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017-04-04  本文已影响83人  白日梦想家_09
读报纸的人

《读报纸的人》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小男孩儿成长为男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叫弗朗兹的男孩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母亲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跟当地的土豪有男女关系,所以每个月才有足够的钱生活。

弗朗兹比起其他同龄人的日子好过太多了,他不用去干体力活儿赚钱,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坐在窗前发呆一整天。

生活过的清贫,倒也快乐。

我记得有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可这种平稳的生活随着土豪的死去,一切都改变了。家里一下断了经济来源,母亲实在无力承担生活重担,没办法只能让弗朗兹去城市里熟人的报亭去讨生活。

粗暴寡言的报亭老板很少过问他的生活,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看报纸,然后记得每个顾客的喜好,准确的给他们推荐报纸。

小男孩儿独自生活,和母亲之间唯一的联系是每周一张明信片。日子一天天过,主人公心情变化,由明信片上的的风景图的改变来反映。

最开始的安静祥和的风景画,到中间的五光十色的城市剪影,再到最后简单图画和常常的书信。这些细节侧面展现弗朗兹的成长。

当他第一次遇到心爱的女孩,却遭遇挫折时。教授给了他三个药方:

第一个药方,停止思考爱情;
第二个药方,在床头放一张纸和一支钢笔,起床立刻记录下所有的梦境;
第三个药方,找回那个女孩或者忘记她。

后来,报亭老板因为出售黄色小说,又是犹太人的身份,被关进监狱不久之后就死于心脏病。

心爱的女孩儿为了生存,攀上了纳粹军官。

教授也是犹太人,这个身份注定在这个国家待不下去,于是逃往国外。

从母亲的信里得知,她在家乡的日子也不好过。

书中的写道的每一次离别,是故事的推进,也是弗朗兹逐渐从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节点。

你不成长,环境会逼着你成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若只是这几次离别,还不足以让他成长起来。我认为,更重要的因素是当时的政治环境,是一个吃人的社会。

各家报社的文章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有的甚至连标题都不懒得改,看报纸仿佛大家生活在一片繁荣之中。尽管心里知道这个社会出了问题,可没人看站出来,因为只要一发声就会被警察抓进监狱。

这让我联想到了那本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1984》。书中所描写的谎话连篇,人心惶惶的氛围,与这本书中希特勒的极权统治,完全一样。

危险一次次的逼近,周围人的冷漠,空气中的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我想,弗朗兹肯定也在很多个不眠之夜里,盯着天花板思考,自己是选择跟周围人一样,逆来顺受,安安静静的生活下去,还是喊出真实的想法,哪怕被处决。

这种生活让我们觉得恶臭,死气沉沉的黑暗和污秽是可以忍受的。

这样,每个人都一天比一天更深的陷进泥潭中,在里面多待一天,离开它就会更加难一些。

于是,每个人都想方设法以最好的方式驱除恶臭、防备污秽,并在逐渐沉沦中安然度日。

但每一个没有丧失理智的人,都必须对自己负责,寻找通往阳光的最佳道路。

日子过得越长,生命显得越短。

鲁迅曾经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最终,弗朗兹爆发了。

他遵从内心做出了疯狂的决定,这是个既正确又错误的决定。他给了统治者一记响亮的耳光,当然,这也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书名取作读报纸的人。

可所有报纸的内容都是完全一样,写着些连小孩子都知道的谎话,如同接下来的漫长人生,继续重复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