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2022.11.26
书名:一生自在
作者:季羡林
出版机构: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8
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文学家、国学大师、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季老曾说,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他一生与猫为伴,醉心学问,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
季老一生顺应本心,不为外物所扰,愿这份自在和坚持,分给每一位同路人。
内容简介:《一生自在》一书,是一本体现季羡林在智慧的作品。全书共有五章,分别是“书卷伴青灯,足以慰平生”---关于读书启蒙的书中自在;“从容坦荡,心装万物”---关于处世智慧的人间自在;“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关于心胸豁达的心境自在;“见识天地,遇见自己”--关于海外求学的人身自在;“与其完满,不如自在”--关于了悟人生的生命自在。季老望九之年谈人生,告诉每一位在人生旅途中孤独行走的旅客,;人生好的状态就是活得坦荡、清醒、自在。
第一章:书卷伴青灯,足以慰风尘
1、只要心有所感,就如骨鲠在喉,一吐为快,往往写一些可以算是散文一类的东西。
2、人类千百年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
3、读什么样的书呢?自己专业的书当然要读,这不在话下,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也应该“随便翻翻。”知识面越广越好,否则,很容易变成鼠目寸光的人。不利于生存竞争,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会被大时代所抛弃。
第二章;从容坦荡,心装万物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一真情实意相待,不容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为有不为。
4、我们须“适应”,但不能“迁就”
5、一个人遇到疑难,主要靠自己来解决,首先在思想上解决了,然后才能见诸行动,别人的点醒有时候也起作用。
6、缘分和命运可信不可信,不能全信,又不可不信,信缘分和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尽人事而听天命。
7、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头昏昏,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
8、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第三章: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1、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压力。
2、自然规律,人类是无能为力的,我们今天知道,不但人类是这样,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始有终,无一例外。“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办法。
3、一寸光阴不可轻
4、积七八十年之经验,得到下面的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天资是有“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是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5、代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标志着变化,它标志着进步,它标志着社会的演化,它标志着人类的前进,不管你是否愿意,它总是要存在的,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还是存在.
6、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第四章:见识天地,遇见自己
1、比如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郭沫若、鲁迅等等,都没有什么博士头衔,但都会在学术史上有地位,这一点我史知道的,可这些人都是不平凡的天才,博士头衔对他们毫无用处。但我扪心自问,自己并不是这种人,我从不把自己估计过高,我甘愿当一个平凡人,而一个平凡的人,如果没有金光闪闪的博士头衔,则在抢夺饭碗的搏斗中必然是个失败者。
2、在及其困难的环境终,人生乐趣仍然是有的,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绝不会只有痛苦。
第五章:与其完满,不如自在
1、鲁迅先生说过;“人地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2、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3、《人生箴言》的第一段话,就值得我们细细的玩味;我认为人生终不能没有爽朗的笑声。第二段;我希望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终保持不断创造新事物的创造性和为人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社会性。这是多么积极的人生态度,真可以振聋发聩。
4、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燥;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5、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