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杀我有错,但这就是成人世界的法则
西安交通大学寒门博士杨宝德的自杀看似尘埃落定了,其导师周筠也受到了处罚,然而就在看似风平浪静之后,周筠发文开始为自己洗白,以一种众人皆黑我也黑的逻辑告诉你,其实自己并没有那么可恨。
周筠老师先是以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去死开篇,以这样的处境来让人们读文章是至少平静一点,接下来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告诉我们,虽然自己有错的地方,但归根结底还是杨宝德无法适应成人社会的法则,下面是其文章的节选,也是我最不能接受的成人法则:
“杨宝德死了以后,我知道了我不应该让他为我擦车、浇花、购物、挡酒、接我上下班。这是他死以后,我才意识到的,真的。周边的人都这样,整个学术圈也是如此。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在今天看起来早已被视为糟粕,但学历越往上越不是这样。如果是小学或者中学,很难想象老师可以差遣学生为自己做做家务,但大学尤其是硕士、博士以后,表面上学生都长大成人,更加独立了。
但长大了,就在无形之中面临着成人世界的规则或者潜规则。比如博士为导师做事甚至是打工,比如步入社会以后在企业打杂。在律师事务所中,律师和实习律师之间的师徒关系将此诠释的更加淋漓尽致。这就是这个圈子的现状,这就是成人世界的法则,只是了解的人或者愿意接受的人仿佛并不多。”
看到他让学生擦车、挡酒、接送等等,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位在西北工业大学读博的师兄,于是我便问了他的看法,他是这样跟我说的:
师兄是一个性格很好的人,由于他的本硕都不是211,导师并不是很喜欢他,经常让他做这做那,甚至是以他的出身来讽刺他,师兄有时会跟我聊一聊自己的处境,来缓解一下内心的压抑,一次导师让他去快递,由于他在寝室离得比较远,就让同门去取了,结果导师就在整个课题组的大群里未点名的评判了他,师兄心中很是愤懑。
然后我又想到了之前和本校一个研三的师兄的聊天,他已经申请了去澳洲读博,他那时候非常高兴的跟我说,终于要把研究生的日子熬过去了,再也不用天天给导师干活了,他的导师是研究所的所长,一个学术能力很强的教授,可是他的学生却不喜欢这位老师,他说本科毕业之后就要来学校给导师做项目,如果不来老师就会一遍一遍的给你打电话,研一的时候经常课上到一半就要去给导师干活,就这样一直干到了研三。
作为工科硕士博士,大家都习惯的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因为这些工科老师都能接到很多项目,其中有国家的自然基金,更多的是企业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基本上是由导师的学生来完成的,这是目前中国高校里的常态,大多数人也都遵守着这样的规则。
我本以为上面提到的两位师兄的遭遇已经是最惨的境况了。没想到的是,我还是书读的少,原来为导师打杂,甚至交女朋友还有被导师指手画脚才是学术圈的常态,读了十多年的书,我遇到或者听说过的高校导师也不少了,把学生如此当苦力用的还是头一次看见,周筠老师,我不知道您说的周边都这样,到底是那些导师,还是您在为您的跟风效仿,变本加厉所找的另您心安的理由。
在文章的最后,周筠老师说:“现在我带的博士生自杀了,我的博导和硕导的资格也被学校取消了,即使以后能够恢复,我也汲取了血的教训,然而这些都是在聚光灯下能被所有人看得见的,而在不被关注的地方无论是规则还是潜规则依旧。”
虽然整篇洗白文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漏洞,但是对于这句话我确实认同的,在一次论文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这样一个视频:六名岁数加在一起超过400岁的老教授实名举报西北工业大学长江学者李连生学术造假,却遭到校方的阻拦,学校领导这样和老教授们说:“西安交大地处西部,科技排名在全国能排到16名,很不容易,不要因为内讧坏了招牌”。堂堂C9高校的领导,竟然把对学术真相的探求理解为内讧,到底是老教授坏了学校的招牌还是你们的弄虚作假,遮掩阻拦烂了学校的招牌。
从北电侯亮平实名举报后的草草收场,到北航陈小武的认真查办,今年学术圈的丑闻好像出奇的多,但我们可以看到的,学术圈是在进步的,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取的态度由之前的遮掩到现在的严肃处理。
诚然,正如周筠老师说的那样,还有很多潜规则未被看到,但在黑暗中我们还能看到光明的,当有人为正义、为自己的权益去抗争的时候,终会有一股力量,一点一点的冲破黑暗。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生苦短,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要学会为自己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