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好书

《文化苦旅》|莫高窟

2020-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白玉寒天
《文化苦旅》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中国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如果说《道士塔》通篇都是痛心疾首,那么《莫高窟》描述了华夏民族的璀璨文化,历经千年依然煜煜生辉。

第一节,讲述了莫高窟的修建时间、地点和文化背景。莫高窟起建于公元366年,敦煌东南方鸣沙山东麓。一尊尊佛像,融合了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在一个个洞窟中,屹立千年,成了一部由坚石雕刻的历史。

第二节,讲述莫高窟千年的历史。“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历经北魏,北周,隋代,唐,五代十国,西夏,蒙古,元代,莫高窟自开凿,到兴盛,再到衰败的过程。民众,僧侣,画工,雕塑家,一批批来,一批批走,一批一批构成一代,一代代接连不断。只有莫高窟,历经千年岿然不动,俯视众生。

第三节,描述不同时期的雕塑的不同特点。十六国时期,壁画上菩萨还是西域风貌;魏晋南北朝,出现放达之风,菩萨身材变得修长活泼。唐代,整个画面出现了扬眉吐气般的欢乐;宋代,是一种冷漠的贫乏。莫高窟不仅仅是宗教的聚集地,更是一部华夏的历史。一朝一代,都以自己的特色,在莫高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

第四节,在近代,莫高窟被保护被掠夺。美国的学者来到莫高窟,以保护的名义,用化学溶剂把壁画粘到纱布上剥下墙壁,带回美国去。翻译陈万里,和当地的村民,从大约十五公里外跑来保护莫高窟,使得美国学者几乎无功而返。然而,那些没被保护下来的文物,流落于世界各地,在博物馆厚厚的玻璃后,等待回归。

陈寅恪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读完莫高窟,是自豪与悲痛交加的愤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