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老师说英语学习千字文

《人人可以用英语》关于语音(Mar.24 2015)

2015-03-24  本文已影响787人  刀背藏身

@(Diary)

昨天讲了关于口语的三两事,这算是英语里输出的一部分,口头输出。那么相对来说,就有输入,有阅读和听。今天,继续谈谈这个听和说。

接昨天讲,发音一定要标准么

说到这,首先可以想到的例子很多,日本人的发音,印度人的发音,在我们这个一直倡导标准发音的国度,听起来距离“标准”实在是太远了,在看美剧的时候,我时常在考虑,为什么美国人能那么轻松的听出来他们说了什么呢?而且,好像完全习以为常。

在中国,一直以来不说“标准”英语的人,都会被嘲笑,而一张口一口纯正的中式口音会接受无数的取笑,可是在2009年有个脱口秀风靡一时,就是黄西,他的口音带着浓重的中国腔,可还是征服了美国的观众。

其实,绝大多数的母语使用者发音都不标准,比如中国无数的方言,和 n l 部分,h f不分,英语也一样,苏格兰口音,加拿大口音,澳大利亚口音,新西兰口音,印度口音都千差万别。

所以,你根本不必在乎自己发音的标准问题。

作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的人,完全不必因为自己的发音不标准、不好听、不清楚感到自卑,那其实是正常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而语言使用,本质上以沟通为目的。要知道仅仅发音标准,并不意味着说就肯定可以有效沟通。有效沟通还需要用词、文法、逻辑、内容等等更多因素,而后面提到的所有这些因素,无一不比“标准发音”更重要。

如何改善发音

这里所说的改善发音,是指如何让自己的发音变得自然,就像在使用母语一样,而非像一个初学者一样坑坑巴巴。

其实方法依然简单,就是跨越平台期的坚持。所谓平台期,是这个意思:

在科学家看来,学习一门技能,本质上来看就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建立连接的过程。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退休名誉教授Michael Merzenich认为,每一项新技能的习得,都需要在大脑神经细胞之间中建立亿万个新的连接。这样艰巨的任务当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在这耗时费力的过程中还存在所谓的“平台期”——即,某一段时间无论如何大量训练都看起来毫无进步。

“平台期”只是一种表象,在此期间大脑并未停止发展,神经细胞之间新建的连接在不停地被巩固;如果中断练习,那么大脑就会遵循“不用即废”的原则丢弃那些无用的连接。那么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需要巩固多长时间才能变得“难以弃用”呢?Paul Bach-y-Rita教授的解释是“六个月”——这个时限与人类生育普遍需要十月怀胎一样很难跨越。

所以,让自己完全获得发音的技能,就需要在这最少六个月的时间里,多听多听再多听,每天给自己一定时间的英语听觉输入,接受英语语音刺激。

在此期间,要注意几个问题:

在练习之时的几个提醒

  1. 不要害怕嘲讽,你有见过嘲讽学游泳的人么,有见过嘲讽学吉他的人么,怕被嘲讽不过是你个人的错误认识。
  2. 宽于律己,外语学习中,如果短期目标设定过高,最终会带来挫败感,口语的提高,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和不断进步的过程。
  3. 放慢语速,刚开始练习跟读的时候,要跟自己较较劲,一方面要克服自己想“快”一点的欲望,另外一方面还要刻意防止自己一不留神地快起来——元音该长的就要长,而双元音要尽量饱满。
  4. 学会停顿,找到发音的节奏感,笑来讲了很多技术性的东西,不赘述。
  5. 掌握浊化音,掌握失爆音,掌握同化音,注意这个/ t/ 。
  6. 音调,双元音。

跟读步骤

  1. 拿来跟读材料之后,第一步是精读文本。查每一个生词的时候,都要记录重音和元音长度(必要时把整个音标写下来,也可以使用简化标记法)。
  2. 第二步是反复听录音,做自然语流修正标记。
  3. 反复跟读。刚开始可以录音放一句,自己跟几遍,细心纠正自己的前提是大声朗读。熟悉了之后再录音放一句就跟一句,再熟悉一点之后就“异步”朗读。然后循环往复,在录音说完一句话的时候,我们再说一个词也就正好结束。
  4. 录音矫正。每隔一段时间,可以把自己的朗读声音录下来存好,过上一个星期之后再翻出来听。
  5. 背诵。笑来说:一篇托福听力录音大约90秒左右,中等熟练程度的话,大约三五分钟连跟读带反复模仿地完成一遍。平均算作5分钟一遍的话,60遍就是5个小时。每天1个小时,周一到周五就可以完事。很多学生听到这样的要求就直接放弃了,这样的人在这件事上不可能成功的,因为他们跟那些在此事上注定失败的人一样“对短期收益要求太高,对长期收益要求太低。”

最后一碗笑来式鸡汤(原文)

浪费生命的重要原因——要求过低

大多数人学英语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中最严重却又最隐蔽的可能是这个:大多数人对短期收益要求太高,对长期收益要求太低。

英语学习这件事上,速成是不可能的。然而速成是大多数人的目标——当然,大多数人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他们的“短期”目标,但是由于一个“速” 字,已经使他们的目标自动成为“短期目标”——对短期收益要求高到不可能得到的地步。总体上来看,大多数人在承认耐心是成功的必要素质的同时却暗暗希望自己是个例外——别人不行他们却能够速成。他们通常也并不愿承认自己的急功近利。然而,事实却很明显。看看社会上的英语培训机构的课程构成就知道了,短期培训十有八九,而有些机构就算设置了长期培训也实际上门可罗雀。事实上,连那些短期培训班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短。十年前,TOEFL/GRE考试培训班设置大约40课时,每课时2.5个小时,几年前被缩短为32课时,之后再缩短为24课时,现在有些培训机构的设置是24课时,每课时2小时。尽管商业培训机构降低成本的动力非常高,但总体上来看它们迎合顾客的动力更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连短期培训班都越来越短,这是顾客用钞票投票的结果。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好像又没有人认为自己可以通过长期积累把英语使用得像自己的母语一样熟练——好像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其实,只要时机恰当,方法正确,积累到一定程度,同时熟练使用若干种语言都是有可能的。我自己是天生的双语使用者——我是朝鲜族,韩语和汉语对我来讲都是母语——所以我们从小就知道同等熟练地使用两种语言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实上,地球上有很多地区(尤其是边境地区,比如卢森堡)的人都是天生的多语使用者,然而人们普遍认为必须从小生长在那样的环境才行。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最近的若干年里,我每年都要辅导很多高中生申请到美国名校。这些高中毕业生的TOEFL/SAT成绩可能让国内很多大学里的英语专业学生汗颜,动不动就能遇到某个高中生没有上过什么培训班、没有专门准备考试,满分120分的TOEFL考试随随便便就弄出个110分以上的成绩。然而,即便他们的英语标准化考试成绩再高,英语的熟练程度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欠缺。不过,只要他们到美国读书一两年之后,英语就彻底“ 母语化”了。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在到美国读书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始学习另外一门外语,比如法语、德语或者西班牙语,一两年之内,他们就已经成为标准的“Trilingual”(三语使用者)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