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惟有这四个字
东野圭吾的“四件套”,在他这阵风刮起来时,就已经买了,可是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终于在最近看完了这本东野圭吾最先为人知的《解忧杂货店》。
可是看完,发现这不仅是一本悬疑小说,我倒觉得是个很温情又有点残酷的现实小说。
在这本书中一共描绘了五个故事,但都是在人生的岔路口。
第一个,击剑运动员月兔与他的教练男友,互相喜欢,月兔男友的梦想是让月兔能够参加奥运会,但是他身体很不好,病情很严重,在医院休养,需要人照顾,都不一定能撑到奥运会,月兔不知道是继续训练实现男友梦想,还是放弃训练去陪男友?
第二个,克朗家里开了一家渔店,但他从小就很有音乐天赋,克朗父亲起初不想让他学音乐,但是克朗成绩很好,还考上了大学,父亲也很无奈,可是克朗后来大学都没有上完就放弃了,一心扑到音乐上,想成为职业歌手,却一直不成功,直到克朗奶奶去世,克朗回家奔丧,发现父亲身体也不行了,虽然父亲现在支持克朗去闯荡音乐之路,但看着父亲的身体,克朗不知道是该继续他的音乐之路,还是在家继承父业?
第三个,解忧杂货店的主人浪矢雄治和他儿子浪矢贵之之间养老的问题,还穿插了一个未婚女人怀上了一个有妇之夫的孩子,是该生下来,还是不生下来的问题?
《解忧杂货店》第四个,浩介的父母欠了很多钱,准备趁着晚上带着他一起出逃,浩介是该跟他父母一起逃走,还是现在劝他父母不要出逃?
第五个,晴美是一个陪酒女郎,收入很少,花费不小,可是一直做陪酒也没有什么前途。现在有人想让她做情人,同时许诺她以后帮她开一家酒店,晴美一边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又担心做情人会毁了自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故事:
第一个表达的是年轻时候的爱情。
第五个表达的是年轻时候,一无所有,面对诱惑,该如何奋斗。
第二个表达的是年轻时候的梦想和家庭的矛盾。
第三个表达的是进入中年后,还是收入不高,父母养老的问题。
第四个表达的是父母深沉的爱,对于孩子,愿意做任何的牺牲。
这些故事,每一个都在人生岔口,拼凑起来,刚刚好几乎是人的整个一生。
看着书里别人的故事,现实中却也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一个都没有落下 !!!
年轻的时候,一无所有,有的只是脑子里火热的梦想,一边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一边想要奋斗却不知如何起步,还要经常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
甚至有的年轻人,因为一无所有,连爱情都没有,或者都被认为不配拥有。
而年轻时候的爱情,总是深刻的,奋不顾身的。
所以,每个拥有美好爱情的年轻人,都是幸运的。
爱情即使有了爱情,有了梦想,这也很可能跟家庭相冲突,梦想也好,爱情也好,抵不过现实和家庭压力的比比皆是。
如果你能一直坚持到底,父母最后还是会妥协的,因为父母还是对你有很深沉的爱,即使你人到中年后,混的不好,面对父母的养老问题,有心却无力,父母还是不会跟你计较。
这是太多人一辈子的写照,包括我自己。
因此我看着这些故事,也觉得在看我自己,在看我们现在人,这些都是我们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的。
那种无奈,甜蜜,兴奋,懊悔,心疼,每一种,都感同身受。
所以说,既温情,又现实。
东野圭吾在最后用另一种方式鼓励了年轻人如何从一无所有开始奋斗:
“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
“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随欲的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的燃烧自己的人生。”
这样的文字,读起来很有力量。
这里有个关键字,是年轻人,年轻人的地图像一张白纸,那中年人呢?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等你懊悔时光飞逝时,会被猝不及防的闪了腰。
可即使是中年油腻大叔,面对不满的现状,何以解忧,除了选择,也只有奋斗,只有和这个世界死磕。
这是在现实中守护我们身边那片温情的唯一办法。
奋斗当然,这本书最主要还是讲的选择,正如东野圭吾自己说:
“如今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
正如前面所写,每个故事都是选择在人生岔路口,其实选择的魅力也正如一位那段读者评价:
“有时伤害,有时相助,人们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与他人的人生紧密相连。”
其中也揭示了一个选择的悖论,在书中,解忧杂货店店主浪矢熊治说:
“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确定是对的。”
这确实是真谛,很多时候,我们去咨询别人,只是想从别人那里给我们找一个借口,支持自己的想法而已,其实内心早已经有了主意。
每个人选择的时候,都有患得患失的心理。
正确选择的能量,远比努力奋斗大的多。
好的选择可以事半功倍,坏的选择有可能耽误终身,可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解忧杂货店里的少年们一样,已经在未来,能够指导过去。
可是看完这本书,忽然发现,如果在认真的做好思考后,就去做出你的选择吧,无论哪一个选择,只要你选择的时候无悔,就可以一直前进,无论选择后的结果是好是坏。
选择写到这里,我又想起《精进》里的那段话:
“当我们做出这类选择时,可能会因为害怕选错而患得患失,却没有意识到,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而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这里不排除某个选择逆袭的作用,但如果用大数据挖掘,会发现能够影响选择的,还是人们那些自身不会改变的东西,是人身上的某些特质,比如自身的爱好,坚韧的性格,担当的责任感,不懈的勤奋,等等。
就像我,高中时候喜欢文科,当初跟随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大流,报了理科,结果硬撑了两年,高考一塌糊涂,还是转了文科又考上的大学。大学之后又因为好就业的思想,学的会计专业,却四年泡的最多的是图书馆,看的是文史哲的杂书,连专业课都是那样。不过会计,证券,期货的从业资格也都有,还去光大期货和财务记账公司实习了,做了几乎一年的会计,最后还是放弃了,换工作兜兜转转到现在,还是做了跟文字相关的工作。
选择了无数次,高考,大学,就业,可最终决定现在职业的还是因为当初喜欢的文科类,喜欢阅读,喜欢文字,这一点一直都没变。
身边的人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反之也一样,很多选择不好的,也跟自己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特质有关,即使再多的选择机会,也不一定能抓住。
或许这就是选择的本质吧。
所以,落棋无悔,只要是认真思考后做出的选择,就一直奋斗下去,结果都不会太差。
越是患得患失,越是在原地打转,踟蹰不前。
何以解忧?只有四个字:选择,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