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三才能量绝学3
一、定投
二、随笔
01
我读书非常的多元化,记得我在大学的时候,我同学来我宿舍看到我的书,说:“彭壮,你看的书太杂了,太杂了。”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太杂了”是一个问题,因为那个时候还很年轻,才20岁左右。
为何我们都本能的喜欢分散注意力?
分散有一个好处,可以避免失去一个多元化大脑,让大脑输入更多的大数据。
为何聚焦很难?
思维发散是本能,聚焦到一个领域是反人性的。
聚焦有什么好处?
反人性才能吸引流量,流量喜欢一眼就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希望你有一个品牌定位,不希望你是懂王。
一定是你涉及的领域十分垂直,平台才会给你更多流量,才符合推荐平台的算法逻辑,
比如我去年从专注写直播变成了随意的写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流量明显变少了。
02
聚焦的好处与不聚焦的好处我都不想失去:
聚焦可以获得更多的流量,不聚焦则可以获得更多的可能性,这两者需要一个微妙的平衡,《结婚真好》里我也提到过这种平衡。
《如何获得流量自由》里,我提到了流量的路径依赖,这是在一个流量路径里过于聚焦后产生的副作用。
就比如清朝已经把君主专制的所有BUG都修复了,但是也彻底了失去了对世界外面的探索,落后欧洲几百年直到鸦片战争。
03
《复杂》这本书里提到蚁群的案例:
单个蚂蚁是无法思考的,那是它们是如何变成蚁群路线的?
蚂蚁搜寻食物时,开始时许多蚂蚁随机寻找食物。
一旦在某个方向发现了食物,就通过一种反馈机制,分派更多的系统资源(蚂蚁),进一步探测这个方向。
路径得到的探测资源不断通过其相对绩效——所发现食物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动态调整。
但是,由于蚂蚁数量很多,再加上具有随机性,绩效不好的路径也会继续探测,当然分派的资源会少得多。
无论是免疫系统、蚁群系统还是细胞代谢,都是根据系统的需要,随机分散探测与集中行动之间不断进行互动。
侯世达称之为:并行级差扫描策略。
探索和开发之间似乎也保持着几乎最优的平衡。
04
一个人找到自己人生目标的过程也是如此:
一个如果生下来就决定他干什么,难免丧失乐趣。
生下来不断的换行业,又难免一事无成。
一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应该是一个命题作文,而应该是在探索与集中之间的一个平衡。
看书也是一样,最开始的时候,学生时代,可以看书很杂很杂;
当看书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慢慢的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看的书,自己的兴趣,自己深度可以研究的行业。
直播间的标签与流速有一个平衡;
自然流中,“成交洗标签”与“憋单拉人气”有一个平衡,
投流中,建模与放量有一个平衡;
商业的营养与糖分也有一个平衡;
科学家们专业研究与广泛涉猎之间也有一个平衡。
05
想象一个天平,左边代表帅才——极阳的能量,右边代表慧才——极阴的能量,中间就是这个平衡点——将才。
我的所有哲学体系来源于此,为了更加具有营销感,可以称之为:鬼谷子三才能量绝学。
最近我的文章里反复出现这三种能量,以及这三种能量与万事万物对应的东西,很多东西换了一个名词,但是依然是阴阳中、左中右三种能量。
这个不是科学,是玄学,是东方哲学。
之前我讨论过很多篇文章,关于科学与玄学,关于催眠师与手艺人,其实对立的两种能量是需要一个平衡的。
玄学并不是科学,也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但是并不能代表玄学是无用的,就像中医可以治病,但是无法用科学解释,并不代表中医都是骗子,代表科学是有边界的。
什么是伪科学和骗子?就是打着科学的名义的玄学。
但不得不承认这些领域容易出现不专业的骗子,比如占星学、命理学、催眠学、中医领域都容易出现骗子,而这些骗子与伪科学是一样的。
伪科学与高级玄学的区别,类似中国人说的江湖迷信与佛法高僧的区别。
知道科学是有边界的,就应该明白:哲学不应该是科学的小秘书,玄学也不必打着科学的名义来证明自己。
06
20世纪的思想界最有代表性的伪科学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那么,弗洛伊德发现了什么呢?
简单地说,他发现人类心理结构中存在一个黑暗地带,叫做“无意识”。说它是黑暗地带,是因为我们无法在意识中觉察到这个区域。无意识,就是颠覆“理性人”这个观念的要点。
首先,无意识这个区域非常巨大。弗洛伊德认为,人平常能够意识到的种种知觉和理性思考,其实只是精神生活的很小一部分。他喜欢用一个比喻,说人的精神结构就像一座冰山,人能意识到的只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在水面之下还有巨大的一部分,这就是无意识。
无意识部分不仅巨大,而且生猛有力。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中暗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人的欲望本能,主要是性欲本能和攻击本能,这是人内在最基本的冲动,是生命的驱动力。潜藏在无意识中的欲望本能,往往比表层意识中的理性思考更有力量。
无意识不仅强大,还很隐秘。通常就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无意识中运转着什么。无意识的巨大力量就像一股深深的洋流,左右着我们的行动,我们却觉察不到。
精神分析学说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人格结构三元说,你可能听说过这“三元”的名字: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就是人格的最底层——无意识,主要是人本能的原始欲望;
本我之上是自我,这就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那个自己。自我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长过程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
自我再往上,就是超我。顾名思义,是超越自我的那一部分,这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化人格。它是在人与“道德”的接触和理解中形成的,我们把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种种道德权威,内在化成心灵的一部分,最终就形成了这个理想人格。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超我就有点像是那个天使。
0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特别强调无意识的重要性,强调本能欲望是生命的驱动力。
他认为,人格结构中的本我和自我,也就是我们心中的小婴儿和监护人,二者处在永恒不断的冲突当中。
理性的自我无法完全控制非理性的欲望,只能不断地去应对这些欲望,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失败的时候人就陷入了精神疾病状态。
通过对精神疾病的解释和治疗,弗洛伊德以科学的名义论证了一套普遍性的精神分析学说,给出了一个人格真相的“科学研究成果”。
根据这个发现,理性的力量根本没那么强大,力量最强的其实是人的原始欲望,理性只是在不断想办法应对这些原始欲望而已。
于是,启蒙传统中认为理性是人精神本质的观念,就被这个所谓“科学发现”给颠覆了。
弗洛伊德并不是发现无意识本能的第一人,他的重要贡献在于综合前人的思想,以科学的名义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心理结构理论。
这套学说不仅庞大、复杂、精致,而且声称自己有许多临床案例的证据,具有科学性。
问题是,弗洛伊德的学说真的是一种科学理论吗?它经得起现代科学标准的检测吗?学术界对此有过非常热烈的争论,不过,主流观点是明确否定的。
在心理学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走向了衰落,今天美国最大的两个心理学专业协会中,属于精神分析流派的专家学者只占不到10%。
而在文化界,弗洛伊德的影响却源远流长,至今仍然塑造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08
脑科学发现的东西与之不谋而合,神经科学家 (保罗 麦克莱恩)提出了三元脑模型。
他把人脑从内到外 分成三部分:负责心跳、呼吸等生存功能的爬行脑(本能脑)、负责情绪、记忆和安全反应的边缘系统即哺乳脑(情绪脑)、负责注意力和复杂思考的新皮层即人类脑 (理智脑)。
这也是脑子进化出来的顺序:越早进化出来的脑区就越初级,越晚进化出来的脑区就越高级。爬行脑一亿年前,哺乳脑5000万年前,人类脑200万年前。
这方面的讨论,我在《如何永远不吵架?》这篇文章里提到过,《思考,快与慢》的系统1、系统2也是这个三元理论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延伸。
麦克莱恩的三元脑模型、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三元说、以及三不朽等等各个领域的理论,从类比的思维角度来讲,都是具有同一性的。
阳—本我—本能脑—帅才—天—立功—变易-杏仁核
中—自我—情绪脑—将才—人—立德—简易-扁桃体、海马体、下丘脑
阴—超我—理性脑—慧才—地—立言—不易-大脑皮层、前额叶
你看,万事万物皆可对应“鬼谷子三才能量绝学”这个思考模型。
09
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被科学化,因为科学与理性的范围是有边界的。
虽然启蒙运动之后,人类完成了对世界的“祛魅”,但是科学能让人从古代的魅惑中清醒,但是清醒之后的现代人怎么重建终极价值和生命意义呢?
现代社会的主导思想是科学理性,科学理性在事实领域给我们提供了把握确定性的强大武器,但到了价值领域,它给不出一个确定的回答。
科学理性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规范,却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标准。
多元价值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个人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也造成了一种“价值真空”,这种空虚的不确定性,让现代人很容易被焦虑和无意义感所困扰。
这是个人精神层面的问题。
韦伯有一句名言:“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在价值多元化的处境中,我们好像有很多选择,可以相信A,也可以相信B,但没有人能说,A或者B就是最好的。
10
所以这个也是商机,在未来,我个人认为“创造意义”、“创造符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消费。
精神消费这个词我在多篇文章强调过,比如《虚拟产品》、《直播与阳谋》、《情感咨询》,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对“精神消费”领域的喜爱,应该说我的职业生涯干的所有领域都是精神消费类,电商、直播、国学、社群、情感APP、培训、咨询等。
科学与理性是通过理性计算,来找到达成目标的最优手段。
这个确实很厉害,工业革命之后科学与理性主义一直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但是它已经不稀缺了,甚至开始泛滥到人文领域,甚至“现代性的负面作用”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了,比如法国大革命、环境污染。
玄学和国学则是用来确定目标的,创造意义的,类似于高级宗教起到的作用。
我们知道,现代科学是理性化活动最典型的体现,依靠的是冷静的观察、可靠的证据、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论证。
科学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可观察、可检验、可质疑、可反驳、可修正的,它在根本上抵制一切神秘和超验的事物。
11
中国的东方哲学,比如道家、易学和中医,是一种典型的神秘超验事物,但是并不代表它无用和迷信,它比弗洛依德的理论更加精妙和系统,要知道发明微积分的莱布尼茨都是从六十四卦中找到的灵感。
也许,我们中国人可以从国学中寻找到意义,就像英语国家的人希望从基督教中寻找到救赎一样。
其实美国的很多电影里包括很多奥斯卡获奖电影,都是宗教电影,只是你没有察觉到而已,你仔细想想《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里全部都有很多宗教元素,因为奥斯卡的学院是保守派的。
寻找意义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比如美国两党的分歧,就在移民、堕胎、同性恋、自由与平等、富人与穷人等等问题上,中国的人群也有严重对立的倾向,比如中医与反中医、男女对立、生娃与丁克等等领域。
12
民意对于意义的寻找,永远是善变的。
正常来讲,成就一件事情,应该是“思维-行动-结果”的顺序才是正确而理性的,但庸众的逻辑永远是“结果-思维-行动”,也就是说他们只像有结果的人学习,然后发展出一套理论,再去行为上模仿。
比如启蒙运动、宗教改革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了现代社会的科学,虽然有了理性的思维才有了科学,但是一定是做出了结果才给人非常大的震撼,比如甲午战败之后清朝才搞君主立宪。
但是流量就是庸众,他们一定是先看结果的,不然40年代英美的自由主义也不会陷入低潮,那个时代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全世界都在学习苏联和德国的集体主义,哈耶克与凯恩斯辩论输了之后,甚至得了抑郁症,直到冷战之后英美那一套才重新夺得普世价值的话语权。
这个民意的善变论,我在《圣人必须退化》这篇文章里探讨过,在前面的多篇文章也探讨过,比如《李佳琦》、《理性与非理性》、《经济收放于普通人机遇》。
一旦变成一个群体,人就是一群更加不理性的动物,互联网上那些火爆的视频哪一个不是人性的弱点?
13
我个人本能上也是善变的,包括我开头就说我写的文章的内容最近半年太过分散了,虽然可以嗅探到不同的领域,但是也丧失了定位。
有人说高手都是反本能的,我觉得更高的高手是需要在本能与反本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在变化与不变中找到一个平衡。
自己即便很复杂,但给人的感觉要简单一点(有一本介绍复杂科学的书就叫《简单的复杂》),可以理解为易经里的三易:变易、不易、简易。
所以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把文章聚焦一下。主要聚焦三个领域,算是以不变应万变:投资、国学和情感。
为什么选择这三个领域?
一方面我在《虚拟产品:国学、情感和股票》这篇文章里探讨过,另外一方面,其实这三个领域也能对应我目前信仰的“鬼谷子三才能量绝学”这一套哲学体系。
投资:股票、基金、债券、黄金、数字加密货币
国学:山、医、命、相、卜
情感:家庭关系、两性关系、职场关系、官场关系、客户关系
这篇文章够长了,理解起来也不容易,再写下去可能完读率又得下降了。
具体为什么选择这三个领域,这三类虚拟产品的偏好,以及精神消费为何引起我这么大的兴趣,下一篇文章再聊。
三、时间
无记录
——彭壮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