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通注(2)

2024-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真老实人_425a

【卷一·二】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杨诚斋,即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登进士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病逝。获赠光禄大夫,谥“文节”。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格调,音gé diào,此处指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今详格调句法,甚类生前之作。”《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高低紧慢按宫商,轻重疾徐依格调。”清·戴名世《序》:“即有一二能者,不过指摘声病,讲求格调。”格调,亦有人的风格或品格;格式、式样;风貌、景象等意思。

风趣,音fēng qù。释义:1、指风格志趣。2、情趣,风味。3、犹风韵。4、幽默诙谐。“风趣”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其内涵多指风尚志趣,也可指风味情趣。南朝·梁·沈约《与约法师书悼周舍》:“周中书风趣高奇,志托夷远。”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戴逵》:“情韵连绵,风趣巧拔。”它作为美学范畴确立在宋代,宋以后文论家对“风趣”展开了理论探讨。出自《辞海》中解释为:风尚志趣,也指风味情趣,后多指语言、文章幽默诙谐的趣味。

腔口,音qiāng kǒu,方言,腔调的意思。腔,本指音乐、歌曲或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子,亦指诗词文章的声律格调。在方言中,指口音、腔调。周立波《张满贞》:“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对哪一个讲话,都使用这同样的腔口。”李劼人《天魔舞》第一章:“那你是眉山人了!可你的腔口又不像。”腔口,在本条诗话中,意谓固定的格式。

性灵,音xìng líng,意思是内心世界。泛指精神、思想、情感。《晋书·乐志上》:“夫性灵之表,不知所以发於咏歌;感动之端,不知所以关於手足。”唐·孟郊《怨别》诗:“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清·秋瑾《精卫石》弹词第一回:“只有英雄忠义辈,肉身虽死性灵存。”《南史》卷七十二:“大则宪章典诰,小则申抒性灵。”

性情,音xìng qíng,指人的禀性和气质;性格,脾气。《易·乾》:“利贞者,性情也。”孔颖达疏:“性者,天生之质,正而不邪;情者,性之欲也。”唐·元稹《遣行》诗之九:“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南朝·梁·锺嵘《诗品·总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清·顾炎武《日知录·古人用韵无过十字》:“诗主性情,不贵奇巧。”

格律,音gé lǜ,即诗词格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格,通俗来讲就是格式、格局,主形;律,即音律,主韵。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诗、赋、词、曲等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外国诗歌也有自己的格律。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则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

三百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篇数,也是《诗经》的代称。《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到这个名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用的也是这个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三百一十一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劳人,音láo rén,释义:1、忧伤之人。《诗·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马瑞辰通释:“高诱《淮南子》注:‘劳,忧也。’‘劳人’即忧人也。”2、劳苦之人。《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己亥,罢洛阳、京兆进苑囿瓜菓,悯劳人也。”宋·梅尧臣《秦始皇驰道》诗:“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脩。”

思妇,音sī fù,释义:1、怀念远行丈夫的妇人。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东南有思妇,长叹充幽闼。”宋·陆游《军中杂歌》之八:“征人楼上看太白,思妇城南迎紫姑。”2、鸟名。《文选·宋玉<高唐赋>》:“姊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 李善注引郭璞曰:“思妇,亦鸟名也。”

率意,音shuài yì,意思是悉心尽意,随意,轻率,肆意,直率,按照本意。指任由自己心性,悉心尽意的意思。《汉书·文帝纪》:“率意思远,无有所隐。”王先谦补注:“率无极意,元成纪多言悉意是也。悉、率双声,故字变为率耳。”晋·陆机《文赋》:“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唐·刘知几《史通·忤时》:“乃知此处伯度,是李非杜也。注书不可率意如此。”

皋,即皋陶,音gāo yáo,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曾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士”,以正直闻名天下,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是与尧、舜、大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葬之于六(lù),禹据其功德,封皋陶后裔于英、六一带(今安徽六安地区),故亦被尊为六安国始祖。皋陶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和大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禹,即大禹,音dà yǔ,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在诸侯的拥戴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为夏,分封丹朱(尧的儿子)于唐国,分封商均(舜的儿子)于虞国。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后人称为夏禹,成为上古时代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奠定夏朝,后人尊称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仍存禹庙、禹陵、禹祠。

国风,《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华夏族民间诗歌。是《诗经》中的精华。其主要内容,表达了庶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讴歌了劳动;表现爱国情操;记录王公贵族生活行为;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

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包括《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合称“二雅”。《雅》诗大部分是奴隶主贵族上层社会举行各种典礼或宴会时演唱的乐歌。《小雅》的大部分作品出自各级贵族之手,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民间歌谣,《大雅》几乎全是贵族作品。《雅》诗一般篇幅都较长,句法、用韵都较整齐,布局谨严,组织完密。语言一般不如《风》诗通俗易懂,且多抽象议论。在风格上,《雅》诗庄重而舒缓,表现出典重文雅的特色。

颂,《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合称“三颂”。《颂》主要是周王和诸侯用于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乐歌,其内容多宣扬天命,赞颂祖先的功德。《颂》诗多空洞抽象的说教,缺乏形象性和韵律美,也极少运用比、兴手法。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故有“许浑千首湿”之称。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