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晚餐》观后感
或许是原著和电影所向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原著更具现实意义,而电影更具浪漫色彩。不论是电影或是原著切入点不同,给观众所展现的,所表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毕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已。
6人晚餐。各怀心思。各自有各自的矛盾。苏琴对情感的精神忠贞却最终对现实迁就。晓白渴望拥有家的温暖。晓蓝试图改变命运。丁成功坚守梦想而放手感情。丁伯刚活的最清醒却装的最糊涂。反而没心没肺的珍珍相比来讲活的算最自在。不过这些在电影里面可能是由于时长的限制,无法讲清楚所有人内心的矛盾与偏执。而影片从晓蓝和丁成功之间的作为切入点。相比之下。其他的人着墨太浅。剪辑节奏偏快。未看过原著的人对有些场景转换云里雾里。
影片中,不管是邬君梅老师和吴刚老师,窦骁、钧甯的演技都是有目共睹的。在餐桌上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互相猜忌、沉默。只有筷子碰到锅碗时候的特写声音。在整个晚餐中,只有丁伯刚试图去缓解餐桌上气氛的尴尬。 不论是第一次的聚餐。甚至最后一次聚餐。其实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预见。林家和丁家不论是生活交际圈还是各方面。其实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然而偏偏却误打误撞凑在了一起。
我所理解的情感是:在时代变迁下,人们所经历的痛苦和磨难,有的人选择随波逐流,有的人选择不忘初心。不论是选择那种,生活还是会继续前行。
生命的狡黠,在于彼处象牙,此处鱼刺。
于电影改编而言,似乎太过小格局了。那种沉重的矛盾感并没有展现出来。可能有点小遗憾吧。
不论是他做钳工时候给他的荣誉,还是丁成功小时候的神童事迹,他一直困囿于过去。软弱的性格最终选择了逃避。电影里面珍珍结婚的场景,他故作失忆去寻找苏琴,苏琴拉他手的那一刻,那个眼神真的绝了。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吧。所以也算是对他卧轨轻生的悲情式结局做了一个铺垫。也算是属于他的那个时代的一个终结吧。
关于丁成功和晓蓝。其实注定是个悲剧结尾。然而结局给了他们两个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甚至过程也算是浪漫色彩化了。一个阳刚帅气,一个倔强美丽。加上人设。看着就是一对很养眼的组合啊。(阿西吧。老夫的少女心沉浸在晓蓝的盛世美颜中)不过,也不能忽略他们两个的背景。一个是知识分子出生,而一个是工人出身。这样的一种文化、阶级不一样的两个人。一个外表顺从母亲,内心却叛逆。一个外表阳刚,其实内心是软弱的。两个人都失去过最亲的人。丁成功就像晓蓝内心深处那个被隐藏的自己。他们相遇也是戏剧性的。然后一步一步走进彼此的内心。这份情感是坚定的,同时也是脆弱的(没有任何物质基础的情感)。由于丁成功的内心深处的自卑,最终还是决定留在厂区,放手成全。虽然他爱她,虽然她也爱他。他们的感情就像玻璃那样透明、纯洁、干净。但却看得见摸不着,不真实。
结婚以后的晓蓝。因为一开始的情感就是纯物质的。所以自然谈不上幸福。晓蓝一开始虽然就不属于旧厂区的。但是一个人在物质社会待久了以后,会越来越迷失自己的。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晓蓝会怀念丁成功。也会怀念十字街单纯的时光。至少暂时快乐过。至少是毫无欲望的。往往痛苦和快乐总是交替出现的。
晓蓝在随波逐流与回归初心,最终选择了后者。所以她回去找丁成功。
至于晓白的戏份,在电影里面着墨太浅。所以也不知道该写什么了。
单独说说晓蓝的part。剧里面最喜欢的就是每个不同时期的晓蓝了。一是颜值(pia)。二是演技。至少她给我的每个时期感觉都是不同的。而且重点是。钧甯把晓蓝那股子倔演出来了。可能钧甯骨子里是属于这样的人的。她和晓蓝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放弃什么的。上学的时候,晓蓝想离开厂区,改变命运。凭借她的努力那股子倔强做到了。还是后来的婚姻。她原本可以就这样好好保持这样的生活。不顾家里反对。最后还是放弃她目前所安逸的生活,去追求一种未知(当然后面是什么都没那么重要了)。如果换作生活中。一大部分都是得过且过吧。可能电影有些东西并没有完整表达出来。但是钧甯却把晓蓝这个角色演活了。当然不是十全十美的。她还有更大的空间进步。如果按照我想象中的晓蓝,前期应该还可以再收敛一点。因为晓蓝一开始有一股傲劲。性格上对感情不会是太主动的那种。咳咳。这个纯属就是写个自己mark的了。
最后,借用钧甯的一句话。个人认为很适合她所演绎的晓蓝这个角色。
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也是一种选择
恩。我是爱晓蓝的。
写于2017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