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写文章,让人潸然泪下!
文:佳淇
我们都知道,好的文章不仅仅是让人赏心悦目,那些文字更会触动人的心弦,撩拨你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优秀作品应该既有情有景,又有理,直击人心又具有永恒魅力。值得好好品读学习。
如果你经常用心去品读和拆解经典作品,就会发现,让人动容的文章,要么是夹叙夹议,抒发情怀,要么借着环境的烘托,展现人物的变化,要么放大时空,刻画感人的细节。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几种方法应该怎样运用
01
叙议结合引爆共鸣
这类组合写法,多用在散文小说,观点文、故事文、评论文等。既亮出观点又简明陈述事实,辅以情感打动人心。事实与道理相行不悖,观点与情感相得益彰。
来读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的这一段。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
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末,钟书去世。
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现在只剩下我一人。我清醒看到以前当作“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地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读着,我们会发现,有些观点是活脱脱从心底生出来的。
就像杨绛这一句“人间不会由单纯的快乐”,这是经历多少悲欢离合,才会情不自禁道出来呀。
经历战乱和文革,杨绛和钱钟书堪称饱经风霜。
到了晚年,本以为可以安生。事实上是,拖着病体,作着抗争。
屋漏偏逢连夜雨,女儿去世,丈夫去世,杨绛一人孤苦伶仃。
所以这一句“我们三人就此走散了。”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把生命的无常看得日常化。
生离死别本应痛苦万分,可杨绛看透了,知道这是必然规律,于是当作寻常对待。却越是这样的心态,越痛。也更触动人心!
接下来的引用,甚是恰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亲情、爱情、友情,再美好,可是不能长存,就像绚丽夺目的彩云只是昙花一现,晶莹靓丽的琉璃却容易破碎。
这种清醒,是多么心痛的清醒。李白说“我愿长醉不复醒”,看样子也是一种彻悟。
最后一句,我还在寻觅归途。读来,简直声泪俱下。明明已经是孤苦一人,却说我在寻觅归途,这是在找寻逝去的亲人,期盼在另一世界重逢。
感情之真挚,心意之拳拳,无以复加。
读完这段话,我终于明白晏几道的词句“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不是做作,是真心话。
02
环境烘托反衬人物
常读著作的人都会发现,环境和人物,可以说是作品中的两大核心和灵魂。很多作品中,我们见到在表现人物时,着墨点却注重在描写环境上。这就是一个很常见的写作技巧——以环境烘托来反衬人物性格。
这多用在散文,小说,或者故事文上。用场景来更加突显人物特点,不仅让人物更形象更突出,也会引发强烈的共鸣。场景,人物,感情巧妙融合,相得益彰。
以下这一段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就是经典之作。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
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看不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拥挤不堪街市与清炉冷灶形成强烈对比。
除夕,街市上热闹非凡,可家中的母亲却孤孤零零,无人陪伴。仔细想想,能不落泪吗?
可以看到,作者通过“清炉冷灶”一个词,就把母亲形单影只的形象地烘托出来了。
接着,表情变化,从“笑了”到“愣住了”,内心有多大的失落。
本以为儿子能陪自己好好过年,可迫于生计还得回校,短暂的温暖即刻消失,能不伤怀吗?
可母亲内心深处的理性马上被唤醒,“去吧,小子!”这一句真把人喊哭了。
天下父母永远能理解孩子的难处,可儿女未必能同样对待。
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今一也。
“街上还是那么热闹”这一处环境描写,并非可有可无。一方面,反衬出母亲又回到了冷冷清清一个人的孤单中;另一方面,渲染“我”内心的无法平静。
我的小说《红线法戟》中,也有多次运用这种环境反衬人物的写法。
万家灯火团圆时,从超市到小区,处处张灯结彩。
民警张伟匆匆赶到家,“爸爸!”女儿飞一般扑进他怀里,一大一小两朵浪花抱一起转了好几圈。
妻子笑眯眯地端上热饭热菜,特地开了一瓶红酒:“咱也喝点。”“好!”透明的高脚杯一会儿升上来一股红色的浪潮,微微晃动。
“喂?爱民路17号?……好,我马上过来!”
女儿和妻子的笑容僵住了,片刻,回过神来。张伟开门时,妻子已将黑色大衣披在他肩上。“等我回来!”朝女儿做了个鬼脸,他直奔17号而去。
03
放大时空聚焦细节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在写作中,注重细节描写也有着很大重要性。从文学及影视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人物还是情节,很多时候细节与时间,空间有着紧密联系。
所以,适当放大时空,更多聚焦细节,以此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也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
比如,张爱玲在《爱》中写到: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做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 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很多人都只记得“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这一句了。
也因为这一句的确深情而且精致。
但前面讲述女子的身世遭遇,却不可忽略。
一个美好的女子,竟然被自己的亲眷拐卖,接着又几次三番被转卖。
美好的爱情还没开始,就成了罪恶世界的牺牲品。何等可悲可怜!
但可贵的是,这位女子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放弃美好爱情的留恋。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后面的金句,点亮了整段话。
千万人之中,这是滚滚红尘;千万年之中,这是广袤时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这就是缘分。
两个“千万”形成对称美。可是,最后却只能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这是落差美。
有缘无份,铭记着美好记忆。令人潸然泪下!
张爱玲这句子写得真是用心,先放大整个时空,让读者觉得这爱情来得太不容易,然后把笔墨聚焦在细节上,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爱情在诺大的时空中被轻视,被缩小,被搁浅……
扎心!
今年郑州的天灾之后,我写下了这样一段: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车车救援物资,火速赶往受灾地区。
跨越千山万水,跨越大江南北,每一份爱心都汇聚成一碗碗热腾腾的面、一瓶瓶甘甜的饮用水、一份份可口的面包……
你不知道我是谁,你却知道我为了谁。
你在乡村,在街道,在小区,都不妨碍我轻轻说一句:“安心吃吧,我们是一家,永远的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