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踢好临门一脚
考前一个月是提高分数的黄金时刻,要充分认识这一个月的重要性。有很多同学高考失利,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因为在最后一个月出问题了,结果败在了最后。
考前一月复习做到六个要
一要每天做到:心态平和、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四大皆空,心无旁骛,唯有学习。
二要每天应该兴奋在对问题的发现中,陶醉在对问题的解决中。
三要重点突破?就12个字:高考必考,看似会做,经常出错。就在这样的题上进行集中打击,集中优势兵力,你每一个学科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你得学会学习后的反思。你想想,我如果数学现在是120分,我要高考得130分,这30天完全来得及的,那么你要提高这10分,这10分在哪儿呢?就在高考必考,看似会做,经常出错的地方。你只要突破一个点,这10分就上来了。
四要横向突破,什么意思?同学们手里都有今年各地市模拟试卷汇编,或近几年高考真题、原题汇编,我今天有时间,挑出六个三角函数的题目来,六个三角函数我只要挑出来了,无论它面目多么陌生,因为三角函数不会出难题,顶多面孔陌生一些,无论它面孔多么陌生,只要挑出这六个题目来了,我必须把这六个题目拿下,所谓拿下,就是得满分了。那高考的时候你的心理优势便有了一个大的提升。
你就知道高考只要出三角函数的题目,我肯定能解决的,这是自信心的提升,第二天我有时间再挑六个概论统计的题目,别光挑自己熟悉的,高考不会因为你熟悉就出吧?所以可以找旁边同学给你挑,同学给你挑出来了,你一定要把它拿下,你想想,在高考数学里的那六个大题,如果你每个题目都横向做它6、7个题目,而且确保得满分的话,面对高考题你心里不就踏实了吗?自信心就培养出来了,所以叫重点突破、横向突破。
五要回扣课本但并不是看课本,这个时候看课本是看不下去的。虽然看不下去,但高考前确实需要对课本的易错点、难点、重点进行有效的把握。那怎么办呢?
做题。课本上重要的知识点都有例题。什么叫例题?例题有两大作用,第一,所谓例题,就是这一部分最典型的题目,它必然是高考必考的;第二,例题的后边都有详细的答案,那个答案是非常讲究的,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行,它就告诉你高考必考的题目它的评分标准,它的规范化的表述是什么。那么,同学们如果拿过一个例题来,别去看,一看都明白,把书合上,自己做一遍,做完之后,再和答案一对照,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如果说这句话课本上有,你这儿没有,这肯定是出现意外了,出现遗漏了,就有可能被扣分。
比如说,数学上的概率统计,概率统计是高考最容易扣分的一个点,高考阅卷发现,很多同学就写了三个排列数放在上面了,你不给他扣分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概率统计严格说是应用题,应用题对步骤要求是很严的,第一句话怎么写、步骤怎么写、怎么结尾,它是很讲究的。但是很多同学就弄了3个排列组合数放在上面了,什么都没有,它能不被扣分吗?
怎么避免被扣分?你就看看课本上其中的几个概率统计的例题。虽然例题内容各不相同,但是说法都是一样的。你一训练,就知道格式化的语言怎么表达,就能减少很多的丢分。
比如说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也是极容易扣分的一个地方,大家觉得做得很完美,实际上到了高考的时候,这儿被扣一分,那儿被扣一分,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通过考前一个月训练解决的。
比如说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它的汉语言表达是: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直线和平面垂直。这个定理,高考一般要用的,可是这个汉语言的表达它没多大意义,真正高考用到的是一个符号语言,这个定理它是五个条件推出一个结论,哪五个条件?竖着的那条直线是a,躺在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b和c,平面是α,b和c相交一个点A,它的表达是5个条件:a⊥b,a⊥c,b在平面α内,c在平面α内, b和c相交于一个点A,五个条件推出了a垂直于平面α,你要漏掉其中一个,便被扣分,所以课本上定理中写的明明白白。
再比如说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它的汉语言表达是: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直线和平面平行,但这个没多大意义的,它的符号语言是几个条件呢?注意,平面外的直线是a,里面这条直线是b,平面是α,那么它是3个条件推出一个结论。第一个条件:a在平面α外;第二个条件:b在平面α内;第三:a和b平行,则a平行于平面α,如果漏掉一个条件,肯定被扣分的。我们参加高考阅卷发现,最容易漏掉的条件是:a在平面α外,有的同学自以为是,它明明在平面α外,我还要写它干啥?课本上就这么要求的。
所以,同学们注意:高考考四大能力,第一个能力叫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一定要有步骤分的。学会说话、学会表达这叫逻辑推理能力。第二个能力叫计算能力。这个计算能力最突出的出现在解析几何,所以解析几何的题拿过一个题目来,最后出现一个二元二次方程,有a2、b2、x2、y2,头都大了。高考要考计算能力的,遇到那么大的计算,你能回避吗?它承载着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计算能力。所以,必须要突破这个心理障碍。
第三个能力叫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载体就是立体几何,所以,高考肯定要考立体几何这个题。最后一个能力叫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包含着应用能力,包含着难题等等。高考怎么考,我们就得怎么应对,你不能凭自己兴趣、爱好,对自己喜欢的题目难舍难分,高考不考,你不是自作多情吗?
所以,回扣课本第一个是做要抱着这样一个观念,我易人易,我如果感觉容易,别人也感觉容易,拼得就是一个细心。我难人难,我要觉得难,别人也觉得难,拼得就是一个顽强。大家都难的情况下,大家都不会做,看的是得分。所以,不会也能得三分,这是一个科学。
举个例子:
全国高考题最后一个大题,这个题是:给你一个很变态的无穷数列,很难看,带着根号,带着对数,然后问:是否存在一个M,使得这个数列的所有项都小于等于这个M。如果这个数存在,请把它求出来;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这是全国高考题最后一个大题,14分,没看题照样能得7、8分。先说这个数是否存在,它肯定存在,如果不存在的数,怎么把握标准。就写两个字:存在,3分就得到了,这是高考定的标准。要想得7分也很容易,怎么得?同学们想一想,一个无穷数列,如果它的所有项都小于等于一个常数M,你说这个数列是递增还是递减?肯定是递减。注意:所有的项小于等于那个常数M,是不是就等价于最大的项小于等于那个常数M。递减的数列最大的项是第几项?第一项。OK,7分得到了。这样的题很多。
这个题得满分也有可能,就是证明这个数是递减的。证明一个数列递减的通性通法,高考考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但是用古怪的方法解出来的肯定不是这个高考题希望的方法。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只要解对了,肯定给分的。同学们训练的时候不要考虑找些歪门邪道的方法、离奇古怪的方法,那个不符合高考的路子的,还是追求通性通法。
要证明一个数列是递减的数列,它常用的方法是证明an+1-an<0,你别看an很复杂,但你再列个an+1,两个回头一减,主力部队全火并了,幸存者没有几项了,但一定要注意,剩下的一两项你就鼓捣它,叫它小于0,弄不了小于0,怎么办?多说废话,只要不是骂人的话就行。一般高考怎么阅卷?高考拼到最后那个题,幸存者就不多了,就没有几个说话的了,连个字也没有,高考最后那个题很好批了。如果遇上一个说话的,而且还说了这么多,阅卷老师倒吸凉气,今天遇到高手了,这家伙怎么说这么多话,更重要的你说的话他竟然看不懂,他不敢轻易给你判,你稍微蒙混一下,让它小于等于 0,这个题就得满分了。
考场要学会顽强得分
同学们要记住:我参加高考不是为了做题而来的,我是为了得分来的。为了得分,我可以不择手段,就要有这样一个观念。
一个题大家都不会,那就看谁多得分了,你别想把它做出来。一个题只有做出来才能得分吗?不是这样的。那年高考题最后一个大题,看完以后就像一篇小说一样,看完后头都大了,脑子都转不动了,求一个结论,你把这个“已知”改成“因为”,把条件列一遍,3分得到了。
因为高考有个规定,每个题目的难度系数不能低于0.2,得分率不能低于20%,如果全国考生都得0分,这个题是不是一个混帐的题目?它再好也是一个废题。没有区别度,高考严禁出这样的题目,出现这样的题目,要追究命题人的责任。
所以,不会也能得3分是一门科学,不是投机取巧。平时考试可以不练这些题目,但到了大型考试一定要注意,不会我也要得它3分,单纯为了得3分,你突然发现你的心态平和了,一不小心,把这个题也解决了。
首先拿到试题,要通读一遍,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一般规定,高考在发卷后五分钟之内不能答题,考生应先检查的名称、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时一定要听清监考提出的要求及更正错误之处。接着将浏览一遍,了解试题结构、题型、分量,当读到熟悉而有把握的试题时,应暗示自己,这里可以得分,树立信心,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吃力的试题上。若通读全卷后尚未到答题时间,则应认真完成大题的审题,最好将试题多读几遍。
开始答题后,要全神贯注。千万不要东张西望,东想西想,对于大题量不要害怕,从容应对,合理分配时间和答题顺序,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顺利完成。
避免“分秒必争”。一般考生为了赶快做完试卷题目,于是就分秒必争,做完一题之后,马上做下一题。虽然时间对结果影响很大,但是这种不妥当。因为回答一个问题的思考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其他的问题,必须让头脑冷静下来。为了以新的思考模式去回答下一题,就必须暂停5或10秒钟,在心中暗示自己“又顺利解决一题”,同时认真地读下一道题,使头脑改变思路,这种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浪费时间的做法,实际上却是在节省时间。
绝对答不出的问题,就干脆放弃,“弃卒保帅”。绝对答不出的题,磨半天也是徒劳,放弃它,而在会做的题上确保高分,才是高考获胜的战术。那么如何决定是否放弃呢?有经验的老师认为,决定放弃的时间是每道题所分配时间的三分之一。假如,每题有10分钟的解答时间,如果碰上该放弃的题目,大致做题约 3~4分钟,仍然觉得无从下手即可决定放弃。如果思考到分配的时间全部用完才放弃,则整个时间都浪费了。考试时,放弃问题后所剩的三分之二时间,可用来做其他的题目,以把放弃的分数弥补回来。
想不出答案时,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拐个弯解决问题。例如:在写英文时,如果想不出“直抒胸臆”要如何译成英文,就可以应用这个,“直抒胸臆”→“说话直接”,结果就能顺利写出句子了。像这样,只须改变角度,就能简单解决束手无策的问题。无法答出问题时,还可预先列举与问题有关的一切条件,再配合需要来确认问题,将这些条件以各种角度来进行检查,也许能找到解题的“钥匙”。
想出好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时要写出来,不要只在脑中做比较。考试时一紧张,有些东西就会变得难以确认,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妨把答案都写下来比较,写成文字之后,每一个字都直接刺激眼睛,再以是否顺眼熟悉作为基准来判断,把握会比较大。
做不出来时先留下记号,继续答下一个题目。一旦遇到难题无法再继续下去时,应暂时放弃,先做其他的题目比较理想,但是在做下一题时,先在做不出来的题目前做一个记号,可把题目所包含的信息要点和你已经进行的思考写在草稿纸上,下次再重新检查时,可节省重新阅读该题内容的时间,省去了重复的思考。
突然忘记时千万不要慌张。考试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本来某个题目记得很清楚,可是突然什么也记不起来。这时切记不要慌乱,可以放松一下,也可以想想该项内容在书的哪一部分,这部分又有哪些等。这样的回忆会使你茅塞顿开。
抓住答题要点,不必赘述。有的考生答题时惟恐答不全,于是就把许多有关联的答案都“堆”到卷子上。其实论述题、简答题是按要点给分的,只要答案中反映出该题的要点,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所以答题时要抓住中心问题,再拟出答题提纲,然后简单地一挥而就。这样既能得高分,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举棋不定时,坚持第一印象。考试中常会遇到一题有几个答案,而自己又不能肯定哪个是正确的情况,这时应选择先想到的那个。接触一道题后想到的第一个答案往往是我们因长期练习而产生的本能反应,选择它,正确的概率会相对大一些。
先审题后落笔,先思考后回答。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间,没有弄清题意、题目所包含的全部信息以及所问的问题就急于下笔,结果答题出错或答非所问;或者看到题目与以前做过的题目类似,不认真思考就给出答案,其实题目的条件、问题、考察的角度已发生变化;对于一些答题,要先理清答题思路,再开始答题。记住:稳扎稳打,欲速则不达。
如果完全没有信心时,就用猜题。在答题时,如果幸运猜中,就可对一些一知半解的问题及客观题拿到分数,对于选择题至少有25%的机率得分,将试卷空着是很可惜的。
检查试卷时,要变换思路。采取另外的方法论证答案,同时要自信,不要无端怀疑自己,将原来正确的答案改掉,匆匆忙忙另做一套错误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