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类知识管理

2021-10-01  本文已影响0人  静能开悟

评价一款好的笔记本或写作软件四个的标准

第一,可以分组分类管理,还有把已分类和未分类区分开。像锤子标签,没有这个功能,这个以后会淘汰,用吾记日记代替。

第二,通过关键词搜索到相关内容。

第三,在电脑端有官网,长时间看手机容易眼疼。

第四,方便编辑,能够区分重点。

第五,有流量推送,可以赚到钱,比如今日头条。

综上所述,亲测有效,推荐使用WPS便签,讯飞文档,飞书,有道云笔记,WPS,简书。

网友推荐的写作软件,目前正在试用

橙瓜:是目前用户比较多的软件,很多大神作者都在用。在里面还有交流社区,讨论情节什么的。同样具有拼字功能。

口袋写作: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安静的码字的话,那么口袋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增加下一章节的时候,不会自动排序下一章,这一点不太好。

应用类知识管理的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收集,利用碎片化时间收集。

第二个阶段,整理,把知识分类处理,搜索相关知识+自己的实践记录。

第三个阶段,输出,经验总结类的心得体会文章。

第四个阶段,文档,“以教为学”检测掌握度。

第五个阶段,刻意练习,把理性训练成直觉。

知识和经验如何有效的沉淀和传承?SECI理论模型

知识共有两类知识,一类是显性知识,一类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的是我们可以书面记录下来的知识。隐性知识是信念、直觉、思维等这些内容。这两类知识相互转化,就会形成了有四种基本的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潜移默化,潜移默化指的是从隐性知识转移到隐性知识,常见的状况就是师傅带徒弟,通过相互地模仿学习,交流,口传心授等掌握的某项技能。

第二种情况是外化,外化指的是从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很多企业会对知识经验的萃取,把很多内部的经验,原本在高手头脑里面的经验把它通过整理访谈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

第三个阶段是综合汇总,显性知识发扬广大,或者知识迁移。

第四个阶段是内化,从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典型的代表就是企业文化,原本是显性的,通过宣传的方式使得很多人员工践行企业的文化。文化分为知识和行为习惯,但是最重要的是行为习惯。

如果某一个知识,老师没有讲,它属于隐性知识,而且它又是自己的思维盲区,那么照着去做的话,可能掉到坑里去。有些知识这辈子用不上,也不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就没必要花时间去学习了。

华为的知识管理

除了技术共享以外,华为非常注重经验共享。有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日本企业,以前的产品是合格的,可以被免检验收,后来却是不合格的,检查以后发现不合格的原因是零件上有一个毛刺。以前品质管理的老员工,总是每次把毛刺搓掉,这个零件就很好了,产品就发走了。但他没有交代给人,在他退休以后零件就不合格了,这是典型的经验不共享的案例。华为要求所有人都要把自己的经验或教训告诉别人。

这些年华为公司在进军海外市场的时候,遭遇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每个海外市场负责人头疼的事情。毕竟海外市场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都与国内完全不同,加上加上很多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比较突出,无形中增加了市场开发的难度。由于每次开拓市场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很多人觉得很辛苦,一些管理者产生出了离开非洲的想法。2013年有人提出了一种设想,既然公司每次开拓市场都像是在做斗争一样,为什么不在过往的工作经验中借鉴一些方法或模式,从而有效降低新市场开发的难度。

有人想到了非洲某国家,是华为公司最难啃的一块骨头。这个国家面临诸多问题,开发的难度非常大。可是华为当年还是成功占领了这个市场。因此有人觉得既然这样的市场被攻取了,还有什么市场拿不下来?华为公司专门派人飞往非洲,然后将拿下该国市场的经验,刻意地做了一些分析和总结,尤其是一些有效的,可借鉴的信息被专门整理出来。为了更好的拿出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公司还拍了视频,将整个项目的实施背景、实施方法、实施效果完整呈现出来。更加重要的是从华为对拿下该国市场经验的知识切割开始,公司渐渐形成了一个经验积累,整理,分析和应用的习惯。如果讲华为的这种做法进行总结,可以看成是一种知识管理的方法。

任正非一直主张大家要主动学习,要尽可能的多吸收知识,要从各个方面来汲取营养,其中也包括从其他人手中获得经验。任正非说,我们要把经验写出来,年轻人看了案例,上战场再对比一次就升华了。现在你们要善于把经验写成案例,否则做完了,经验还只停留在一个人的脑子里,没有传承下去。

要将知识管理应用到工作当中去,知识管理的价值核心在于应用,任何没有应用场景的知识都是无意义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