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做家务,别把责任扔给“遗传”
2023-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雨淅淅1987
今天,侄女抱怨她上初三的女儿,从来不打扫房间。如果她不帮助打扫,女儿的房间猪窝也不换,垃圾扔的满屋都是,简直插脚无空。不仅不打扫卫生,也不洗内衣袜子。脏袜子短裤扔得到处都是,床上,床下,抽屉,学习桌上,沙发上,就差没放到餐桌上。每次都是她从女儿房间收拾出来洗。她抱怨说懒也遗传,女儿铁像丈夫,超级懒。
她就像超级保姆,每天忙得团团转,忙死忙活没人感激她的好。她一肚子委屈。
生活中像侄女这样的女人很多。要我说,这是她自找的,是她们自食其果。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作者岸见一郎多次提到“课题分离”这个概念。就是说谁的事情谁做主,不要越界。
生活中,父母常常打着爱的幌子进行越界,干涉他人的课题。比如,孩子小时候,总是系不上鞋带,妈妈觉得自己系得比孩子更快,直接就帮孩子系上了。孩子对洗袜子感兴趣,妈妈觉得孩子洗不干净,还浪费水,就直接替孩子洗了。
其实,妈妈应该明白“系鞋带,洗袜子,打扫房间这些事是孩子的课题。他做得慢是应该的,这是他学习成长的过程。”
她代替孩子做,就是剥夺孩子的课题。反复干涉的结果是孩子什么也学不到,失去成长的机会。最终失去做事的兴趣,也失去对事情的责任感。成为家长不喜欢的样子。
没有学会打理生活的能力,结果就是逃避,不愿意做家务。阿德勒说“没有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所以,孩子不做家务,父母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是自己越界,剥夺孩子的成长权利,把孩子塑造成这样的。
正确的做法是,谁的事情就是谁的课题。孩子成长过程,父母的课题是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孩子的课题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要有耐心,给孩子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