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和努力,到底哪个更重要?
选择和努力,到底哪个更重要?
相信这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职业规划师,我对这个问题更是进行过非常深入的思考。
我曾经百度“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找到相关结果约6,200,000个;再百度“努力比选择更重要”,找到相关结果约6,340,000个——仅从搜索结果来看,人们对这两者的支持率似乎是相持不下、旗鼓相当。
选择和努力,到底哪个更重要?
看来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不努力,无选择
曾经有网友来信给我,说自己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系列测评,他做了好几遍,但还是没有办法通过测评来判断自己适合做什么。因为不仅同一个测评不同时间做结果不一样,不同的测评最后做出来的结果也互相矛盾,让他无所适从。工作三年,他换了三份工作,可还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他不想浪费自己的青春,感到很苦恼,希望得到我的帮助。
类似这样的邮件我收到过很多。这位网友毕业刚刚三年,就换了三份工作。在他看来,似乎不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在“浪费青春”,所以,他一遍遍地做测试,也一次次地换工作,而且还“跨行业跨岗位”地换——这必然导致他在哪行哪业都缺乏足够的积累,也看不到上升的空间,最终只能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尽管我很理解这位网友的苦恼,不过,在我看来,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选择真的谈不上那么重要——因为这时你可以有的选择实在非常有限:再怎么跳槽,无非是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上从事辅助性、助理性的工作而已。
许多事业发展的“好”机会,是只有在你努力拼搏之后才有可能出现并获得的。
此外,初入职场,你把握机会的能力也同样不足。即使你运气好,侥幸碰到了“好”机会,以你的经验、能力和水平,只怕也很难HOLD住。
曾获世界洲际小姐国际总决赛季军,创立马咏梅文化传播公司的马咏梅女士,其人生经历对此做了最好的注解——
马咏梅17岁中专毕业时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一家贸易公司当一名保洁员,后来进入一家烟草公司成为一名专职促销小姐。那时的她,尽管怀揣着自小要当“中国小姐”的梦想,却根本没有什么可能的入行渠道,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职业选择机会,只能先图生存再求发展。
由于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打工几年积累了一些资金之后,马咏梅只身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英语,同时修读首都经贸大学对外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自考本科。
经过三年苦读,马咏梅顺利获得本科文凭,回到深圳成为一名专职模特,并坚持在“选美”的路上一次次跌倒又站起。
经过长达10年的顽强拼搏和努力奋斗,2003年,26岁的马咏梅终于一举夺得第32届环球洲际小姐世界总决赛季军。
自此,命运之神开始向她展露笑脸,她拥有了众多的事业发展机会:
2003年11月担任江苏卫视靓妆频道《美女心得》节目主持人;2004年5月被江苏省希望工程聘请为爱心大使;2004年6月被WBO(世界选美组织)任命为中国唯一合法国际执行理事;2005年创立马咏梅文化传播公司并自任董事长;2006年出版自己的长篇励志自传《第3张参赛证》……
很显然,正是因为毕业后10年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和努力奋斗,马咏梅才得以在后来拥有众多的事业发展机会。如果她当时就笃信“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断跳来跳去只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只怕她终生都只能在保洁员或促销小姐等类似职业中纠结、徘徊。
所以说,在目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你,与其花很多时候纠结如何选择、选什么,还不如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干好手头的工作,慢慢积累自己的职场经验、能力和人脉——在选择不多的情况下,只有先努力过了,你才可能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明性格,智选择
当你在职场努力打拼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经验、能力和人脉积累之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会面临很多不同的事业发展机会。此时,选择就显得比努力更重要了,因为不同领域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完全不同,你对它们的兴趣和热情也必然天差地远,多年以后你在这些领域的成就也很可能有天渊之别。
因此之故,乔布斯乔帮主才会这样忠告我们:
“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那么,这时的我们又该怎样选择呢?怎么做才算是“跟随自己的心”呢?
乔帮主给出的答案是:“继续寻找,不要放弃”,也就是一个一个去尝试,一个行业了解一段时间,一个岗位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了,总会找到——
理论上这当然是可能的,但显然在现实中基本行不通:世界上的职业成千上万,每个人的人生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去一一“试错”?即使有时间去试错,又怎么可能各行各业都能找到入职的机会?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快速、准确、方便地弄清楚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向呢?
建立在荣格的心理类型学说基础上的MBTI性格测评,由于探讨的是一个人最本能、最自然的,先天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和后天的成长环境关系不大,因此非常适合我们认识自己,并据此进行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
我在《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一书中提到的学生小草(化名),毕业后首先从事的是会计工作,后来转行做管理咨询,并最终在咨询顾问这个岗位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10年时间,小草从最基层的SAP顾问,一路做到了高级SAP顾问、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
小草的职业转换和职业生涯发展为什么能够顺利和成功,其背后的密码就在于她的MBTI性格类型。
经过测评和交流确认,小草的MBTI性格类型是非常典型的ESFJ(外倾、感觉、情感和判断)主人型。这种类型的人一般都比较现实,讲求实际、实事求是和安排有序,同时小心谨慎,恪守自己的责任与承诺,还非常细心,能记住重要的事实和细节。这些特点都是一个合格的会计所不可或缺的,所以小草在最初从事会计工作时能够很快上手,并做得非常出色。
同时,由于ESFJ型人高度重视和睦的关系,倾向于把同别人的关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他们往往健谈、受人欢迎、有礼貌、渴望取悦他人。他们不辞劳苦地帮助他人,尤其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他们格外积极活跃。
ESFJ型人的这些特点使得小草本能地会对客服、顾问等这些需要经常与人打交道,同时能够直接帮助人的工作感兴趣。这也是她后来为什么会转行做咨询顾问的原因之一,只是她本人当时可能没有意识到罢了。
如果小草不是ESFJ主人型,而是同样能够胜任财务工作的ISTJ公务型,她这样转行有可能会失败,因为ISTJ型人相对来说冷漠、刻板一些,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做好一线的服务、咨询类工作。
更加重要的是,如果小草如果没有前面几年在会计岗位上扎扎实实的努力,她也很难成功转型:就我所知,小草毕业那年,SAP顾问这个岗位基本上是不招应届本科生的,她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就算勉强进入了,缺乏一线会计工作经验的她也很难胜任工作,更别谈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的生涯规划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必须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成为最适合的你自己,而不是盲目效仿别人的做法。
虽然唐骏说他的成功可以复制,但深入学习了MBTI之后,我坚定相信:
没有人的成功可以复制。
做自己,不盲从
在6月8日发布的《我为什么从工作了21年的“985”高校辞职》一文中,我大略总结了一下自己辞职的客观原因。
其实,我之所以选择辞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主观原因:
因为我听见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作为一名认证MBTI性格分析师,一个典型的ENFP型人,尽管很多时候我表现得非常内敛、低调,但在内心深处,我很清楚地知道:
总有一天,我会跟随自己的心,做一个真正的ENFP,勇敢秀自己,不走寻常路。
ENFP型的人充满热情和新思想。他们乐观、自然、富有创造性和自信,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和对可能性的强烈感受。
ENFP型的人,生活是激动人心的戏剧。ENFP型的人对可能性很感兴趣,所以他们了解所有事物中的深远意义。他们具有洞察力,是热情的观察者,注意常规以外的任何事物。
ENFP型的人不墨守成规,善于发现做事情的新方法,为思想或行为开辟新道路,并保持它们的开放。在完成新颖想法的过程中,ENFP型的人依赖冲动的能量。他们有大量的主动性,认为问题令人兴奋。他们也从周围其他人中得到能量,把自己的才能与别人的力量成功地结合在一起。
ENFP型的人具有魅力、充满生机。他们待人热情、彬彬有礼、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他们具有出色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常常关心他人的发展。
——《百度百科:ENFP》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年龄越大,对这八个字的体会也就越深。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龄越大,对这十个字的体会也就越深。
在此,请允许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视角,郑重地提醒你:
我本人在今年4月18日的辞职选择,既是基于对自身性格的深刻了解,同时也是建立在前面21年职业生涯的不懈努力之上。
如果你不是ENFP,如果你没有像我一样,在类似生涯规划这样的专业领域,有过扎实的努力和积累,请你慎重效仿。
再强调一遍:
每个人的生涯规划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必须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成为最适合的你自己,而不是盲目效仿别人的做法。
综上所述,其实选择和努力,并不是简单的谁比谁更重要的关系,而是因时因地而异的:
有些情况下,选择比努力重要;有些情况下,努力比选择重要。
当你能力不够而导致选择不足或选择不够好时,努力比选择更重要;当你有能力选择、并且有很多选择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套用一首诗来说,就是:
少壮不努力,老大无选择;
要想选择多,努力不可少。
少壮已努力,选择更重要;
要想选择好,性格须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