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赵高弄权,胡亥上位扶苏自杀背后的权力之争
根据《史记》等史书记载,我们大概能了解秦始皇在沙丘死后,赵高秘不发丧,先矫诏令长子扶苏自杀,然后再勾结其他势力,直接拥立秦始皇的十二子胡亥登基称帝。但仅登基六年,就因天下大乱,起义军四起,形势紧迫。而赵高为了进一步揽权,实现篡位的想法,最后逼胡亥自杀。
据说原本赵高有自立为帝的计划,但因为众人反对,没有多少支持者,胡亥死后只能立子婴为帝。而这个子婴是谁?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史记》上有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这么一句话。这个叫子婴或婴的人,比较公认的说法就是胡亥兄长的儿子。但秦始皇这么多儿子,而胡亥排十二,究竟是那个兄长也没有记载。所以后来有人就认为是扶苏的儿子,但都已成迷。
包括赵高的出生,扶苏、胡亥等人的母亲,成长经历,秦始皇为什么要去巡视等等,都没有明确的记载。有的只是上面这么一个故事的概况。
为什么赵高要扶持胡亥,要冒这么大的风险逼死扶苏?要知道,扶苏的亲信和支持者蒙恬可是掌握着30万秦国精锐大军的。这么大势力,为什么赵高不怕?而且还轻易就实现了这么庞大的计划。轻易的掌握了秦国上下,可以指鹿为马,几年后再次逼死胡亥。更恐怖的是,在这几年当中,据说赵高和胡亥一起,几乎杀死了秦始皇的子孙。后来出现的这个子婴也不知道怎么幸存下来的,更加不知道是不是秦始皇的孙子,还是更加旁支的子孙。
当然,整个秦朝就是谜一样的朝代,有无未知和秘密让后人去猜。也不知道是项羽还是刘邦,几乎把秦朝的资料毁灭干净,后人根本无法了解秦朝和秦始皇的基本情况。一个如此伟大的帝国,竟然在历史中几乎被抹干净。这估计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了。
对于一个可以称为秦帝国后期最大的历史事件,也就是胡亥上位的事情。具体的经过肯定是已经无法了解了。但通过这个结果,我们还是可以试着分析一下当时秦国的政治格局和形势。让我们对秦国灭亡有更多的了解和猜想。
国家大事,只能从政治角度去分析。
扶苏和蒙恬等人是权力斗争的一方,赵高、胡亥等是另一方。而李斯等,当时估计处于第三方。从蒙恬、赵高、李斯的情况看,按政治斗争的套路、秦国改革成功再到一统天下的大概过程和秦国几代皇帝极力打压贵族势力,引入百里奚(虞国)、蹇叔(宋国)、由余(晋国)、商鞅(卫国)、张仪(魏国)、范雎(魏国)、李斯(楚国)等平民阶层或外国势力的情况看。扶苏蒙恬一方是属于改革派,蒙恬就是秦始皇统一大业的大将之一,是功勋卓著、忠心耿耿的军方实力派。而蒙恬家族是在其祖父时期,也就是秦国刚开始改革时从齐国来的。算是外来势力,更是秦国改革的既得利益方。
赵高出身赢氏宗族,属于当时皇族的旁支。赵高的母亲据说曾经因为犯法被处以刑罚,导致身体残疾,家庭贫困。作为皇室宗亲,一般的行为是不会受到处罚,最大的问题就是反对皇帝。所以,估计赵高的家族是在秦国内斗过程中,被打压的旧贵族一方。所以,赵高胡亥一方,应该属于保守派。
李斯原本是改革派,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的大功臣。估计因为不带兵,在统一后因为功劳较大,逐渐自立一派。也可能是因为他的政治理念在统一大业完成后,已经不适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无法和其他改革派或保守派合作,反而成为了中间派或第三方。所以秦始皇死的时候,赵高是没有像对扶苏蒙恬那样直接逼死,而是试图拉拢李斯一方,协助胡亥登基。而李斯确实也是这样做的,他是在后来才被赵高搞死的。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就能很好的理解赵高为什么能上到高位,而且还能搞出这么大的事情,胡亥为什么能登基,扶苏为什么会死等等问题。秦帝国为什么这么快就灭亡了。
在统一天下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秦国已经成为改革派、外来势力主导军事和政治的局面。原来的贵族势力、皇室宗族势力等,在被打压边沿化后。秦国才能顺利实施全面改革,成为天下霸主,成为第一强国。才能成为充满活力和战争潜力的帝国。
统一之后,随着和平时代的到来,帝国的重心从军事扩张变成了国家治理。原来遭到严重打压的贵族势力、皇室宗亲等原来的保守势力逐渐崛起,慢慢的在朝堂上取代了改革派,成为最强大的政治势力。
也只有这样,像赵高这种人,没有军功、没有大的政治能力的人。因为他是保守派、原来长期受打压的贵族派代表,才会崛起,甚至出任宰相,掌握整个帝国的核心权力。只有一个庞大的权力体系,才能支持一个人掌控整个朝廷和帝国的权力。如果只有一个人,在权力斗争中,无论皇帝对你多好,个人能力有多么的天才,都是无法达成这样的高度的。站在权力顶峰的人,背后肯定是站着一个系统或者一个派系。正是因为有整个保守派、传统贵族势力的支持,赵高才有能力夺权、逼死胡亥,再立子婴。
而李斯作为中间派,主要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军事力量。在统一过程的后半期,像李斯这种改革家,政治家,其实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统一大业基本就剩下军队打过去、碾压,就完成了。国内的改革早已经完成,已经没有动力再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从激进中走向平稳、走向衰弱,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李斯等人才会成为第三方中间派。
最后的局势就是,赵高胡亥代表的保守派一直占据优势,在秦始皇死后全面掌握主动,最后实现逼死扶苏,清除对手后,胡亥顺利登基,正式完成保守派全面夺权的目标。贵族势力重返朝廷的权力中心。全面接管帝国的各项权力和事物。从陪同秦始皇出巡,而且身边都是赵高的人,还能守住秦始皇死后不发丧。可见赵高一派的早就完全控制了秦始皇、影响了秦始皇。
掌握权力、翻身当家做主保守派,在统一全国后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打击改革派。重点对象就是各郡县的官僚、军队的将领等,这些基本全部都是以前改革派,以前的当权派。在统一前的时期,也只有改革派才能获得地方官制和军队的将领职位。所以,保守派掌权后要夺权,只能改革派身上下手。本来秦朝因为统一天下太快,又没有足够的人才培养系统。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员本来就不足或者能力素质不高。在经过赵高胡亥的全面打击,军队和地方就会严重失控,没有人去管理。
所以,当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的时候,秦帝国的朝廷连小小的叛乱都无法平定。几十万上百万的精锐形同虚设,只能眼睁睁看着帝国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