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更年轻的朋友——关于学习
接到学弟电话,让我回校给他们做个讲座。
我应该讲些什么呢?回头想想,经历了这么多的人和事,我逐渐在混沌与迷茫之中找回自己,似乎真的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和比我更为年轻,也更有活力的师弟师妹们,说点什么。
事业也好,爱情也好,生活方式也好,我都说过很多。
这次说点关于学习的事吧。
记得自己大一的时候,望着厚厚一摞专业书,在课堂上刷刷地翻书,老师讲得很快,我们几乎完全跟不上老师翻书的节奏。
然后学渣学霸立分,学渣几乎放弃了学习,学霸几乎完全投入进去,就像高三那样,学渣期待期末老师划下的那些重点让他们能够以“60+”的成绩通过考试,学霸希望努力一些,更努力一些,然后得到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头悬梁,锥刺股”……
我们的传统文化崇尚吃苦,窃以为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古人学习的四书五经过于枯燥与乏味。
这些儒家经典书主要讲些三纲五常,没有太多也不允许有太多的创造和见解,学起来着实让人苦不堪言。
说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更加不妥了。读书本来没有过错,但是藉此打压其他生活方式和个人选择可就有些过分了。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似乎我们就再没出过什么足以让世人钦佩的哲学家、思想家,更别提科学家和发明家了。
古人学习的方式就是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参加科举考试谋取功名,其中的枯燥乏味《儒林外史》里边描述得非常形象。
现在有种说法叫做“国学拯救世界”,实在让人难以苟同,罗素先生说过,参差世界才是幸福本源,如果成功的标准变得单一,学术研究变得枯燥无味,那么,各种五花八门异彩纷呈的知识、思想、科学、技术都会消失,世界将会变得了无生趣,生活在一个无趣的社会着实让人感到难过。
说得远了,王小波先生提到,要去爱知识,爱智慧,爱民主也爱自由。
我想,做到这些,我们可以学会尊重世界的多样与精彩,对人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会有更多的尊重、包容与理解。
当然,这并非本文主旨,我想说的是学习其实原本无需如此辛苦,倘若你能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的话。
如果我们把学习看成一种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与功利性的东西。譬如只是为了通过考试,为了得到老师的肯定与父母的褒奖还有同学的赞许与艳羡的话,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本身,就会让我们感到乏味而无趣,学习就会变成受苦与锤炼的过程。
过去我们咬紧牙关,死记硬背,钻研考试获得高分的技巧,争取在考试之中超常发挥,取得一个漂亮的成绩,从而取得升学的资格或者外在的赞许与荣耀,然后再把我们所记所背的东西全部忘光……
想想,这事儿是不是有点儿荒谬?
人最宝贵的青春和时间就这么耗尽在了“痛苦”的学习或者对自己的纵容与放弃之中。
记得大学时期的我也曾迷茫过,为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所幸的是,大学的我另有收获,记得参加学校辩论队的时候,我们一群人会为了一个辩题而查找大量的资料,然后不断讨论、仔细分析、最终撰写辩词……同时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从而,说实话,今天我能够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辩论本身带来的。
其实,每一次的辩论都是一次针对某个领域或者某个观念的一次学习过程。
我们热爱辩论,所以甘愿为其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个过程苦不苦?累不累?
确实有点苦,有点累,但是因为热爱,所以又感觉不是那么苦,不是那么累,因为热爱,所有付出与努力都变得心甘情愿甚至乐此不疲。
我发现学习过程本身也是可以充满快乐的。
所以,我想问问比我更为年轻的朋友,你有没有试过这样一个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不顾一切、奋不顾身去努力的过程?
如果你将这样的热情与努力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学习之中会变成怎样呢?
在积极心理学里可以将学习分为“沉溺模式”与“性爱模式”两种。
沉溺模式指的是淹没于水,苦苦挣扎,只有浮出水面那一刻才觉得呼吸顺畅,世界如此美好,如同上文所说,平时死磕苦熬苦不堪言,直到取得一定成绩才能感到一点快乐与满足,然后再次进入死磕苦熬的状态,等待下一次的“浮出水面”。
性爱模式指的是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学习如同和自己喜欢的对象一起度过浪漫的夜晚一般,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持续而且快乐的,直至得以抵达巅峰体验。
我们都有过沉迷于某件事的经历,感受过那种时光飞逝,恋恋不舍的感觉,或许是沉迷于阅读,或许是沉迷于写作,烹饪、桥牌……,这种快乐而满足的感觉,总能让我们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我喜欢烹饪,为此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选购食材,做足各项准备功夫,整个过程都是非常愉快的,洗菜切菜,准备佐料,蒸煮烹炒,时而小火慢炖,时而大火煎炸,各种奥妙,乐在其中,直至大功告成,美食上桌,得到朋友的赞赏和肯定,那种感觉,真的让人非常快乐。
而且我的烹饪技术与水平在不知不觉之中,有了长足的提高,这是愁眉苦脸去勤学去苦练所达不到的,更别提因为“在状态”而冲击出的种种创意的火花了。
所以,我希望师弟师妹可以学会抛开顾忌,放下功利性、来自他人的、社会的期许和压力,真正去寻求你内心深处想要做的事情,也就是你的天赋所在。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哪些是你内心最为渴望,而且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让你感到满足和快乐的事情,这些事情,就是你的天赋所在。
在“我想要做”与“不得不做”之中寻求平衡,尽量去做你想做而且能做好的事情。
记得每次辩论赛之前,我们队友之间的那句打气的话不是加油,不是必胜,而是“享受比赛”。
是的,用一种最为轻松与惬意的状态去享受比赛,结果因而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过程已经无比美好,而且这种“享受”状态之下做成的事情,结果经常出人意料,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样学习该有多好?
愿你能够因为热爱而去学习,愿你能够因此获得满足与自信,愿你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不会白费,愿你可以因此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愿你学习愉快。
本文作者:廖玮雯 心理咨询师 新浪微博:@玮夫雯斯基 公众号:wfwsj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