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纳百川
高考结束后整整三个月的假期,尽管当时也反复提醒自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闲暇,尽管现在对它抱有深深的眷恋却只能追忆。但不得不承认,那是一段有一点点百无聊赖的时光。在那些每天盯着电视剧发呆或浮想联翩的日子里,我偶尔会想,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政治 课本告诉我,是为了实现价值。那么价值真的只是像课本里定义的那样,是指个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吗?循环又循环之后,无解。
寝室外的花“我身无乡,心安是归处”,也许作为普通人,我活着的目的只求一个“心安”,最终我悦纳了这个自己给自己的答案。而“心安”这种抽象词汇,其实是一种主观愿望和感受,是一个人内心舒适度较高的文意概括。而这种富有文艺气息的舒适从某种程度来说建立在包容之上,即我所说的“纳百川”。
“海纳百川”的固定搭配也许不只是 “有容乃大”,也有可能是“无欲则刚”。
也许是高考给人心的考验略显苛刻。学校在昨天为我们安排了心理测验。我是一名我曾梦想过得 师范生,最让我尊敬的就是那些时不时把学生叫到桌边灌输鸡汤的老师,我把这看作如学姐所说的 “用生命温暖生命的”的过程。由于这种尊敬,我习惯性地为自己进行“鸡汤治疗”,脑中近来也反复强调“海纳百川”四个字,所以我的测试评价出乎我的意料得好。
放下鼠标后的我扪心自问,“海纳百川”真的仅凭几句自我暗示就能达成吗?海纳百川既是对他人的接受和容忍,也是对自我的悦纳,双管齐下、面面俱到,又谈何容易呢?
整个高三,几乎都深陷于对自己无法悦纳的泥淖中。学业上的压力没有及时排解和疏导,第一步的“纳压力”失败,加上后来最珍贵的朋友的指责和委屈,一步错、步步错。我又开始时不时地思索自身存在的问题,想到十恶不赦,想到无药可救。那段时间是无法停下来去思索“海纳百川”的,于是我开始了一段又一段的宿命一般的恶性循环。生活是充满了诗和远方的,但你一旦苟且, 在短期内,“海纳百川”就变得越来越有挑战了。
走夜路的时候,光很温暖悦纳自己在浙江初中的课本中有专门的一框,学的时候心智不健全,体会不到“悦纳”二字的分量,现在才隐约掂量出这其中的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含金量”。
面对自己,对“纳百川”的违背往往不受控制。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在拿开我的尊敬的老师们以后几乎只剩完整的一片黑暗的高三岁月(当然,现在回想也觉得非常幸福。),我何尝不想如海洋接纳百川、净化河流一般地消化所有的“负能量”,然而,也许不聪明,也许不懂事年纪轻,对“纳百川”固执地违背其实已经逃出了我的控制。
而当面对他人,这种违背或许常常是无意识的,甚至是无原因的。这也许归咎为弱点之一——敏感。我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女生都会偶尔有一种“看不下去”或者“看不惯”的情绪。我曾经常常有,上高中以后迫于环境就少了很多。看到微博上的很多朋友快人快语,看不惯什么就用140字左右文明地吐槽一下。我其实十分佩服这种性情中人,因为他们的是非对错观念是明确的。我欣赏并且羡慕有明确的原则、底限和价值尺度的人,这样的人自信并且更容易悦纳自己。悦纳了自己,也就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矛盾和纠结而更容易去接纳别人的吧!换言之,我自己并不是爱憎分明、立场坚定的性情中人。
最近遇到的一件事儿。我高三的同桌晒出了一张张的聊天记录,来自她和她隔壁寝室的同学。内容大意是那位同学认为与自己所在的寝室的室友们没什么公共话题,觉得我同桌爱好广泛、性格又随和,与她的室友们平时关系也还不错,问她是否愿意换个寝。几次三番的询问,逼得我同桌在朋友圈和QQ空间挂出了图。
在我的固有观念里,我同桌这次做得极其不对。也许是与我高三的那段经历不无关系,我对那姑娘充满了同情和理解。那种无人可救、无药可解的孤独与格格不入也许难以让人人理解,但我一直认为要给其足够的尊重。然而,当另一天的太阳升起的时候,评论下方多了“这个人......我真是字样醉了”等类似的字样。
从阴暗的一面来看,我可以把我同桌这种挂图的行为解释为哗众取宠,无非是想借此证明自己在大学很受欢迎、很讨同学喜欢(我眼中我同桌是一个很活泼、有很多朋友但也比较寂寞的人),而那些“醉了”的人,可以解释为没有同情心。他们都可以被曲解成不懂“海纳百川”,因而容忍不了这个孤独痛苦的人。但我之前说过,我的立场并不坚定,转念之间又在思考是不是自己太过圣母和白莲花了。好在最近没有处于重压之下,所以没有陷入“想太多”的死循环。
而今天,当我写到“海纳百川”四个字的时候,我想问,纳百川,到底该以什么作为标准和立场。如果说“纳百川”是为了心安,那么当然是以满足个人的喜好优先的。但人太复杂了,个人主义真的就可以用来作为“海纳百川”的标准了吗?
写至此,我才发现我所定义的“海纳百川”与传统意义上的“容纳”有着本质区别。传统意义上“吸纳”,而我所定义的其实是“有选择性地吸收”,即吸收被我的原则所容许的,抛开我所看不惯的。
这种想法也许是受某位女歌手的影响。她曾坦言,新人时经常和上司聊天,上司告诉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没有办法保证每一滴水都是清澈的,所以不必看不惯什么。回望这些年,这位歌手其实有一个 “关闭”的过程。当外界没有那么友好的时候,她有选择地容纳,吸取相对正的能量,这其实也可以算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她与外界保持相对的距离而又不失温度与热情,用时间完成了她自己心中的一次“开放”、一次“野蛮生长 ”。
希望像花一样开放也许今后的无数个日子里,我依然在追问“何以纳百川”。但今天,我祝愿所有人都能活得安心并且坚定。
庆祝我们,曾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