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名著流传于世的秘诀,在于反映的真实社会与人性
应孩子的强烈要求养过一只宠物狗,掉毛,一听见声响便嚎叫,有味儿,还要给它收拾排泄物,冬天给它洗澡,吹毛需一个小时,担心它感冒,得照顾好它的起居。说实话,对于一个懒人来说,能照顾好一个孩子就已经算是拼尽老命,更别提多养一只狗的苦恼。
狗的结局是送人,送出去后是终于解脱的舒畅。平时小区里人家遛狗,会觉得可爱,夸一番, 其实内心甚是佩服,得多有耐心才能把一只小动物照顾好呀。朋友圈里经常有人晒猫,似乎猫比狗养一些,听说猫是高傲的动物,经常无视主人,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撸它尾巴是越撸翘得越高。
在朋友推荐《我是猫》这本书时,怀着对养宠物的人种种的不解,带着些好奇心来看的。《我是猫》的作者是日本大家夏目簌石,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鹃》杂志上连载,后编成上、中、下三册出版。以猫的视角描述人类的生活场景,这是一只善于思考有见识的猫,可能由于在主人公身边耳濡目染,形成的独特气质。
说实在的,以我的文学功底,是没看透这本书的。一是小说不成故事性,断片儿的形式,看上段,忘记下段写啥。二是生活背景,与我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他们的生活形式我不太能理解。三是这只猫到底是怎么窥探到主人的心思的。
可此书是称之为名著的小说,看不懂只能算我辈学识浅薄,但无数文学工作者,在作品的评价里留下许多有意义的看法与观点,恰是弥补于我无知的疏漏。在此刻,内心里的彷徨,让我不得安宁,反复咀嚼,《我是猫》为何称之为名著?
《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逃学生涯,整篇骂人的话语,有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小说为什么会成为名著,《在路上》主人公东奔西走,甚至偷车吸毒,同样是流传于世的名著类小说,我特别喜欢的现代作家庆山《夏摩山谷》里,女人公的价值观也是不被世人所认可的,结局是寻求内心的安宁,一个归于平静心态的俗世生活故事。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一种在特定时代里的情感与大众缩影,或许现在的普世价值观看不懂他们当时为何要那样做,不能理解小说传达的内涵,不是书本身的问题,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问题。于是乎现在考虑的问题不是如何去看懂一本书,而是先了解它的时代背景,结合大时代环境下的视角去理解作品带给我们的价值。
樊登老师在《读懂一本书》里讲到:一本书读得太舒服了,反而容易故步自封。所以遇到读不懂的书时,需要多加参考其他意见与思考,用心读过的书,汲取的营养在脑海里形成意识流,汇聚成另类的知识库,以便在看下一本书作为知识储备。当知识的流量池丰富时,再次感受书本的力量,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小说会有一个好处,无论怎么变幻莫测,总是带着现实生活融入分解的。比如主人公是教师,平日里看似很用功,其实是在书斋里摊开书本,读两三页就发困,经常大睡午觉,还把口水流到书本上。比如几个同辈之人,坐一起喝茶,把日常拿来闲聊。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是我们生活里最常见的小事。细节里的灵魂,打败夸张的描写,留下的是每个人所熟悉的生活气息。
在这部小说里,以猫为主角,观看人类,评判人类,实则借猫写内心真实感想。最后猫偷喝啤酒掉到水缸里淹死,暗示着某种清醒的意识即将离去,我们终究在日常生活里磨掉心气与浮躁,过着平淡而平静的日子。
最后谈谈著名文学翻译家林少华翻译的《我是猫》这本书的特别之处,打开之时便被书封惊艳到,它与其他平装书不同的是:裸脊锁线,取下做成套子的书封才能打开书页。封面是纯黑色,印上一只孤傲的猫。与众不同的设计,加深印象之外,还凸显着出版社的品味,是值得珍藏的一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