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论幼学》原文及翻译(第二部分)
学习古文的方法之一,就是翻译古文。我先说明下:我很想知道梁启超先生是怎么看待幼儿教育的,可是苦于网上没有《论幼学》的译文,只能自己动手了。
此次翻译有几个难处,其一,古文和现代汉语有区别的,很多语法文字现代少用了,这篇翻译也只是大概意思,不能作为严谨的译文参考;其二,梁启超先生的文章遣词用字非常肆意,很多地方我也只是揣摩着来译;其三,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有其个人的风格,情感丰富,激情澎湃,所以我译的时候也尽量模仿先生的语调。
希望有精通文言文的能指出我译不对的地方。
古之教学者,不可得见矣。顾其为道,散见于七十子后学所记者,若曲礼,若少仪,若保傅,若学记,若文王世子,若弟子职。何其详也?吾未克游西域,观于其塾与其学究。顾尝求之于其书,闻之于其人。其与今日之中国,何相反也。其为道也,先识字,次辨训,次造句,次成文,不躐等①也。识字之始,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必教以天文地学浅理,如演戏法②,童子所乐知也;必教以古今杂事,如说鼓词,童子所乐闻也;必教以数国语言,童子舌本未强,易于学也;必教以算,百业所必用也,多为歌谣,易于上口也,多为俗语,易于索解也;必习音乐,使无厌苦,且和其血气也;必习体操,强其筋骨,且使人人可为兵也。日授学不过三时③,使无太劳,致畏难也。不妄施扑教④,使无伤脑气,且养其廉耻也。父母不得溺爱荒学,使无弃材也。学究必由师范学堂,使习于教术,深知其意也。故西童出就外傅,四年之间,其欲为士者,即可以入中学,仞专门以名其家;其欲为农若工若商若兵者,亦可以略识天地人物之理,中外古今之迹,其学足以为仰事俯畜之用,稍加阅历,而即可以致富贵。故用力少而畜德多,数岁之功而毕世受其用也。
中国则不然。未尝识字,而即授之以经。未尝辨训,未尝造句,而即强之为文。开塾未及一月,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之语,腾跃于口,洋溢于耳。⑤夫记者明揭之曰《大学》之道,今乃骤以施之乳臭小儿。何为也?明德二字,汉儒据《尔雅》,宋贤袭佛典,动数千言,未能悬解。今执负床之孙而语之,彼乌知其作何状也。夫《大学》之道,至于平天下;《中庸》之德,极于无声臭。此岂数龄之学童所克有事也。今之教者,其姑以授之,而希冀其万一能解也,则是大愚也。知其必不能解,而犹然授之,是驱其子弟,使以学为苦而疾其师也。
译文
古代从事教育的人,现在见不到了。但是他的教学内容,可以零星的在孔子七十二门生及其他弟子记录的典籍中看到。如《曲礼》、如《少仪》、如《保傅》,如《学记》、如《文王世子》、如《弟子职》。你看,多详细啊?我没去西方观察过他们的学校和老师。但我常看他们的书和听他们的人说,他们的教育和当今中国有什么相反的地方。他们的教学内容是这样的:先教识字,再讲解区别,然后造句,接着写作文,不会不按次序来教。
识字的第一步,必拿眼前事物教起,越简单越好;还会用有趣的方法教小孩子天文地理小知识,让孩子喜欢上这些知识;还会用孩子喜欢的曲艺形式教从古到今的故事;还会在小孩子语言习惯未养成的时候,教各个国家的语言,这样,利于他们学习;还会教工作需要用到的算数,这些算数很多都是歌谣,容易读诵,很多都是俗语,便于记忆;还会教音乐,让孩子生活多点乐趣,培养情感;还会练习体操,强身健体,使他们每个人拥有军人的体质。每天学习不超过三小时,让孩子不至于太劳累而害怕学习。不随便打击孩子的兴趣,令他们的智慧受挫,同时帮他们养成自己的思想品德。父母不可以溺爱孩子,不让他们荒废学业,不让他们成为废材。从事教育的人必读师范学校,学习教育小孩子的方法。
所以西方的孩子,外出求学的四年里,想从政的,可以继续读中学,学习治理国家的知识;想做农民或者商人或者军人的话,也可以学习一些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知识还有国与国,古代和现代兴衰的道理,这些知识足以养家糊口了,再经历多一些磨练,就可以富贵起来。所以他们的教学方法是花小力气有大收获,短短几年的教育却能让他们受用一生。
中国则不是这样。孩子还没认得几个字,就教《道经》、《儒经》,还没学会字的区别和造句,就要强求他们写文章。刚入学还没到一个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些儒家语言,满嘴都是,充斥耳边。有人说,小孩子都被《大学》之道强压在身上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德二字,汉代大儒,宋代大贤都从各自的角度去论述过上千字,至今都没能彻底说透这两个字。拿这些来教孩子,他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大学》之道,学通能平天下;《中庸》之德,做到极致就是无我。这些个道理又岂是小孩子能懂的?现在的教书先生,把这些知识教给他们,妄想他们能理解,真是愚蠢至极。明知小孩子不能理解这些知识,却仍旧教给他们,让他们觉得学习辛苦并厌恶老师。
基于翻译情况的几点说明:
①原文:不躐等。意思是不按次序。其实可以用循循善诱代替原文的“不会不按次序来教”,但我总觉得缺少点情感,所以没改。
②原文意思说西方教天文地理知识像变戏法一样有趣惹得孩子们喜欢,可这样翻译的话我觉得没翻译出更深的意思,所以我改为“还会用有趣的方法教小孩子天文地理小知识,让孩子喜欢上这些知识”。后面的鼓词也是,我想洋人大概不会用我国的鼓词来教自己国家的孩子吧,这里梁启超先生应该是做个比喻,所以我按着自己所理解的意思译过来。后面有此情况皆同此理。
③原文“日授不过三时”,我咨询了一下,小孩子学习确实不会太久,所以应该不是“每天学习超不过三点”的意思。
④原文“扑教”我姑且理解为扑灭孩子的兴趣。
⑤这段后面凡涉及到“明德”、“大学”、“中庸”等字眼的句子,我都是按着自己的理解去译这些字眼在文中的意思。如:原文“《中庸》之德,极于无声臭。”无声臭,就是无声无味,可是这样直译过来怕看的人不明白。所以我用“我无”代替。我的理解,《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刚刚好,不偏不倚就是“无我”。
⑥没有了,做标记太麻烦了,没办法,怕杠精啊!
其它注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很多大贤大儒做过注释,你也不知道听谁的,我比较信服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就是让人擦亮自己,彰显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