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1 强烈的渴望,才是专业成长的最好的方法

2024-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牵着蜗牛狂奔

强烈的渴望,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的方法

01

有老师问我,你为什么能坚持五年早起写作啊?我坚持晚睡可以,早上真的起不来床。

有老师说,一周写一篇文章还行,天天写,哪里有素材?

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对成长的渴望不同。我的乐享读书会举办了15期,每一期都有老师信誓旦旦要跟随我早起写作读书,一两个月之后,热情消失殆尽,不早起打卡,不提交作业,不再与群里朋友交流。

还有的老师,问我管理班级需要读什么书?让我把读过的书寄给她。我想起在学校,我让一些老师练习三笔字,每周交一页钢笔字和两页毛笔字。有老师说,学校不发毛笔和钢笔,没有字帖,让我拿什么练习?

想成长,有些人连本书都不舍得买,连笔墨纸砚都舍不得投资,都想着四处薅羊毛,借字帖顺宣纸,你别指望他自己能自律能主动成长。

02

我想起小时候,小叔与我下象棋,让我车马炮三个棋子,我依然下不赢。于是,偶然看到一本老象棋书《橘中秘》,我如获至宝,里面的一些歌诀我至今还记得:顺手炮先要车活,列手炮须补士牢。小叔爱用守相局,我专门看如何破:一炮在中宫,鸳鸯马去攻,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一马换双象,其势必英雄。

后来,因为我和小伙伴下象棋入了迷,母亲让我看着牛拉磨,结果被牛把面偷吃了,母亲一气之下把我的象棋和书都塞进火塘里。我的棋王梦从此破灭了。但那时,因为我迷上了象棋,晚上写完作业,在煤油灯下,自己照着棋谱自己左手和右手下棋。当时的棋艺,在小伙伴中是没有对手的。我读了阿城先生的小说《棋王》之后,我猛然醒悟,靠象棋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就像“棋王”王一生,生活依旧潦倒哦。

03

记得江苏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他退休后写过一篇文章《退休了,才明白教育是怎么一回事》:假如时光倒退十几年,不要多,只十几年,再给我一次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机会,再让我教一届小学生,把我现在相对的成熟献给学生,那该多好哇! 

我时常记起江苏省模范教师王树堂先生生前对我说的一句话:“年轻的时候不会教,等会教了,又老了。” 他说出了所有退休老师的心里话,一种带有无奈、伤感、留恋、遗憾的肺腑之言。

等我们老了,退休了才懂得教育,那不就是“廉颇老矣”了吗?所以,我哪里还敢“牵着蜗牛慢慢散步”,每一届学生都不允许我们当做实验品,我们不懂教育会贻误人的一生啊。

我至今对一位五年级的数学老师有些恨意。一天中午课前,我班里一位大个子男生趁我不备,一把将我的松紧带的裤子扯下,我彻底曝光了,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抓起一把笤帚在教室追着打那个男生时,被数学老师发现,因为我犯错了,在同学欺负我时,而我没有选择去报告老师。数学老师让我在校园里罚站两节课“示众”。上课时,孤零零一个人,倒还没事。尤其到了下课后,全校的同学围着我起哄,而我站在校园中央,忍着眼泪,双手紧拽着裤腰,要知道那个年月,穿nk是很奢侈的,我害怕再有哪个同学乘人之危。那份屈辱,至今历历在目,毕业多年,我始终无法原谅那位数学老师。他没有维护一个穷孩子的自尊,更没有看到那个人高马大的男生比我大三岁的强悍。

04

于永正老师说:“如果我再教小学语文,我会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但多读,还得多背——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多背点经典诗文。因为我明白了,学语文靠的是“童子功”——12岁以前,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期。这期间,人的记忆力最好而理解力弱,一定多背。我会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养成读书读报和动笔写作的习惯。因为我明白了,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习惯,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一辈子的事情。人一生以读、写为伴,才会有成就。”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清颜元语)“导而弗牵”是教学的真谛。教师时代应该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导师时代。

于老说的是谦虚的话,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读了一些书,经历了一些事,我时常有一种无助感。一个上初中时很聪明的孩子,突然到了高中不愿意上学了。一个七年级女孩子,整天寻死觅活,时常给班主任说自己可想跳楼。一位老师说,自己也读书写作,可是总感觉转变不大,该怎么办?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去帮扶?每一个孩子背后,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面对老师的求助,面对家长的焦虑,我常常束手无策。这些都迫使我不断学习,去寻求更好的方法。

作为老师,我们对于专业成长必须有强烈的渴望,有发自内心的迫切,才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正因如此,我只能在专业成长路上一路狂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