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散记|求雨
省上的检查验收刚过,我们还没有缓过劲来,却又迎来更大的考验。
自去年冬天以来,川北就少雨雪,就算洒一点雨,飞一点雪,也不过湿了地皮就完事。由于去年才打了不少井,一冬过来,饮水虽然偶有问题,都能及时解决,倒也相安无事。如今正是春耕季节,一些勤劳的村民开始平秧田,缺水的矛盾当即凸显,时有村民到村部反映。
为解决农村用水问题,国家拨付了大笔专项资金。具体到村里,就修了五口塘,打了二十多眼井,缺水矛盾应该得到有效缓解。但一来去年修的塘并没来得及蓄水,二来一冬下来建设用水很不少,所以这个少雨的春天依然难熬。
虽然验收已过,村里干部和工作队都有所放松,有问题却不能不解决,尤其是缺水这样的大事。工作队到各社查看水塘和水井蓄水情况,一路下来,除了沟里六社,其它各社不但新修的塘干得底子起灰,连原有的老塘也都快见底。老井多少还有点水,新井多数已入不敷出。
找了村里老人询问,都说这个村从来都是靠天吃饭,如今虽然修了塘,关不了水也是枉然。咨询农机站后得知,从沟里水潭到山腰几个塘,垂直高度近两百米,采用提灌的方式根本不可行。又找附近会看水的先生,寻找可用的地下水源,踏勘后也表示有水的地方早就打了井,想要再找新的地下水源,他也无能为力。
生产用水暂时无技可施,饮用水也开始告急。饮水安全本来并没有问题,但由于集中供水并且不收水费,就出现了个别村民将饮用水放田里平秧田的情况。结果是一家田里关上水,却有好几口井被放干,一个社多半村民吃水都困难。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批评教育,到处调水解决饮水问题,却也没有更多办法。
过去说“人定胜天”,所以总以为穷的主因在人。如今才明白,资源缺乏、环境恶劣终究是脱贫致富的最大限制。(去年写过一篇《刁民》,于此分享给大家)
村里无论桃李还是山花都已开得烂漫,本是踏青赏景的好时节,心里却只盼着来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快快浇透这将要干涸的土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16440/d157db8845b7e3f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