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在于企业的成功都是有迹可循的,但它们的成功都是各不相同的,有迹可循在于成功的创业者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各不相同在于如果你因循他人的成功亦步亦趋的走,最多只在1到N的渐变,那样,你就不是在真正的学习了。更多的时候,每一家创业公司所走的路都应该是独特而具体的,当时当地和此时此景能相同吗?形而上的角度看,初创公司最重要的力量在于新思想,质疑现有的存在,相信未来不确定的可能性。
2000年硅谷之劫给企业家的4点经验
- 循序渐进
-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
- 在改进中竞争
- 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然而就像人类天生的弱点一样,我们善于从某次劫难中总结学习经验教训,但是当环境改变、群体狂躁之时,所有的信条都将抛诸脑后,正如黑格尔所说的:
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以上4点经验,放在国内目前的移动互联网热潮中,似乎是个很好惊醒,但是,信条没用。目力所及,你能看到的是媒体大肆宣传的某某创业团队融资多少,90后霸道总裁怎么样,大批充满热情的年轻人义无反顾进入生存率不到1%的移动互联网创业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那1%,但是做的事情却没有多少创造性,社交火,做社交;在线教育火,做在线教育;社区服务火,做社区服务;汽车市场火,做汽车市场...
问题是,创业所创造的独特价值在哪?你提供的app跟市面上竞品的差异性在哪?这正是本书作者彼得.蒂尔所要强调的,我们应该寻找从0到1的垂直改变,而不是从1到N的水平进步。如果你仅仅认为作者仅就这4点经验来谈论企业,那本书就无异于市面大谈特谈的创业书籍了,作者认为以下4点对立面可能正确,那就是:
- 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 坏计划也好过无计划
- 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 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 不要只跟风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
- 不要忽略激烈的竞争市场而只看到自己细微的特色
- 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逃脱竞争,获取垄断地位
垄断企业的特点
- 专利技术
- 技术优势要比竞争对手优秀10倍才可能获得垄断地位,谷歌、亚马孙
- 网络效应
- 产品在网络群组规模尚小时对初级用户已具有价值,Facebook、微信
- 规模经济
- 生成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 品牌优势
- 强势品牌形成垄断,苹果
竞争意识
- 如果你不能把对手打败,那就和对手联合(滴滴和快滴、58和赶集做的正是这码事,接下来,垄断就要宰割羔羊了)
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 占领小市场
- 从非常小的市场起步,忘掉所谓市场分析的大蛋糕,很多时候,在你有限的资金、资源耗尽之前,都没法分到一勺
- 锁定一小群人,引起他们的注意
- 主导利基市场
- 扩展相近市场
- 规避破坏行为
- 长期规划仍然是最重要的,你不能想象一个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者会取得最大的成功
幂次法则
- 一小部分公司完胜其他所有公司,比帕累托效应更为苛刻,只有垄断者才能生存
- 风投中成功的投资回报要超过其他所有对象的总和
- 时机和决策同样遵循幂次法则,某个关键时刻、某个营销策略等
秘密
- 成功的企业基于鲜为人知的秘密创立的
基础决定命运
- 谨慎选择合伙人
- 团队
- CEO是创始人不是政客,低薪促使其创造更多的价值
- 股票报酬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
打造帮派文化
- 公司使命
- 解释为什么你在做别人从未想过要做的重要事情
- 团队
- 价值观、志趣
- 让每个员工与众不同
- 每个员工只专注于一件事情(界定角色,减少矛盾)
营销
- 占领有病毒式营销前景的细分市场,成为定局者
- 将公司推销给媒体是推销给他人的必要前提
创立企业需要回答的7个问题
- 工程问题
- 技术是突破,还是仅仅细微改进?
- 时机问题
- 垄断问题
- 能否在一个利基市场抢占大份额?
- 人员问题
- 有合适的团队吗?
- 销售问题
- 除了创造产品,有没办法销售产品?
- 持久问题
- 秘密问题
- 你发现的是独特的吗?
上面的7个问题,似乎需要补充用户需求,或者是假设在回答这7个问题之前,用户需求已经确认无疑
结论
《从0到1》,能给创业者具体行动上的指导吗?恐怕未必的;观念新颖独特?也不尽然,利用作者的观点来推导作者这本书的意义,相对市面上众多的谈及创业观念的书,该书能否实现0到1的突破?似乎也没有。我们都知道要创新,鄙视山寨,创造全新的格局,寻找BAT的软肋和盲点,甚至放眼全球,做出连硅谷都不曾想过的伟大产品,但可能性几乎为零,沮丧吗?
其实不必,做一个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质疑现有的存在,相信并探索近在眼前但却不为人所知的秘密,总能创造出新的事物,实现0到1的改变。也许,这就是该书的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