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妈妈课堂里的作业

2020-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Janeymin

一、两年前的作业

2017年年底的林妈妈课堂里,林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每天对孩子说一次“我爱你”。我女儿非常喜欢林老师给我们留的这个 “作业”,而且每天都会督促我完成“作业”,这样的督促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天临睡之前,如果我没有主动抱她,并对她说“宝贝,妈妈爱你!”,她就会说:“干事!”。即使,有时候,我和女儿闹脾气了,不想“干事”,她都会强烈地要求我,如果,我执意不做,她会很长时间睡不着。妈妈对她表达爱,对她真的特别重要,即使她马上就十一岁了。同样,每天对女儿表达爱对我也非常重要,一方面,这样的表达是我和女儿情感账户里的存款;另一方面,我学会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情感。用语言表达情感对一部分人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对我却不是。记得刚开始完成“作业”时,我真的觉得很难。有时候,明明很生气,但女儿还是要求我表达时,我只能强行调整自己,生硬地甩出“宝贝,妈妈爱你”。然而,这是一句有魔力的话。说完之后,女儿会安心地睡觉,我的情绪也能平复很多。

时隔两年多,再次走进林妈妈课堂,我觉察到自己有了变化。现在的自己在课堂里,比以前放松和不那么求关注;现在的自己也比以前更认真地对待课程,正如一位学员对林妈妈课堂提示的感受:“这次我做好准备了吗?我要尊重自己的时间和付出,我自然就尊重和享受到林老师的付出。”

二、关于两幅形状图的作业

当听到林老师说,画第一幅图的规则是:不修改、不问、根据直觉来画,我感觉很轻松,听到什么就画什么,不考虑布局,是否美观等问题。但是,在画最后的直线时,犹豫了一下,考虑是否需要用直线去使各个形状之间建立一点连接。当画第二幅图的规则变为:可以修改、可以问,并可以听完后再画时,感觉就有点紧张。然后,我非常认真地去听,并尽量使长短符合林老师说的要求。画画的过程中,有想问的地方,但是,由于着急赶紧完成,就在不太清楚的地方自己果断决定该怎样画。

通过画这两幅图,我感受到不同的规则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在沟通中,如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进行交流,最终会形成各自完全不同的行动方案,只能各行其事或不欢而散。然而,当一件事情的规则比较明晰,沟通渠道比较畅通,允许犯错时,就较容易达成沟通。

三、一幅图远看和近看的不同感受

这幅图没点开看时,像是远远地看,因为看不太清楚,所以画面有些丑陋和恐怖,有不喜欢和不舒服的感觉。点开仔细看,像是在近处,能看得更清楚。有舒服,也有不舒服的感觉,这取决于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当我只看到一男一女坐在桌边愉快地交谈时,有放松和舒服的感觉;当我关注到骷髅时,就又有不舒服的感觉。

远远地看一幅画,像是没有学习过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有效沟通,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所以,我们难免害怕沟通。走近仔细地看一幅画,像是开始学习的我们,正在慢慢揭开沟通的面纱,寻找沟通的方法。沟通中,不惯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和以自己为中心,尊重对方,才能冲破沟通的障碍,驱赶对沟通的恐惧。学习沟通的过程中,难免还是会犯错,还是会不舒服,那是因为我们有时还是习惯不去转换视角。但是,不断地觉察,不断地肯定自己,犯错和不舒服的时候一定会慢慢减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