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亲密的能力,与对生活的激情密切相关——读阿来《河上柏影》
读阿来的《河上柏影》,时常看到他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中讲出精警之语,也就是说,不光故事讲得精彩有深度,引人思考,还在不动声色中道出了很多人生况味,一不留神就击中心扉,令人不由拍案赞叹。
像阿来惯常讲的故事一样,这次仍是围绕一个偏远山村里最会读书的那个男孩子展开,他叫王泽周。
王泽周的父亲王木匠,是在艰难年代远道逃荒而来的外族人,他在奄奄一息的关头被那个特殊年代因住在大宅子里而失去父母且受尽凌辱的女人救下。这个女人和王木匠相濡以沫,两个勤劳朴实的善良人彼此支撑,组建了温馨的家,以共同抵抗外界的风霜刀剑。
更为可喜的是,他们生下了王泽周,这个聪明可爱的男孩给这个家带来了希望,在他成为小山村第一个大学生后,还渐渐扭转了两个被欺负被侮辱的人在村里的地位。
可因为父亲的外族人身份,因为从小生活在被周围人嘲笑轻视的环境,加上王泽周自身坚守内心、坚持很多底线不让步,他的毕业、就业、事业,包括后面读博士,都不怎么顺利,一波三折。
已到中年的王泽周,除了心底的棱角和外在的“拧巴”、“不随和”,据理力争地为他认为重要的事物不顾一切地奔走呼吁,换来的只是得势得利的人看来迂腐固执的评价及贬斥、边缘化……种种糟心事几乎把他对生活的激情磨损殆尽,一直到他视为故乡精神寄托、现实依托的岷江柏被人为反复折腾弄死后,在他现实的家乡要被放弃淹没之际,“他真的被年轻时候对好多事都想要一探究竟的跃跃欲试的心情控制住了,弄得一夜没睡好。”
阿来平静地描述着王泽周重燃激情的心境,简洁而细腻。王泽周跟母亲说要去老家村子看看,母亲伤感地说老家已经没有了。
此时,阿来充满温情地写道:
“王泽周亲吻了母亲的额头,他说,我还是想再去看它一眼。
因为这个久违的新吻,母亲的脸上闪烁着幸福的光彩,她说,王泽周,想想你多久没有亲过我了。
王泽周想,原来对于亲人的表示亲密的能力也是与自己对这个世界有无激情密切相关的。”
这句话简直是一下子从眼里跳到我心里的,触碰到了最柔软的那个地方——好的作家总是能于不经意间,一针见血地写出人们某个年纪某种际遇下会有的状态与思索,充满人文关怀,敏感而温暖——王泽周在长期逆境中生存挣扎,当坚守的价值越来越小,坚持的代价越来越大时,他仍然没有放弃,仍然因热爱、探究而点燃起心中的火苗去做最后的努力,此时他因母亲一句问话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确好久没有跟母亲亲昵了,而原因就是自己对这个世界没什么激情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很久很久了。
意兴阑珊,对,中年人特有的意兴阑珊,不被周围环境认可肯定的中年人身上常常笼罩着的沉默、缺乏热情,甚至没有什么能吊起胃口的倦怠,深深的倦怠感,以及暮气沉沉。
有人说,人最可怕的不是衰老,而是对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毫无兴趣。
是啊,作为被这个薄情的世界不断折磨着的中年人,作为不管怎么努力始终因为出身及与出身相关的不可言说的原因随时被安排坐冷板凳的中年人,作为因有原则有底线而在所处环境格格不入的中年人,有多少人还能继续保持年轻时昂扬的斗志和激情呢?
恐怕非常稀少。
但,因为难能,所以可贵。
庆幸的是,作家阿来塑造了这样的人物形象,写出了“生命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但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感谢他“愿意对人性保持温暖的向往”!
最庆幸的是,寒冷的冬日里,我读到了这份温暖,这份向往,这份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