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社会热点

闹心的份子钱

2017-02-15  本文已影响105人  喵叽不离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位乡村医生不堪份子钱的重负,在家门口用大红纸贴上公告:除了丧葬、嫁娶,拒绝一切“无事酒”。我立马就想起了我爸,想让他看看,做自己,多痛快!

闹心的份子钱

春节前后是各种宴请的旺季,老爸一个星期领了五张请帖,每桩随份子随个三五百,两千多几顿饭就吃没了,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人家实在肉痛得很!我就不明白,无关紧要的喜宴太多,不想去就不要去了,不来往就不来往,有什么大不了的吗?可老爸总叹着气说,农村地方小,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别人请了不去不好意思。

这不,年初四刚吃完午饭不久,隔壁的叔叔就过来邀爸爸一同去赴宴。可巧,这趟嫁娶的喜酒刚好没有给我爸发帖,他笑嘻嘻地跟叔叔说:“没请我,你们去吧!”然后就跟我说起,因为两年前我结婚的时候没请对方,所以别人这回也没给发帖,又省了几百。不过,我看他的样子并不是嘴上说的的那样,像是松了一口气之余又有点不是滋味。

我们结婚的时候本不想操办婚礼,但熬不过长辈的要求,我只一再跟家人强调,只邀请相熟的亲人朋友。爸爸也看不惯那些借喜事敛财的人,也同意我的做法。为此,他顶住了不少压力,还被别的亲戚训话,就在婚礼之后也听说了不少闲话。

怎么说呢?老家地方小,这个小圈子里见面都是熟人,人情和面子在他们眼里特别重要。你办喜事,不被邀请的人觉得你是看不起他;他办喜事,请了你却不去也是看不起他,人不到,至少钱也要到。随多少份子钱也是你给不给面子的体现,嫌给少了,背后马上就说闲话,可一旦有喜事还是要请你。

闹心的份子钱

家乡的宴请风气越来越浓,排场越来越大,大事小事都要请客吃饭。除了婚丧嫁娶,满月请客,周岁请客,不论是不是整生日都请客,考上大学请客,大学毕业也请客,搬家请客,装修请客,开张请客,新居落成请客,孩子远在几千公里的房子落成也能在老家办上十几桌……每年这样那样的喜宴总要吃上十几二十趟,更别说五一、国庆、春节这些高峰期,有时候一天三桩喜酒,爸妈两人在家都不够去的。

以前人人都穷,一家人很难办好一场喜宴,随份子钱是大伙儿帮助一家人把一件大事给办了,以后轮流着来,互相帮助。现在呢,份子钱这件事变得越来越恶心,变成某些不要脸的有心人敛财的工具,办喜宴就是为了赚钱。农村孩子多,有些家里四五个儿女,订婚、结婚、满月什么的每年都能办上两三场,就算新人不在都没关系,婚宴也照样能办。最近几年,商品房在小城镇兴起,听亲戚闲话说起,还真有一人手里有些余钱,买一套房子办一场宴席,装修都不用回头就卖掉,换个地方再买一套再办一场宴席,每折腾一次都能赚上一两万。老给别人随份子钱的也不服气啊,于是穷尽各种名目办喜宴,试图把这些年给出去的份子钱赚回来。总之,太平年里喜事多,此起彼伏,无穷尽也。

说完畸形的宴请风气,再说说份子钱。几年不见,份子钱已经水涨船高到快要去不起了。在我的印象中,爸妈去吃喜酒的礼金大多是一两百。现在标配都要三百,好一些的五百,再好一些的都要一千起步了。除了因为大家伙儿经济条件好了,手里宽裕之外,我想大多是因为攀比心理,看到别人包五百,你包个两百都不好意思递出去了。曾听说有人因为吃喜酒,给孩子攒的学费都花了,临开学还在东凑西凑借钱交学费。

人逢喜事精神爽,宴请宾客是为了将自己的喜悦分享,同时也希望得到亲友的祝福,实在没必要因为份子钱闹心,将人情变成一种计较。要么就不办,或者简单办,本就是你要请客的,请客肯定是要花钱,总想着不亏本有意思吗?难道就不能大气一点吗?像某些地方的习俗,不收礼金或者将礼金大半退回去给客人,只收取小小心意,这就挺好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