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手把手教你写出10W+?
对于自媒体人来说,10W+是永恒的追求。
大号如“咪蒙”,要准备50个选题(然后从中选1个),进行4级采访(从中获取素材),再进行5小时的模拟写作(写完还得反复修改),然后准备100个标题,经5000人投票,才能写出一篇文章。
小号如……我?以及很多其他不知名的写作者,也是在不断地研究爆文写作规律,揣摩用户心理,想要写出10W+。
10W+究竟有何规律?我们如何才能写出10W+?
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本被人誉为“手把手教你写出10W+”的,来自加拿大的布兰登·罗伊尔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这本书本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原则,包括如何规划表述的观点和顺序,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读性等。
接下来,我就分别为大家解读一下这20条写作原则。
希望它,能给你的写作带来一些帮助。
一、结构
结构是文章组织观点、表述观点的顺序,主要有以下5个原则。
5条结构原则结构原则1: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手法
所谓“自上而下的写作手法”,换成我们熟悉的语言和文字,其实就是“总-分”或“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即让读者在开头就看到我们想要表达的结论或主旨,然后再在接下来的文章段落里用事例或数据来支撑结论及主旨。
结构原则2:分解事物
分解事物即把文章的主题分解成二到四个主要部分,然后运用引导句和主题句分别阐述各个部分的观点,使文章条理清晰。
一般来说,3是个神奇的数字,所以可以将文章主题分为3个部分来写作。比如说现在我们正在分析的这本书,就被作者分成了结构、风格、可读性3个部分。
PS:日常写作中,我们常常会把结构原则1和结构原则2结合起来,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提出“总”的结论,在“分”的部分再分解事物,逐一阐述。
结构原则3:使用转折词
这条应该很好理解了,所谓的转折词就是因此、而且、但是、然而……用于提示、改变文章的走向。
结构原则4:六大基本写作结构
六大基本写作结构包括范畴结构、评价结构、时间结构、比较结构、线性结构和因果结构。
范畴结构:按任意顺序讨论事项。
评价结构:先讨论正面,再讨论反面,可者反过来也行。
时间结构:先写最早发生的事,然后按时间推进。
比较结构:先写最重要的观点,然后写次重要、不重要。
线性结构:按照顺序从第一项开始,以最后一项结束。
因果结构:先确定并讨论原因,然后才是结果。
结构原则5:整合相似的事物
想象我们的文字是一只只动物,如果我们不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就会显得混乱毫无逻辑。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整合相似的观点,先讨论一个主题,讨论结束后,再讨论其他主题。
以我们现在正在分析的这本书为例,作者就将与结构相关的整合在了一起,与风格相关的整合在了一起,将与可读性相关的整合在了一起,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二、风格
如果说思想是作品的灵魂,那么,风格就是作品的衣服。独特的风格,会更加彰显作品的个性化。
虽然这本书在这一部分写了11条原则,但整理一下其实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饱满,简洁,舒适。
11条风格原则首先说饱满。
饱满意味着文章的语言要准确细致,内容要深刻有力。只有这样,文章才不会浮于表面,不会浅薄空洞。
而要做到“饱满”,则需要我们在写作时要用准确、具体的词汇展现细节,以达到真实可信;同时用合理的、充足的例证来支撑,以使观点水到渠成,令人信服。
其次是简洁。
文学作品之美在于其朦胧多解,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则需做到言简意赅。因为,我们写文章的要义是传达,让读者看懂。
因此,要做到内容简洁,我们必须要精简文字。能用一个字表达的,就不要用两个字;能用断句表达的,就不要用长句。
时刻谨记:Less is more。
最后是舒适。
此处的舒适是指,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喜好,让人们阅读起来觉得舒适。
使用主动语态、多用动词少用名词都是更符合读者喜好和习惯的表达方式。
平行句式则带有一种整齐的美感,也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比如著名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既有美感,又有气势。
句式富于变化,能够让文章更加灵活,增强美感和阅读乐趣。
而选择恰当的语气和保持文章中立,则意味着不要有太强烈的情绪,以免引起用户的抵触情绪。但个人认为这一点在新媒体方面不成立,新媒体写作,不就是怎么猎奇乖张就怎么来么?
三、可读性
4条可读性原则日本教育家斋藤孝,曾在《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中,提到“好书”的两个标准:一是易读,二是有内涵。
文章,当然也是如此。
因此,这本书的最后部分也是与“可读性”相关的内容,包括排版设计、重点标示、标题提要和文章修改等。
排版设计必须要符合人眼阅读的习惯。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设置字体、增加页面空白、调整行间距字间距、增加空白行等方式调整文章的排版,而用插入图片、图片设计等方式增强文章的美感和设计感。
可读性工具意味着关键词和短语要突出。我们可以用粗体、斜体、下划线等来突出重点,但切记不能同时使用一种工具,也不要出现太多种不同的工具,否则文章看起来会很乱,读者阅读起来也会觉得眼花缭乱。列举时给观点编号,可以用数字或符号。
标题和提要意味着主题突出、分明。我们把某段文字的标题和提要放在段首,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我们写作的主题思想,节约时间。
最后一步是回顾与修改。很少有人能一口气写出一篇完全不用修改的文章,著名作家曹雪芹也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就了千古名作《红楼梦》。因此当我们把文章初稿完成后,请核对至少三次再考虑发表:我们可以从标题开始看起,一遍一遍考虑遣词造句,从错别字核对到语句通顺的修改,直到最终认为自己的作品“无可修改”为止。
所以,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也是需要核对3次的呢~
好了,那么以上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书籍啦。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还是挺有帮助的,因为它讲解了很多关于写作的基本规则,而这些规则又特别适用于新媒体写作。
但是想要写出10W+,仅仅依靠这些规则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还要深刻地洞察用户、揣摩心理,才能有写出10W+的可能。
总而言之,关于写作,要学的真的很多,愿你我继续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吧~
更多书评文章,请移步公众号【更多】(ID:Know-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