手机微信提示空间不足,微信用不了了怎么办?”
我:“那就按照他的提示,清除一下存储空间。”
妈:“怎么清除存储空间?”
我:“依次点击‘我’—‘设置’—‘通用’—‘存储空间’—‘清理微信聊天数据’和‘清理微信缓存’。”
妈:“我找不到设置在哪里啊,而且微信登不上去了啊,一点开就退出啊……”
我:“……那我给你一步一步截图吧……”
妈:“我登录不了微信看不了截图啊……”
我:“……那我也没办法了,你明天上班让你年轻的同事帮你弄一下吧。”
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父母打来求助电话,都是以“那明天找你同事帮你弄一下吧”这样的话结尾了。而正是这些在别人看来分分钟就能搞定的、甚至都不值一提的小事,像一支支从现实中发出的冷鞭,抽打在我们这些儿女的心上。
【本以为可以骄傲的“追求梦想”,但现实却让我们都变成了“白眼狼”】
02 一场病摧毁一个梦想
办公室里还有一个沪漂的小姐姐,对互联网产品有着极高的兴趣和敏感度,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产品经理。当所有人都看好她下一步职业发展的时候,她却突然宣布要回老家了,原因是父亲查出患了重病,身为独生女的她,一定要回家照顾。我们问她回老家做什么工作,她说老家的三线城市找不到对口的岗位,只能去个普通公司做行政,拿着虽吃不太好但也饿不死的死工资。
小姐姐说,以前她爸没生病的时候,父母都是极力反对她在大城市发展,毕竟只身一人在外打拼,个中辛酸不用多说。但自从查出患病之后,父母反而不要求她回老家了,因为他们深知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实现她的职业理想,而父母不愿意成为她追求梦想道路上的绊脚石。
03 父母开始养生的背后,都是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
前一阵子和父母视频聊天,我提起了同事小姐姐辞职回家照顾父亲的事情。当时父母并未多说什么,但之后却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一向不爱看朋友圈的爸爸,开始在朋友圈里查看并转发一些关于“养生”和“健身”的文章;一向不爱运动的妈妈,每天晚饭后开始和爸爸去散步、竞走、练太极、跳广场舞……除此之外,妈妈还在家庭微信群里呼吁其他的亲朋好友一起运动、健身,理由是那句看起来让人有点泪目的“我们一定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少生病,少为儿女们添麻烦”。
虽然他们的转变是积极健康的,但平心而论,我并不想让他们因为顾虑我而且做出任何改变。就像姜思达在《奇葩说》中讲的那句:【我宁愿让父母蒙在所谓幸福的鼓里,也不愿让他们站在原野上为了我与万千猛兽为敌。】
最后想起了龙应台《目送》里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择继续在大城市追逐梦想还是回家当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对现阶段的我们来说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古人告诫我们莫要“子欲养而亲不待”,然而我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让他们不再为我们是否吃得饱、穿的暖、过得好而操心担忧,让他们幸福地活在自己的舒适圈,何尝不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