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分享一
《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 集中营的经历主要通过较为细致的描述、论述了囚犯在集中营生活的精神反应分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
第一阶段(收容阶段)显露的症状是惊恐,接着是好奇到惊讶。
第二个阶段(适应阶段)囚徒开始从心理反应的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会表现得相当冷漠,在这期间囚徒的情感一般进入一种死亡状态,具体表现在情感麻木,已无法真切的感受到厌恶、恐惧、或怜悯等正常情感。日复一日似乎永无尽头的频繁肉体的折磨最痛的已不再是肉体,而是不公正和不可理喻惨无人道的暴力行为、食不裹腹、饥寒交迫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对心理造成的巨大创伤和伤害。
这种冷漠也是囚犯必不可缺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囚徒们想活命的紧张状态迫使他们内心生活退步到原始水平。囚犯的精神生活向更原始的精神生活倒退。囚徒们的希望和梦想只能在梦中表现,囚徒们常常梦见的无非是面包、蛋糕、香烟和舒服的热水澡,这些简单的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他们只好靠梦境去寻找!在不见天日的集中营囚徒们不管梦有多恐惧也比集中营的现实状况要好很多。如果此刻去叫醒某个正在做噩梦的囚徒,只会让他从恐惧的梦境回到比梦境更恐怖的现实生活中。这个行为反而是真正残忍与更大伤害的一种加害行为。
第三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得到解放的犯人最初的感觉叫(人格解体)被释放的囚徒们会感觉一切都显得不真实、不可能、像是在梦中一样。与精神相比身体所受的束缚要少一些。身体反应能够较快的感受到自由,大多有抑制不住说话的欲望。而精神与情感则需要慢慢适应与恢复,才有可能冲破一直束缚其精神冷漠、迟钝、麻目等等重重枷锁。才能从精神紧张阶段到心里逐渐的平衡阶段。
释放和解放后的犯人日后的生活更需要精神抚慰。尤其那部分资质比较愚钝的人不太容易摆脱集中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残忍行为的影响,往往会由被压迫者变成压迫者,会由暴力和不公的接收者变成施予者。他们的痛苦经历成了为所欲为的借口。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一旦能够回家,这只胳膊要是不沾点血迹,我就把它锯掉!”这一类的人需慢慢的被引导,使其回到常识性的真理,即谁也没有权利为非作歹,哪怕别人曾经这样对待过你。
一部分资质聪慧的人面对人生的厄运和苦难,与死神擦肩而过后更能敏锐的察觉到生命的意义。从释放与解放后,他能积极的更好的活着并配得上这份苦难。本文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就是一名集中营的幸存者。他将这份惨无人道的痛苦变成了一生的财富。他找到了苦难和死亡的意义所在,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作者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历与学术结合,创造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逢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人发明的这个集中营牢狱劳工真可谓罪恶滔天!毒气室和焚烧炉整整残害了150万条鲜活的生命!集中营生活撕开了人的灵魂,暴露出人性的深处,在人性的深处,你发现人类在本性上就是善恶交织,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道划分善恶的分水岭。他一直延伸到人性的深处,通过集中营所展现出的人性深渊的最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