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有让企业“跑”出去开疆拓土的胸襟、勇气,还要帮扶他们“跑”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不仅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人居环境,让人们愿意来投资、逗留和居住,还要想办法让优秀的企业“跑出去”,跑出高效益、大品牌。
近年来不少企业家因为跑到国外经商被热议,比如经常为各方采访的福耀玻璃老板曹德旺,释放出来的一个强烈信号——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进军国际市场了。雏鹰终究是要飞向天空的,翅膀硬了的企业也一定会“跑出去”的,跑向外省市、跑向海外诸国。
这也是近年来国内招商引资愈加困难的一个客观原因。当国内的企业家对国外营商环境、成本、规则有更深刻洞察时,原来地方政府传统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就不那么香甜诱人了,经历市场经济、全球化洗礼后视野更开阔的企业家有了新的更多选择。
与当年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一般无二,遵循国际贸易规则,中国企业,民营的、国营的,在全球创新高地比如硅谷建立各类科技研发中心、投资公司的,在营商成本“洼地”国度人口大国就近建立生产研发基地的,不一而足,见证着一个发展中大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
如此宏大发展背景下,怎样才算是开放发展呢?
首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区分好因投资而“跑”、因违规违法而“跑”两类企业及企业家。不能搞一刀切、因噎废食,把那些为了投资发展而四处奔走的企业、企业家也给搞残了,迟滞了他们的事业发展机遇。开放发展,要依法搞好区分,不能因此伤害投资者积极性,为地方营商环境贴上“负面”标签。
这是有序开放发展的大前提。
其次,要通过官方各个渠道了解本地企业家的投资动态,做好让他们“跑出去”投资的帮扶工作。比如,对曹德旺这类海外投资企业家的调研,只要他不违法犯罪,重点就不在于他有多富有、有多少处豪宅房产,而在于他跑出去时遇到了哪些可说、不可说的“实际困难”,以及针对这些具体而微的困难,政府、市场能够提供哪些见效快、质量高、成本低的长效帮扶机制。对困难了解得越具体、越全面,就越是能够为企业家“跑出去”提供高质量的综合帮扶办法,让更多企业愿意“跑”出去投资发展,也能够“跑”得更顺畅、欢快,“跑”出高效益、大品牌。
这是降低企业“跑出去”投资风险的必要举措。
最后,要鼓励引导企业集群“跑出去”,以兵团作战的方式去省市外、海外开疆拓土、互助互惠。这与之前招商引资中的“配套招商”一样,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企业在外发展时遭遇的商业信息不对称、配套服务不齐全与质量低、商业合作之间的磨合成本等实际问题。据观察,这种办法在港企中比较流行,也的确能够起到互助互惠、降低各种成本的作用。
这是“跑出去”企业抵抗陌生市场环境未知风险能力的一条有效路径。
当然,如果企业有足够强大的资本能力、市场信息把控能力,也可以通过资本收购兼并、部分控股、合作开发共建等办法加快进入外部市场的步伐。但即便如此,必要的科技、政策信息咨询服务,必要的融资、法律事务服务,等也不能或缺,也需要多方面协助配套。而这些是无法离开依法循规的高质量官商、商业合作的。
区域协作、全球化协作创新发展能力是“跑出去”企业迟早要建立起来的一种超级能力。这一能力建立得越早、越强,企业的生存、发展、创新就有保障,企业、经济发展就有前途。
一个区域“跑出去”的企业越多,企业的开放协作创新发展能力越强,这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改善与科技创新活力,也会在外部营养滋润下越来越强的。当年雄跨欧亚大陆的晋商、风靡一时的浙商徽商等之所以享誉海外,流传至今,与他们“跑”出去发展的能力息息相关。
毕竟,让别人到家里教导各种技艺、管理经验,与主动“跑出去”在市场实践中拼杀取的“经”,无论在内容丰富程度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会有较大差异的。
唐僧团队“跑出去”,不辞辛劳、日夜兼程,去往十万八千里外取真经,为得啥呢?你以为真是那大唐不曾有的大乘佛法经书。
其实,“真经”就在红尘洗练的路上。
全球化、信息化、资本化的大时代,开放发展,不仅要“引进来”,更要主动“跑出去”,让企业家在“跑出去”的路上取“真经”,得“大道”,创品牌。地方政府要有足够的胸襟、勇气,做好后勤工作,出台好的帮扶政策,鼓励引导企业“跑出去”,实现高质量的有序开放发展。
任何脱离宪法、法律法规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的无故质疑、拖后腿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要坚决制止、防止滋生。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黄金岁月一般,这也许是未来提振经济的又一招,谁知道呢?
反正,“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经济发展精神人尽皆知,企业“跑”出成绩、效益,经济因此而兴,就好。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后记:对当下开放发展型经济的一种思考,不是很成熟,愿分享共勉,互动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