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米花糖

2017-11-05  本文已影响18人  流年2016

每到冬季我都会想起母亲做的米花糖。

“米花糖”是南方的传统名吃。原料简单,只有大米和白糖。将大米炸成的米花与白糖熬成的糖稀搅匀,放凉,切块后即食。米花雪白饱满,口感香脆,加上糖稀后更加甜香可口。咬一口,香气瞬间填满口腔,刺激味蕾,打开食欲。相传盛唐时期,当地乡民秋闲后,将大米蒸成米饭晾干后,炸制成爆米花,然后用米糖拌粘,切成小块待客解茶,时称:“糖块”。后逐渐形成过年“切糖”习俗,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四十年前的南方山区小镇偏远且物资贫乏,每年中秋一过,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起来,相互借用大锅,炸米花熬糖稀,制作米花糖。谁家要做米花糖,邻居们都会主动上门帮忙,男人们负责点火生炉子,女人们有的炸米花,有的熬糖稀,小孩子们则围在旁边看着,不时咽着口水。炉火烧得很旺,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人们眼里透着喜悦的目光,嘴角挂着幸福的微笑。看着一锅锅做好的米花糖,整整齐齐地摆在案板上,大家都期盼明年的日子越过越甜美。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母亲用勤劳的双手,苦中取乐,积极面对人生,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母亲当年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抱着出生不足百天的我,随父亲一同扎进南方的山沟里。那时,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平时餐桌上主食单调,副食几乎为零。每到年末空闲时间多了,母亲为了打发我这个小馋虫,就跟当地人学做各种风味小吃。母亲做的米花糖,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小吃,至今仍不能忘。

首先炸米花。大米是提前泡水一晚,再沥干水蒸熟后晾干的。母亲先用大锅烧热油,然后加入一把松散的米粒,炸至蓬松、浮起,用筛子捞出放一边凉凉。母亲熟练地搅动油锅里的米粒,热气扑在母亲脸上,红红的、亮亮的,面带喜悦与兴奋,我则坐在旁边用个小盆来接刚炸好的米花,经常趁母亲不注意,偷偷抓两把塞进嘴里,品着那又香又脆的米花,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接着母亲开始熬糖稀。将油倒入小锅中,轻轻晃动小锅,使油沾满整个锅底,然后倒入白糖,缓缓地注入清水,文火慢熬煮糖稀,边倒边用铲子搅拌,以免熬糊。当锅中的气泡逐渐变成密集的小气泡,颜色变成焦糖色时,糖稀熬成。这时,迅速将炸好的米花倒入锅中,用铲子拌匀,使每粒米花都裹上糖稀。将拌匀的米花,倒入母亲用窄木条自制的模具中,压实放室外自然凉透。经过一个晚上,第二天脱模切成小块就变成我书包里的美味小吃了。

我每次带米花糖去学校,都会被同学一抢而空。那时的我们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甜食。我们将香脆可口、甜得粘牙的米花糖送入口中,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像过年一样高兴。

如今母亲年纪大了,无法再做米花糖,但每当我看到大街上有人叫卖米花糖,都会唤起我浓浓的回味。那种回味带着母爱的温情,久久萦绕于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