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教练》(第五版)读书笔记04

2019-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Mirror静享间

    今天我们来一起阅读的事搞绩效教练第四章。题为作为教练的领导者。

    从高绩效教练第四版和第五版的差异看出,第五版更倾向于阐述在组织内部作为领导者,如何成为教练是领导及推广教练文化。而第四章开始,便是详细解答这个疑问的开端。

    书中首先提出一个疑问“领导者能成为教练吗?”

    首先,我们看看这几个词,命令、说服、讨论、放权,从这几种情景出现在职场的频率也揭示着,组织中是专制式的沟通风格抑或是放任式沟通风格,以及教练文化在组织中推广的程度。

领导者,你说的话就员工记住了吗?

通过下面的图我们知道,只有参与度越高记忆的效果才会越好。因此,放权让员工自己思考比讨论结果好,而讨论、说服、命令的效果依次递减。

《高绩效教练》(第五版)读书笔记04

你要的主人翁精神,为什么没有在员工身上体现?

传统的命令是管理方式,更多的是命令式,领导者对下属掌握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同时员工的职责更多的是被你所赋予的,而非他自己选择的因素。通过教练的方式领导者不仅更能了解实际情况,而且通过员工的参与和自主选择,提升他的责任感。

领导者的两顶帽子,你带好了吗?

领导者的两顶帽子分别是完成绩效及发展人才。而往往大多数人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完成绩效而忽视了发展人才。为什么说发展人才是领导者的,第二顶帽子?因为,培养人发展人才是绩效达成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高绩效教练》(第五版)读书笔记04

教练方式是万能的吗?

在使用教练方式时,需要考虑以下五个因素,时间紧迫性、工作成果品质、员工学习效果、员工做出承诺(责任感)、敬业度\人员保留。最后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即是考虑员工的基础知识水平(系对所负责的工作是否有一定的经验,或者是完全没有经验的新员工。)

反思:

    职场中,大多数的管理者,尤其行业资深人士,普遍喜欢使用命令式。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工作的紧迫性,另外一方面,虽然他们会抱怨员工缺少的创造力和责任感,但却也缺少了,对自我的觉察和管理效果的觉察。

    又或者是接触教练工具后,对教练工具的使用,缺少了对员工基础知识水平的考量,因此使得管理的效果削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