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

《起跑线》 | 阶层固化下的中产教育焦虑

2018-04-08  本文已影响72人  沁可

沁可|心理咨询师

《起跑线》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用喜剧的方式,在娱乐中引出现实的社会问题,是印度电影值得称道的地方!

新鲜上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讲述的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地送孩子进名校。影片中的男女主角拉吉和米塔夫妻是开着一家时装店的中产阶层家庭,拉吉还是一个爱妻的“猫爸”,对妻子的要求几乎百依百应,在妻子的要求下,拉吉和米塔搬去了学区房的富人区。他们尽管想融入上流社会,可他们是开时装店、说印地语而非英语的中产阶级,根本就无法恰如其分融入上层阶级。

每次面临入学的情况事有不逮,妻子米塔一抓狂,就会开始哭泣着碎碎念:孩子念不到好的幼儿园,就进不了好的中学,进不了好的中学就不能考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就不能直入大的外企找一个好工作,这样的话孩子就被社会嫌弃,那孩子就会崩溃,然后孩子就会学坏,就会吸毒……

作为喜剧的滑稽之处就是一对富裕的父母怎么用奇葩的方法,为了孩子能够进入私立学校使尽招数,先是为了学区房挤进上流阶层,又为了招生名额混入底层贫苦生活,让人哭笑不得。后面发生的故事围绕着这个“贫困招生通道”展开,几经波折最终送女儿进入这所顶尖的私立学校。

最后的结果,就不在此剧透了,建议家有学童的爸妈,去影院看吧!

我们当然都很熟悉这句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个起跑线就是指给孩子的教育,看起来,中国和印度成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冲突,都面临类似的问题。

好的电影,总是会引发我们更深一层的反思,《起跑线》引发了对教育资源的反思的同时,还有一个核心的问题是阶层固化,焦虑的父母们,如何带孩子挤进通往上升一个阶级的人满为患的列车?

不可否认,在不尽如意的教育体制下,孩子们面前的确是有着一条起跑线,但人生并不是一起跑步比赛,就算是一场跑步比赛,也是一场拉长时间线的马拉松,真正要带领孩子赢得的,是超越自己的胜利,从这个意义来说,教育的本质,更在于家庭教育,人品教育,人格完善与完整的教育,这才是在孩子的性格养成和人生走向上划下的“起跑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