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散文特辑美文

35岁是道坎,有人下岗,有人年薪百万

2020-08-16  本文已影响0人  桂影阑珊

1

在中国,35岁是一个分水岭,35岁之前称之为“青年”,不止是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截至35周岁,纵使是私企,也往往会将35岁最为一个隐性衡量标准,比如之前沸沸扬扬的华为炒掉35岁以上员工的新闻。

为什么是35岁,而不是30到35岁中间的某一个数呢?我曾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大概是个位数0或5都会给人比较规整的感觉。

事实上,35岁左右,大部分人正是上有老下有小且都需要照顾的时候,一般老人家可能会有“三高”之扰,还尚可帮忙照看小孩。

要是家中老人忽然来一场大病,则分分钟可能摧垮一个家庭,因为大部分父母都没有保险,甚至有些人连基本社保和医疗保险都没有。

养育小孩除了金钱,还需要很多精力,很容易消磨一个人的精力。

要是小孩忽然来个感冒发烧,抱着娃半夜送医院,回来又是连续几日夜夜拿着体温计测量温度,白天还要上班,要是本来体质就一般,可能娃病倒了,紧跟着就是自己也病倒了;

若是原本体质好的,身体还能吃得消,也很难确保白天还能精力充沛地在职场冲锋陷阵。

为什么说中年人容易奔溃?大概就是刚还各种压力恰好叠加在一起又不断放大,让人喘不过气,所以也才有回到楼下在车里抽完一根烟再回家的男人,和躲在洗手间奔溃大哭后擦干眼泪才打开洗手间门的女人。

2

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行业尚未完全复苏,这导致很多人被列入了裁员名单。

由于我身边很多朋友是教师或公职人员,一开始我真的没什么感觉。

因为疫情影响,我们也很少在外面吃饭。直到上周,因为被几个朋友起哄要我请吃饭,我向来对这种也不是很抗拒,反正消费一般也不是很高,就当联络感情吧。

结果我拨打了去年去过的一家店的订房电话,对方告诉我,她们没有开店了。

而后我又打第二个电话,也说没开店了。一连打了4个电话,才终于订到了房间。

我不知道这个概率算不算高。我只知道,打到第3个电话还是停业,第4个电话是我问我同事拿的,她说她前一周才去吃过,应该没有倒闭。

于是我终于订到了房间,那天晚上吃饭时,天南海北胡侃,聊到订房,我朋友跟我说,她的亲戚和邻居有很多今年失业的。

特别是35岁上下的,几乎都首当其冲,而且失业几个月来,也还没找到工作。现在有几个都去开滴滴去了。

3

我们后来又讨论 ,为什么一开始开刀的总是35岁左右的中年人?

他们说,因为35岁的中年人,如果努力上进,一般会至少混到中层,薪资水平一般不算低,但是工作一般还有一定的可替代性,比如月薪2--3万,他的工作也许可以招2个刚毕业没多久,只需5-6千的年轻人来承担,这样算起来还更划算,反正简单培训下也勉强可以胜任。

在这种企业生死存亡的时期,很多企业首先想到的还是压缩成本,毕竟开源道路慢且长,而压缩成本立马见效。

这种说法是大家都比较认可的。

后来,回到家里,我忍不住还一直想这个问题,为什么我身边那些年薪百万的亲戚今年好像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他们没有失业的烦恼,上次见面我和他们聊到职业的困惑,他们还是云淡风轻,甚至问我为什么会有职业困恼?

恰好近来一直在看理财和职业规划的书,结合此前我对他们的观察,我想,大概他们从一开始就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并且对自己的财务也有很好的管理,所以他们攀爬到了企业的高层,有着很难被替代的能力和地位,即使受到今年疫情影响,他们也不会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担忧。

4

第一次看到“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这句话时,我就十分喜欢。

我不喜欢我自己找借口。过去错过的现在回想起来也会后悔,但我知道,仅是后悔无济于事,最好的补救措施是从当下立即开始。

我知道,要让自己时刻有危机意识,不断学习,让自己拥有抉择的能力,而不是在某一天,当背负着家庭重担的时候,忽然被下岗。

即使做不到年薪百万,至少也努力在奔跑的路上,让自己不断强大到进可攻退可守。

与大家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