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喜欢的事,过想要的生活,爱自己青春

如果“假如”可以成真,你真的愿意吗

2017-06-09  本文已影响17人  可语冰的小夏虫

6月7号和8号是高考的日子,每年的这个时候,社交平台上都会出现很多关于高考的回忆杀,温馨小贴士,花式祝福,还有各色的表情包。记得大一的那年看到这些的时候,都是一笑而过,并不会真的点进去看,想着“反正我已经熬出头啦,哈哈哈哈”。后来的几年,只觉得这是一件与我无关的事,更加没有什么感觉。

今年的不一样来自我关注的一个主页君的两篇讨论帖。6月7号那天,主页君问了一句“假如当年你高考失败了...",大部分的回答是”这不是假如,我真的失败了“。8号那天,主页君开了一个反转话题,“假如当年你高考成功了..." 觉得有意思,所以这两个问题我都回答了。也正因如此,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想了这两种情况,竟也第一次对另一个问题“如果‘假如’可以成真,我真的愿意吗?”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不愿意。

记得主页君给我第一天的留言回复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深以为然。我一直觉得,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偶然,有因才有果。

我是高考失手的那一类。好在研究生的时候,念上了我心仪的学校。在回答“假如当年你高考成功了”这题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那结果一定是一样啊:进了好的大学,好的专业,身边都是优秀的人,那一定会压力很大,所以可能会更努力,为了提升自己,结果还是会出国,还是会选择现在这所学校。换言之,因为会积极上进,所以结果没什么变化。但是我仔细想了一下,如果当初真的成功了,我真的会努力四年么?不会。因为我觉得虽然我算是个努力的人,但我也有惰性。我可能会自己觉得高考证明了我还不错,会觉得人生没有遗憾了,一切都如我所愿,我可能会安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然后本科毕业本校考研,研究生毕业找工作。大学或者研究生的时候可能会谈恋爱,工作一两年后两个人感情稳定了,工作稳定了,可能就结婚生子,过我的安稳日子。如此一来,我不会想出国,因为我本身的院校就很好。大约就像是穷则思变的道理一样。因为本科的院校虽然不差,但终究与我梦想中的院校是云泥之别。所以考研才会选了一个世界排名比本科理想院校更高的学校,弥补一下自己的缺憾。

如此想来,假如我当初高考成功,我的人生可能在那一刻就成了定局,一个安稳而乏味的定局。安定没有错,我现在的努力也是为了将来的安定。但是为了求稳,而放弃走出去,看一看世界,体验一个不一样的生活模式和教育体系,站在现在的角度看,我是不愿意的。如果我当初高考成功,这样一个体验可能根本不会出现在我的人生里。

“假如当年高考成功/失败”和“假如可以回到过去,你愿意吗?”是一类问题。小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愿意,因为生活有不甘心,有后悔,有遗憾,我要回到过去,改变历史。后来,我觉得无所谓,因为即便重来,也不过是昨日重现,再努力,也改不了历史。现在的我觉得,我不愿意,因为此刻的我,是由过去的我演变而来的。这一刻的我,融合了我这些年经历的事,看过的书,见过的人。我有遗憾,但没有后悔。被“流放”在外的这些日子,我顿悟了很多事,有过从未有过的压力,悲伤,“绝望”,但也激发了从未有过的抗压力,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绝境求生”的毅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过去的确有很多不如意,现在也有,甚至有些遗憾直接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比如高考,但是,人生之路究竟通向何方,未来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模样,终究是取决于自己本质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自己经历了什么。我本质上是一个乐观的人,所以高考失败了,我难过,但是我依然试图努力,把人生拉回我期待的正轨。

把人生中的失败和遗憾当成旅途中小路上的风景,尽力从中汲取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虽然一帆风顺和披荆斩棘之路可能是殊途同归(比如我无论是从高考成功走到毕业后就落定安稳人生,还是从高考失败走到一路拼搏,然后落定安稳人生,安稳人生都是我最终想要的),但两者各有千秋。有人喜欢一帆风顺的路途安稳,有人享受乘风破浪的惊险刺激。无法判定哪一种活法才是好的。只能说,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我只负责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所以如果“假如”可以成真,我并不愿意重新来过。

你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