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评传
2月6日阅读《老舍评传》全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8653630/bfa9eec2be78ba05.jpg)
我见:
老舍擅长把市井俗语写进作品,人物对话异常生动。他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以普通市民的角度来看,没有哪一个大作家能像老舍那样,和庶民阶层这样接近。
老舍在山东时期保持了无党无派的独立性,但在日本侵略战争面前,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战文艺。
老舍在抗战时期说:“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我思:
读了两个多月的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忽然想放松一下,读一读名人传记。
今天看了《老舍评传》,对老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说老舍先生的作品不少,很多精品。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让人喜爱的作品呢?我想跟他的用心体验与精细阅读是分不开的。
他写了很多底层人的生活,写得那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因为他一直关注着这些底层人的生活。当然,写得如此细致入微,跟他早年的贫苦生活是分不开的。
就是说,他除了细心观察,还有很深的切身体会。他写的东西,是从他亲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是带着非常真切的体验,是很有画面感的。所以抓的点非常真切,特别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老舍系统地阅读和学习欧洲文学,体会到“心理分析和描写工细是当代文艺的特色”,让他的创作更加出色。
从自己熟悉的东西入手,进行再创造。通过系统的阅读与学习,让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有质的飞跃。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曾经很细致地阅读过一些书籍,是一页一页地翻,逐字逐句地看,每本书都写了好多篇读后感。收获还是挺大的。这几个月,改变了一下方法,就是快速整体地浏览,几乎一天一两本书。 感受是不一样的。这种浏览式的阅读,让我快速地了解一些书的精华,感受到这些书背后一些共性的东西。
用什么样的方式阅读,收获更多?以我的经验,专题化、主题式阅读效果是最好的。关于写作,我师父曾对我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种观点用在阅读上同样是适合的,真正要有所收获,一定要有精读。
为什么知道了这个道理,我还要花这么多时间在泛读上呢?因为我发现,别人说得再好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你。而你自己随便抓一点深挖,可能也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花一些时间在泛读上,可以让自己更放松地在书海中遨游,这种放松的状态,可以让自己的心更为平和,可以更为轻松地去感受,去触摸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在这个乌卡时代,在很多焦虑的人群中,在一群躺平的氛围里,在各种矛盾体交织的状态里,能够触摸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保持一份初心,是不容易的。
新的一年,希望自己能保有初心,有所聚焦,也有所放松,让自己有一个更舒服的状态,迎接生命里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