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编程

#1 MongoDB基本概念和特点

2017-06-06  本文已影响175人  JamesSawyer

1.MongoDB的基本特点

  1. 非关系型数据库,基于 Document data model(文档数据模型)
  2. MongoDB以 BSON (BinaryJSON) 格式存储数据,类似于 JSON 数据形式
  3. 关系型数据库使用 table (tables of rows)形式存储数据,而MongoDB使用 collections (collections of documents)
  4. 支持 临时查询(ad hoc queries): 系统不用提前定义可以接收的查询类型
  5. 索引通过 B-tree 数据结构, 3.2版本的WiredTiger 支持 log-structured merge-trees(LSM)
  6. 支持索引和次级索引(secondary indexes): 次级索引是指文档或row有一个 主键(primary key)作为索引,同时允许文档或row内部还拥有一个索引,提升查询的效率,这也是MongoDB比较大的一个特点
  7. 无架构(schema-less)
  8. MongoDB中的 document 相当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 row; document 的集合称之为 collection , 相当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 table
MongoDB和关系型数据库的区别.jpg

2.副本(Replication)

MongoDB通过拓扑学(replica set 副本集) 提供数据库副本。

副本集的功能:

包含MongoDB服务的副本集通常分布在分散的物理设备上,通常称之为 node (节点)

#1副本集节点.png

3.速度和稳定性(speed and durability)

在数据库领域,speed和durability存在一个相反的关系,write speed可以理解为 在给定时间单位帧inserts, updates, deletes 的容量。
durability 表示确保写入操作变为持久数据的可靠级别。

数据库设计者经常需要在读写速度和稳定性之间做出平衡决定。MongoDB这2者之间的平衡在于 写入的语义(write semantics)是否开启日志(enable journaling)

4.规模缩放(Scaling) 和 分片(shard)

分为:

MongoDB是的水平缩放可控,通过基于范围分区机制(range-based partitioning mechanism), 也称之为sharding(分片),自动的掌握数据在不同节点的分布。除了基于范围的分片机制,还有基于 hash-tag-based的分片机制。

分片系统处理其它的分片节点,同时使用自动故障转移。独立的分片由至少包含2个节点的副本集组成,这样确保了单节点失败时的自动修复

更多关于scaling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How to scale a Nodejs app based on number of users

4.命令行工具

MongoDB提供了很多命令行工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