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瞻瞻7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2020-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格时间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75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道德经 . 第六十八章》

善于担当将帅的人,不崇尚武力;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直接交战;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态度谦下。

本章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在讲用兵之道,沉静下来体会是老子借用兵之法具体展开其“道济天下”的辩证思想。退而言之,即使是兵法战略 的 最高准则也是顺应“天地之道”。

老子说领兵之将帅若能做到“不武、不怒、不与、为之下”,则将战无不胜。这一切的背后,都要归结为 “不争之德”在兵法上的应用。在这里“不争之德”是指“取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这道家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

《孙子兵法• 火攻篇》有言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意思是说,国君不可因一时之怒而发起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之怒而出兵作战。这一军事思想与老子在本章里所讲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

清初诗人吴伟业曾有诗云,“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历史上明将吴三桂是否真的为了名妓陈圆圆,而叛降清廷,早已无从考究。

但那“冲冠一怒”的典故,却始终警醒着世人,一旦情绪失控,就会失去冷静,带来事与愿违,甚至无法挽回的遗憾。

在《论语 . 子罕篇》中,孔子告诫弟子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说,我潜心修养力图杜绝以下四个缺点,不意气用事,不坚持己见,不顽固拘泥,不自我膨胀。可见儒道两家在内修方面,是有着许多相通之处的。

老子本章以“兵法”为喻,提醒我们在陪伴孩童人格修养的过程中,需注重以下三点,做人需谦和,不武;处事需平和,不怒,待人需柔和,“上善若水”而善为下。

正所谓“不能胜寸心,安可言苍穹”。谦和如玉,平和若朴,柔和似水,这不正是是古往今来,理想君子的美妙状态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