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爷的工作台国学与传统文化艺术之家

感悟篆刻

2017-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魏魏yuan
尝试汉印

作者:魏魏yuan

台灯下,一位年轻人伏在案前,面对着桌上的一块石头,用刻刀将它摆弄得石灰四溅,黑色桌面已经灰白。

他叫翁顺全,青年篆刻家。

提到篆刻,有些人可能会有点陌生吧?这种带有古朴趣味的东西,与如今娱乐文化的新奇刺激相比,它那样不显眼和平静。

我也是不懂的,所以听闻晚上翁老师要篆刻,便带着感受一下的心情前来学习观摩他的创作过程,不想收获良多。

在观摩中,了解到刻印一般分这样几个过程,制印稿,渡印稿,篆刻石模、印石模,修改。

这个过程,一般人大概听一遍就可以很熟悉了。但要你区分其中哪一个最重要,你会怎样回答?一般人可能第一时间会这样想吧?篆刻,那么刻的功夫应该是最耗费时间的,因为这个过程最直观,在石头上的每一刀都是你在印这个石模的时候最直观的体现。我起初也是这样认为的。

当我将我的这个认识与翁顺全交流时,他讲到其实真正耗费时间的是设计印稿和修改印稿。

这两个步骤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感觉有某种道理,但是又有点讲不清。通常的行事过程,我所清楚的都是大部分时间耗费中间时段。为什么是在开头和结尾,我很纳闷。

翁顺全继续解释到:设计印稿涉及到一个设计过程,是非常耗费精力的,就算不涉及创作,你临摹古印,古印中的每一个笔画都值得仔细去推敲,观察这一横或者一竖的效果到底是从左入刀,还是从右入刀来体现的。在制作印稿的初期,这些东西,都值得去细细来体会。修改过程貌似是一个完结,其实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重复的过程,为了接近古印或者自己内心的那个效果,我们必须不断重复,不断修改,直至接近完美。

相比这两个过程,刻印、渡印、盖印都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讲究熟练,当技术一定成熟之后,是可以快速完成的。

这样的解释,如雷灌顶,给了我一种提醒。

如今时代快速迭代,高节奏之下,我们会有有很多事情想要去做,渐渐地,做得快速变得尤为重要。

我时常想过要怎样提高,所以为了不浪费时间,我每天都给自己下一些任务,例如写1000字,例如练字,例如画画。等等,太多的例如,这种任务性的生活,我曾经认为是我应该遵守的全部,每天为了将它们完成,我没有时间想太多,用疲于奔命来概括好像也不为过,当所有事情完成,放松的那一刻,我觉得充实,觉得人生没有白白虚度。这样的生活占据了我几年的时光。现在看来,自己没有任何成绩的关键因素应该就在此吧?可能在这种自我满足的过程中,我丢失了一些重要的因素:

1、我的“设计印稿”,目的何在?(我到底为了什么要这样去做?)

2、我的 “修改印稿”,总结如何?(我思考过那个经过吗?)

太多的事情都在分散我的注意力,急切完成的心境和迫切追求最后的放松时刻,我让我的步子走得太急、太盲目。

很多老先生说要让生活慢下来一点,这样才可以看得更加清楚真切,就像临印稿一样,为了将它保持原状临下来,我必须仔细去看,仔细去想,除此之外,匆匆一瞥,根本无法实现。

做一件事,其中的收获多少,更多是在总结的那一刻才会知晓,就像改印稿一样,我们做错了什么,可不可以将它完善?在这个思考中会收获宝贵经验。

一点小感悟,让我体会到,很多的事情都不是你所看到的表面那个样子,表面之下,有一个东西你看不见,但很重要,只有你经过思考才可以感受到。

这位90后青年篆刻家,用他喜欢的方式——篆刻,感受着这些真谛,走着自己的人生。

翁顺全《李再湘》 翁顺全《近德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