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视角下的广州、深圳对比

2020-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liberty119

导语:写在来深圳的第五年

不知不觉来深圳工作第五个年头,一直想写一下这个城市,但无从下手,总觉得自己对它的了解还不够全面。趁着2020年这个特别的春节,尝试一下。

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香港、普宁、杭州、武汉都算生活过,土生土长在广州,深圳踏入第5年,普宁半年,其他都是1-3个月不等。

在广州、深圳的生活时间最长,这两个看似差不多的南方城市,细品之下还是有挺多差异的,下面以平民视角简单总结、对比一下:

基本状况

粤港澳大湾区,目测是2017年数据

广州:占地面积724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49.8万人,流动人口达1000万人以上。

深圳:占地面积199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52.8万人,流动人口达700万人以上。

深圳、广州的常住人口差距不大,但深圳的土地面积只有广州的三分一不到,所以深圳实际上是个很拥挤的城市,需要更多的高楼大厦,也是个逐渐“香港化”的城市。

城市定位

广州:近代南国第一城,对外开放“南大门”,全球唯一2000年不衰落大港,广东省省会,珠三角洲交通枢纽城市,国际商贸中心。

深圳:小平同志画的那个圈,改革开放之窗,广东省直辖市,科技创新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广州是资深一线老大哥,深圳是新晋一线小老弟,虽然网传深圳已超越广州,但个人认为这个还是要综合比较见高低。

经济结构

广州:产业经济包括工业、商贸流通和服务业、金融业、农业、交通运输与邮政业、信息业、建筑和房地产业以及对外经济贸易。

深圳:产业结构“三个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四大支柱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战略新兴产业包括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等。

广州的产业结构比较丰富,深圳相对单一;广州综合高分,深圳单项高分。两者的营商环境都很好,但深圳更适合有野心的创业家。

市内交通

广州:公共交通发达便利,羊城通每月满15次后一律6折,学生和老人更加优惠,但高峰期堵车堵人。城市规划较差,老城区大量单行线,道路狭窄,很多路段塞车严重,雨天还会淹水,停车位较为紧张且停车费较高,因此务实的广州人更倾向乘坐公共交通来节省时间和金钱。

深圳:公共交通一律9.5折,超一线里最迟建造地铁的城市,高峰期部分地铁站的队伍排到地铁口外面,公交多数时候有位置,但司机的车技很考验心脏。由于城市规划优秀,且是全国交通规则最严实施地,塞车相对不严重,停车费相对便宜,更多人倾向自驾。此外,南山区的年轻人还流行电动滑板车代步~

总体而言,深圳的市内交通成本相对较高。

城际交通

广州:著名交通枢纽城市,大湾区内友好,到佛山、惠州、东莞、中山特别友好。

深圳:毗邻香港,即日来回不是梦,到东莞、惠州、香港特别友好,但目前香港这形势……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交通会越来越发达便利,所以两者差距不大。

户籍制度

广州:土著没办过入户,相对而言比深圳难度大一丢丢。

深圳:积极吸引人才阶段,符合条件的高学历人才(本科以上,30岁以下)有政府补贴,年轻人及应届生友好。

城市入户政策每年都会调整,但广州深圳总体而言比北京上海友好很多。

政府机关

两者都逐渐转型为服务型职能的政府机构,态度相对友好,差别不大,但深圳的公务员更年轻,执行效率更高,很多事情可以当天办完,跟北京相比简直好太多了!

城市规划

广州:超一线里最差,路痴不友好。行政区主要按功能划分,导致人口流动集中,堵车问题一直无法根治。

深圳:更现代化,行政区主要按产业划分,公共设施相对齐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基本不需要跨区,道路宽阔方正,路痴友好。

城市规划肯定是越新的城市越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只是广州当年的城市规划者实在太欠缺长远发展眼光了,交通问题一直无法根治。

气候环境

广州:近江,水质较差;每年春天会有回南天,相比深圳,夏天高1-2°,冬天低1-2°,更潮湿闷热,蟑螂蚊虫较多。

深圳:近海,水质较好;阳光充足,靠海区域风很大,早晚温差大,相比广州,夏天更清爽凉快,冬天更湿润暖和,蟑螂蚊虫相对少一点,目测是国内唯一没有雾霾的一线城市

个人而言,深圳的气候环境更宜居,人类友好。

居住环境

广州:房价及租金超一线里最友好,城中村较多,对新移民友好,但大量老破小,居住环境也相对差一点。另外,因为有历史沉淀,古迹不多但还是有的。

深圳:2019年唯一房价上涨城市,部分区域房价直逼香港;因发展历史短,城中村和老破小较其他超一线的新,绿化较好,居住环境相对好一点,但上车门槛越来越高,对年轻人不友好。古迹……除了南头古城和大鹏古城,暂时没看到太多。

医疗条件

广州:全国医疗第三,多家知名医院,还有钟南山,完全碾压深圳。

深圳:“一线的经济,三线的医疗”,城市年轻,缺乏经验,普通小病都治不好,普遍选择回老家或到广州、香港治疗;另一方面,过于金钱至上,医德不好,让人心寒。医疗不是砸钱或者挖几个人才就能崛起的,需要整个体系的协同积累,短期不看好,完败广州。

深圳的医疗体系人员普遍给人感觉过于追求金钱而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就连去药房买药都纯往贵的推荐,这种无视病人生命安危的做法是很可怕的,一定要赶紧根治。

教育资源

广州:广东省重点中学及院校的主要集中地,还有大学城,教育资源的分配还算平均,完胜深圳。

深圳:一线最差,没有之一。只有1所大学,好的公立学校主要集中在罗湖、福田,教育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匀。近几年不断开设新校园,但至少需要6年来检验其教学实力。大量的私立学校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另外,高中极少,全市初升高率不到50%,竞争非常激烈,考不上高中的要么去职中要么出国留学。但是!能考上TOP3高中的学子都非常优秀,尤其是No.1的深圳中学,全国TOP5,碾压广州6大名校。另一方面,深圳的教师相对年轻,素质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最近全国高薪挖人才,还拉了一堆知名高校过来设立分校,但教育也不是一个纯砸钱的行业,短期内难以超越广州。

放眼全国,广东的教育资源并不算顶尖,深圳则更加弱势。对于一个深圳的普通家庭,房子、教育、医疗是三座大山,三者都资源稀缺且分布极不均匀,政府在教育、医疗上的投入也不如广州的多,花一线的钱,享受三线的水平,也难怪深圳越来越多不婚不育的人。

语言环境

广州:作为方言的粤语依旧是主流,在场只要有一个人听不懂粤语,普通话再烂也会坚持说下去;新移民一般会主动学粤语以融入文化,至少“识听唔识讲”。

深圳:集合了全国各地人群,没有方言,普通话当道,一般只有在福田、罗湖、蛇口几个老城区才能听到粤语,这方面完全不像是南方城市。

饮食文化

广州:“食在广州”,粤菜当道,自有一套美食评判标准,对米其林不屑,市井味更浓。

深圳:海川百纳,全国各地美食都有,总有一家能让你吃到老家的味道;越来越多知名连锁品牌或网红店首选深圳打开华南市场,香港这段时间的暴乱,估计更多米其林餐厅会落地深圳。

两地都有各色各样的美食,但广州更加接地气和市井味,深圳选择更多、商业味更浓。

文娱活动

广州:户外活动主要是爬(白云)山、农庄、长隆乐园等,文化类活动跟深圳大同小异,但毕竟是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还是有不少“粤文化”相关的活动和民间组织。

深圳:靠海的缘故,户外活动跟香港类似,海滩、海钓、游艇等,游乐园有欢乐谷和世界之窗,爬山是真的山,难度较大,广州那都是小山丘,适合养生;文化类活动比广州更加五花百门,也有“粤文化”相关的,但属小众。

两地总体差异不大,主要区别在户外活动,文化类活动跟北京上海还是没法比。个人更喜欢在深圳看演唱会,因为都在市中心,交通便捷,去香港看也方便,广州萝岗对市区人民不友好。

深圳特色

深圳精神——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深圳速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中国集权制度的效率已逐渐被世界认识和认可,而深圳速度更是中国速度的N倍。只要在深圳生活过,都会对“深圳速度”有所体会。大冲2015年还是个工地,转眼2018年万象新天地开业了,如今一片繁华。政府的效率可以说是全国第一,说了要落地一个项目,蹭蹭蹭地就做起来了。正因为大家都注重效率,所以在深圳做一件事情比在其他城市容易见效。“先做起来,细节后续优化”是普遍的共识,但负面就是很多事物的细节不敢恭维,有工匠精神的人可能会很鄙视。

一夜暴富——“深圳速度”的负面效应

深圳是一个很激发人对金钱欲望的城市,过去十年的疯狂经济让人觉得财富都是一瞬间降临的,“一夜暴富”仿佛成了大部分深圳人的信仰。很多人往往是来深圳“拼搏”几年,瞬速积累财富,哪里来钱快就去哪里,遇到一些挫折或觉得来钱辛苦就立马放弃。早几年经济疯狂增长,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拆迁暴发户,创业项目短时间内融资千万、估值过亿,部分企业从成立到上市最短时间仅三年,每天都在诞生“一夜暴富”的神话,导致很多人认为钱来得很容易,忽略了“慢工出细活”和品质,整体风气非常浮躁。

深圳律簇书吧

艰苦奋斗——深圳人可能比你想象中勤奋

虽说深圳是个“没文化”的城市,但有趣的是,深圳的各个书店、书吧、图书馆、咖啡店总是坐满了艰苦奋斗的年轻人。有的是加班,有的是学习、备考,有的是构思或准备创业项目,每个人都充满斗志和干劲,不断自我投资和精进能力。哪怕是因为拆迁而致富的暴发户,也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会选择持续学习和充实自己,牢牢掌握这个上天眷顾的运气。更有不少拆迁户为了让生命过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依然选择投身于一个自己热爱的事业,哪怕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业——因为深圳这个城市的整体氛围就是“艰苦奋斗”。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拜金主义——文化缺失下无处释放的金钱

跟几个同样来自超一线城市的朋友一致认为深圳人普遍热衷炫富,探讨其背后的原因,都认为这个城市真的太缺文化沉淀了,有钱人除了炫富,实在没什么东西可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有不少富人开始研究“没什么卵用”的东西,开始追求“品质生活”,但目前还处于生搬硬套或舶来品的状态,相信一段时间后,总会有真的文化沉淀。

然后,还有一部分人只会通过外物来判断一个人。有次参加一个招商会议,一广州老板特意穿得很休闲,让其助理穿上西装坐到C位,自己一个人坐到后面假装下属。那位助理刚坐下,一堆人跑去围着真助理各种奉承,把真老板晾在一边;最后助理实在太心虚hold不住了,指着身后那位不起眼的大叔说:“他才是我老板。”现场一阵尴尬。这种故事在深圳比比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物以类聚“”,“伪装”最后只会吸引同类人,没什么卵用——这在方面,深圳还是缺少了文化底蕴和自信。

文化包容——缺少历史沉淀的另一面

虽然与北上广相比,深圳是个缺少历史沉淀的城市,但其正面效应就是对外来文化格外包容——来了就是深圳人,包括你原有的文化习俗。所以,在深圳你能吃到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体验不同的地域文化,海纳百川,百花齐放。我相信,深圳会逐渐沉淀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只是时间的问题。

深圳华侨城OCT创意园

从年轻到中年

作为国内甚至放眼全球的最年轻城市,你很难在公交、地铁或者公园见到头发花白的老人,我甚至怀疑深圳还没有老人院、养老院。这也导致来深圳之后的我始终保持活力,发自内心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对未来充满憧憬,到其他城市出差或旅游时会感慨“这个城市真老”……

因为年轻,它没有过多固化的思维和制度被约束,尽可能点燃自己的激情去拼搏、去创新,虽然偶尔会焦虑和迷茫,但跌倒了还可以马上爬起来重新振作,犯错了还可以立马纠正和吸取教训,因为它真的没太多负担和顾虑。这个年轻城市在过去40年像打了鸡血般一路高歌猛进,GDP一度超越香港和广州,成为举世触目的新晋超级城市,如今却有种迈入中年的感觉——最初定居深圳的那批年轻人成家立室了,上有老下有小,这个一度不需要前瞻后顾的城市开始有了自己的忧虑。

是的,这个城市不再那么年轻了,人到中年,有了顾虑,需要慢下来思考,需要更加谨慎,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2018年开始感觉到这座城市逐渐慢了下来,开始摸索未来的路应该怎么稳妥地走下去。虽然目前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期,但个人倾向相信深圳会转型成功,因为从政府到每一个市民,你能感受到他们的激昂斗志和强大的执行力,这是在其他城市很难体会到的。未来,“快”可能再也不是最重要的,但始终相信深圳会转型成功,因为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